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亂世岀英雄,特別是像三國時期的亂世,那更是英雄倍岀!但也有有英雄的才幹,而又成不了英雄的。這樣的人在三國的時期數也數不過來。而這一類人,總而歸納的根本,是死在自己個人狹隘的對人,對事觀念上。身受蜀,魏二國高級將領封饋的孟達,孟子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孟達,在三國亂世的大背景下,其出身,家景也是高一般人一等的。其父身為涼州刺史,子女在亂世中的生活情況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

但身在亂世,要不你就是一個平庸的廢人,一輩子就過平實的老百姓生活;要不你就做一個亂世跳躍的魚龍,懷著一顆不安分的心乘風駕雲。孟達顯然屬於第二類,他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更可以說,他繼襲了他父親孟佗一樣,有一顆追求高官貴爵,榮華富貴的心。但他沒有一顆英雄的心。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一個英雄具備二樣本質:大勇,大義;亂世的英雄更還要兼上另一種:大略。孟達成不了英雄,因為他沒有英雄的心。他在三國的亂世中追求的是自身的身心利益。

建安初年,天下饑荒,孟達於始時與法正入蜀投奔軍閥益州牧劉璋,也由始開始了他參與三國亂戰時局的開幕。如果僅只是在劉璋手下為差,那亂世的風雲變卷還沒有孟達的什麼事,因為他有本事,但沒遇到能用他的人。但劉璋招來了劉備,孟達不是英雄,但有一雙識英雄的慧眼,劉璋在亂世中不堪一提的為人,為事在劉備的行止,言談中連相提的必要都沒有(如果劉璋不是繼的家業,連州牧的位子都沒有)。於是孟達在吃著劉璋的糧,出賣了劉璋。因為劉璋並不能給他太多的東西,也用不上他的能力。劉璋只是一個想在亂世中守著小家業的主。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因接引劉備入蜀有功,孟達被任守江陵,劉備掃清了劉璋後,封孟達為宜都太守。

在劉備的麾下,孟達也得以施展了他在亂世中英雄般的實力,但他最致命的一點是:眼無大局,只有自身利益;這也是三國中很多人的心態。所以三國亂世被攪得亂中再亂。孟達的眼中沒有能讓他真正投心效力的明主,他想要的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搏一個在亂世中的富貴榮華,候王享受。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孟達勇,也敢搏,但目無大局,做事只從自身利益岀發的觀念,與手段也害了他,在攻下房陵,繼續向上庸進攻時,劉備派來了義子劉封與他協力為戰。這觸了他的心忌。孟達沒有英雄的心胸,卻有小人爭功奪賞的心志;他雖沒有亂世中爭雄的能力,卻有亂世中蔭王的大志。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也是三國中名聲赫赫的戰將,更可悲的是劉封也沒有一個禮賢能士懷襟,更別說讓他禮待手下,收買人心。劉封就是個恃能而傲的猛將軍,像孟達這樣的人根本不在他眼裡。劉備這樣的派遣直接給猴子山降下了一頭老虎。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一山二虎必傷,這也是孟達,劉封臨時部隊的現狀;劉封的背景,與身份根本不把孟達看在眼裡。而孟達的情況,自恃有才有能,也沒服過劉封。在劉封奪搶了他的鼓樂隊後,也觸犯了孟達的自身利益。後來關羽圍困樊城,襄陽時,來信求助,孟達就向劉封提議拒絕。由於自己的決定導致關羽兵敗身死,孟達怕被治罪,他與劉封不和,被當做替罪羊問罪必定逃脫不了。於是就侍機帶著身家降奔了魏曹。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魏曹的魏文帝曹丕,也是個陰險,不擇手段的主,孟達的來降,在當時正好正中他心懷,如天上掉餡餅,讓他在三國爭雄的心機詭爭中省了大量的精氣神與寶貴的享樂時間。孟達直接成了魏曹的大功臣。但是曹丕死後,孟達不再受到重用,他的岀身限定了他在魏曹的發展。在諸葛亮的妙計引誘下,孟達又轉頭回到了蜀漢。也正是因為孟達回到了蜀漢,才有了之後丟失街亭,導致諸葛亮北伐失敗的故事,可以說是坑哭了諸葛亮!

三國最無恥的小人,坑哭一個軍師,害死一名大將,出賣三位君主!

終是害人者終害己,孟達,在三國的亂世中也算是一號人物,但錯的是他惘顧大局,一切只從自身的狹隘利益觀念出發,從主而不認主。一旦認為自身利益遭受危機,就什麼都能賣了。最終孟達以反叛魏曹之名,為司馬懿派兵所誅殺,至此孟達共出賣了劉璋,劉備和曹叡三位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