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翡翠傳入中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清乾隆、慈禧對翡翠的喜愛,將翡翠推到了頂峰,至今民間依然有不少明清時期的翡翠。如何分辨老翡翠與新翡翠,馬未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馬老是通過“工”來辨別翡翠的年代的,古代拋光技術不好,翡翠自然沒有現在的光澤。由於受開採技術的制約和雕刻工藝的落後,其實明清代的翡翠品質和現代翡翠真的沒法比,且數量有限。

收藏清代翡翠,玩的無非是一個文化在裡面。如果一心想追求種水色俱佳的清代翡翠,那你距離吃藥就不遠了,回頭再看看老佛爺玩的那些翡翠的品質,也一般般了。當然,明清的翡翠,那背後厚重的文化氣息,是用金錢也買不回來的。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清代的翡翠分兩個時期,一是乾嘉之時的翡翠,二是鹹、同之後的翡翠。前者的翡翠材料多為雲南的翡翠材料,多溫潤的質地,翡翠製品多為擺件,餐具,飾品(包括仿古件)。後者的翡翠材料多是緬甸進口的翡翠材料,多白底青種和花青種,翡翠製品多為首飾。但有高翠的玻璃種,冰種。高翠的翠材也很稀少,並難見大器。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翡翠老坑種就是埋在地下時間久遠的翡翠?

你也是很傻很天真呢。。。

其他的不說,

把老坑種翡翠認為就是埋在地下年代久遠的翡翠這點,

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小編決定今天來為大家解開這些認知誤區!

誤區一

老坑種、新坑種就是年代的新老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翡翠有原生礦和次生礦,原生礦的形成是由於山區地質的壓力運動,出產於原生礦的山料翡翠大多質地不細膩,摸上去較幹,水頭不足。原生礦床有一些質量不等的礦石,經過水流的搬運,一些質量差的,不純的翡翠就會得到自然的分選,淘汰,最後保留於河床中的翡翠經過長時間的河水沖刷、浸泡,一些礦物質進入玉石內發生物質交換,呈現出的礦物質顏色均勻,水頭足,質地、結構緊密。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實際上,按照地質學觀點看,它們在地下形成的地質時代是相同的,僅是開採翡翠的先後年份不同。“不能根據‘新坑種’、‘老坑種’這些字眼簡單地判斷年代,有些新坑種形成的年代比老坑種還要早。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誤區二

老坑種都是玻璃種、冰種

大家提到老坑種,臉上總是帶著莫名的亢奮,認為老坑種的翡翠就一定是市場上認可度最高的玻璃種、冰種。

老坑種顏色符合濃、陽、正、和的要求,顏色濃綠,分佈均勻,濃豔而且明亮。質地較細膩、透明度較好。假若是玻璃地,加上濃、陽、正、和的顏色,將使翡翠顏色質感更好,鮮豔奪目,此品種被稱之為老坑玻璃種(極品)。老坑玻璃種產量稀少,購老坑玻璃種毛料,一般需要100萬~300萬元人民幣/公兩。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市場上認可度最高的莫過於老坑玻璃種,是翡翠玉石市場的上品或極品。玻璃種具有玻璃光澤,其質地細膩純淨無瑕疵,顏色純正、明亮、濃郁、均勻的翠綠色老坑種翡翠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或透明狀。冰種翡翠比起玻璃種來要稍微差一些,內部有肉眼可見的顆粒,退而居其次,但是高冰種的翡翠也可稱得上高檔品。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其實,玻璃種、冰種屬於典型的老坑種,這是由它的形成條件決定的,經過了流水的沖刷、浸泡才能留下如此細膩的精品,但是老坑種並不一定都能達到玻璃種、冰種的水準,還是會有很多品質差的‘漏網之魚’存在。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誤區三:

老坑、新坑和老坑種、新坑種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實際上這兩組是不同的概念,很容易混淆。翡翠的原生礦稱之為新坑,經過河水等自然力搬運形成的次生礦,通常稱之為老坑。翡翠的次生礦(老坑)常有優質翡翠出產,這些優質翡翠有外皮,質地細膩,結晶顆粒小,水頭足(透明度好),比重較沉,因此被稱為老坑種。相對而言,原生礦(新坑)質地一般的居多,質地較為粗糙,水頭差,比重也略輕,因此稱之為新坑種。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實際上,據瞭解,原生礦(新坑),也會有優質翡翠出現,雖然數量極少,也可稱之為老坑種。由於老坑目前幾乎沒有產出,所以市場上新出現的老坑種很多都來自新坑。

鑑定老翡翠的方法

所以說,老坑與新坑是地理以及地礦分佈狀態的概念,而新坑種與老坑種是翡翠品質的概念。只要是優質的、透明度高、結晶細膩的翡翠,就是老坑種翡翠。老坑種翡翠也是非常值得收藏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