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很多武功都是假的,那麼古代武將對陣是不是主要就是拼力氣?

用戶172304069


力量、陣法,戰術應是主要的吧。

這年頭吃瓜觀眾都沒打過戰,誰估計也說不清楚。先找張圖片,自己看看,這樣的環境有沒有精巧的動作。

從書箱裡找找,《紀效新書》中戚繼光講得很透徹:“開大陣,對大敵”不同於“場中較藝,擒捕小賊”,“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進或退?”

“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

平定倭寇中,戚繼光發明了著名的“鴛鴦陣”。鴛鴦陣是一個由12人的步兵班組成的戰鬥整體。除隊長一名、伙伕一名外,其餘士兵如下安排:最前面兩人持兩種不同功能的藤牌主要擔任護衛工作,其後兩名戰士手持一丈三尺的“狼筅”掃擊敵人,狼筅手後面是四名長槍手擔任主要的刺殺工作,最後面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


福州禪武


有網友問:既然很多武功都是假的,那麼古代武將對陣是不是主要就是拼力氣?那麼,古代武士為啥沒有八塊腹肌,一身肥肉,也可以是戰場上的最強者呢?

其實,我們首先要知道,現代健美和體育運動與古代打仗的區別。古典健美比賽裁判通常由解剖學與雕塑藝術家等組成,其實追求的是一種人體美。追求的是流暢的線條,健康的膚色,豐滿的軀體和彈性的肌肉。

為什麼運動員也都必須要降低脂肪呢?因為在體育運動當中,劇烈的運動首先就會釋放肌肉的能量,當肌肉能量釋放完以後,才會去釋放儲存了大量能量的脂肪能量。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緩慢。

1場比賽結束了,也輪不到脂肪來釋放能量,而且,脂肪太多,體重就大,也會影響運動成績。但是,古代打仗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古代行軍打仗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非常精細的健身運動。

就是耍重型大刀,拉硬弓,玩大石保持狀態就可以滿足需求了,做不到搬著健身房滿中國跑的程度。另外就是,古代一場戰役,從行軍到參加各個戰鬥,可能要持續至少幾天,幾個月時間。

有充分的時間去慢慢釋放脂肪裡的能量,光靠肌肉裡儲存的能力,根本無法堅持持續一整天的戰鬥。很多時候,一天當中,要進行多次往返衝殺,而且飲食非常不規律,這都需要大量的體能儲備。就需要擁有一定的脂肪。

清朝侍衛回憶錄裡說過,真正最強的士兵是什麼樣子的呢?這裡說起過一個蒙古人,渾身黑膘,非常具有彈性,而不是所謂的囊揣。這個人雖然一身黑膘,但是動作靈活,弓馬嫻熟,騎上馬一溜煙就不見了,那怕從馬上摔下來,打個滾啥事沒有。

一身具有彈性的黑膘,能吃肉,粗大的手指和手腕,特別抗打的身板,還有一點點野性,一點點樸實的性格。這在清朝人眼裡,就是最好的蒙古士兵的樣子。

他們其實也進行力量訓練,只不過,他們追求的是最大力量,而不是完美的每一塊肌肉,那怕是小肌群,也要練得非常飽滿。大家的追求不一樣,從清宮侍衛回憶來看,訓練最多的就是練習手腕力量,增加臂力和背部以及腹部力量。

主要方式就是大石頭,石鎖這些的東西,單純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而且還是靈活的力量,靈活的力量就體現在可以舞動重型大刀,手腕和手指力量體現在可以拉硬弓。

他們並不訓練現代武術動作和套路,主要訓練的就是快速的馬上馬下劈刀術,可以連續準確的,有力量,快速的上百次左右劈刀,學會這麼一個動作就可以了。另外還有,長矛突刺,弓馬騎射這些戰鬥技能。力量,速度,直接,沒有任何多餘動作,就是戰鬥技的主要特點。

深度軍事



水滸小說裡面那種古代武將單挑,基本是不存在的。大家用用腦子,打仗兩邊都是幾千甚至幾萬人,怎麼可能因為一個武將單挑掛了,就投降認輸了?

實際上,以明代和清代為例,很多大將比如袁崇煥、李鴻章、曾國藩之流其實都是文人書生!他們去單挑,怕是連薩沙都打不過。

薩沙看遍中外歷史,只有日本古代存在武將單挑!這主要是日本很多戰鬥規模太小,類似於中國村莊械鬥。這種還不如學香港黑社會,直接派二個大哥單挑決勝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一騎討!

據說上衫謙信的武將曾經單挑過武田信玄,不過很不光彩。

武田還沒來得及拔刀,就被對方連砍七八刀!

據《甲陽軍鑑》載,當時有一位頭纏白絹,只露出雙眼的越後武士,騎馬突入武田中軍,揮刀直砍坐在折凳上指揮的信玄。信玄不及拔刀,只得以軍配團扇抵擋。第一刀使團扇碎裂,後兩刀砍傷信玄肘、肩部。信玄的近侍二十餘人急來救主,原虎胤挺槍刺傷越後武士的馬屁股,馬驚而載著武士逃去。



摘錄一段:日本古時,村鎮級鬥毆相當流行,由於參戰人數不多,“大將”之間流行所謂的一騎討。雙方排軍完畢後,將領會衝出軍陣,來到中間空地。接下來自我介紹,我是哪位大爺的後代,祖上很牛,我也很拽之類的牛皮話。

搞笑的是,日本用這種打法第一次對外,就吃了大虧。

蒙古大軍入侵日本,雙方列開陣勢。然後一個日本武將按照規矩,自己一個人出陣要求和蒙古武將單挑。

蒙古驚呆了,縱橫歐亞沒見過這麼打仗的。

幾十秒以後,數百支弓箭飛來,日本武將被射成刺蝟,倒地!


薩沙


武功,不能說是假的,只是吹過分了。

比如戚繼光在《拳經捷要》裡就說了拳法聯繫的作用是練習力氣技巧,給練兵器打基礎,而刀術、槍術,其實套路里本身也有實戰的反應拆解因素,就是一個實戰動作拆解,用這種方式,可以讓文化程度比較低的士兵反覆練習,形成肌肉反射。

這種東西,類似於西方火繩槍手、燧發槍手的操槍動作和步驟,一整套看起來挺迷糊,拆開了就好記了,但是流傳下來,就不在軍中而在民間,這些所謂的師門傳承就要把這個東西玄虛化,否則不好做營銷,不好做營銷就不好做生意,甚至不利於傳承。

事實上,我們古典時代很多技藝和傳統習慣的傳承,往往是通過玄虛化,甚至宗教化的恐嚇、勸教來完成的,畢竟對於文盲徒弟來說,一個動作高一寸和低一寸,解釋不清楚,解釋了也理解不清楚,不如干脆就嚇唬著讓他練。

久而久之,這種保障傳播的故事,就變成了這些武功本身,說得糙一點,就是牛B吹得自己都信了。

戰場武將對打什麼樣呢?

其實大部分時間裡,無論東西方,戰爭都是一個科學組織的活動,不是個人武力的舞臺,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

比如說南北朝時期,確實也有武將單挑,以提振己方士氣,挫傷對方士氣的情況,不過忘了具體人名了,包涵啊。

隋唐時代,有明確記載的,比如秦叔寶,在李世民麾下,就發揮這個作用,對方有勇將出馬誇武挑釁,秦叔寶就入陣斬殺回還,這就是典型的單挑。

還有唐玄宗時候的名將哥舒翰,吐蕃的勇將挑釁,他跑過去戳咽喉把人挑起來,也是一對一。

這種打法,基本上就是靠著戰馬的衝擊力和嫻熟的個人反應,衝過去,懟下馬。

而日本武士鎌倉時代的“一騎打”,其實是武士對著騎馬射箭,用流鏑馬的技藝,弄死對方,並不是下馬抽刀對砍。

而西方的騎士時代,重甲騎士之間,除了法蘭克人流行的騎士比武比賽,戰場上也有對砍的時候,不過不是單挑,往往是一群騎士群毆。

之前看過一個笑話,也是真事兒,說是法國國王帶著400騎士,英國國王帶著300騎士,突然野外遭遇,雙方對砍了一下午,一個人都沒死,雙方精疲力盡,各回各家的案例。


劉三解


武術是包含技巧和力量兩個方面的。空有花拳繡腿只能算表演藝術。練武之人都要練習幾十年,那是要練習力量和對力量的掌控。武將通常指的是上戰場肉搏的一類將領,不是空明式的。他們的武器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重,五十斤以上,上百斤重的武器舞起來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的。在這種絕對力量下,戰鬥力是很驚人的。至於說近代熱武器之後戰鬥力低那只是近代的問題。


slience36896972


冷兵器時代的武術是殺人的,和現在的戰場拼刺刀是一樣的,現代的擂臺搏擊高手如果拿到戰場拼刺刀,他們的優勢迴盪然無存。什麼抗打能力在刺刀面前都是浮雲,像泰拳這種硬對硬節奏慢的方式,在白刃戰中分分鐘給秒殺。武術本來就是戰場生存的技能,容不得半點雜質。只是沒有了冷兵器戰場,它的功能就會退化。加上武俠小說的誇張描述,一些假武術大師的表演,給人一種感覺就是武術都是吹出來的。很多人還喜歡用擂臺搏擊高手和特種兵比較,在擂臺上特種兵真打不過這些人,但是在戰場生死相搏我還是相信特種兵必勝。真正傳統武術都是那些在戰場上生存下來的高手傳承下來的。只是繼承者慢慢失去核心的東西。戰場上力氣大固然有優勢,可是敏捷的身手更合適戰場生存,畢竟一把刀刺穿人體不需要很大力氣。就如擊劍運動員力氣大好還是靈敏性重要?


追風的人31002748


武術界有個說法,一膽二力三功夫,沒膽識沒力氣才是功夫的基礎。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首先像電視上演的兩軍對壘,武將先行廝殺的場面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國家付出很多時間和資金進行教育、訓練培育出來的優秀指揮員是用來指揮軍隊作戰的,而不是單打獨鬥的。不論武將的單挑能力有多強,兩人對打總會有一方傷亡,兩軍到戰場對峙,這期間會有包括情報、會議決策、戰略戰役部署、戰前動員、軍隊調動、後勤保障、工事修築等各種繁複的準備工作。下這麼大力氣準備好的一場戰鬥或者戰役,兩軍還未動,將軍先行戰死了,那仗還怎麼打,豈不是扯蛋嗎?


氣寒西北白萬劍


古代武將講究的是將軍不騎白馬,為什麼呢?就是不要太顯眼,否則在戰場上分分鐘完蛋。打仗的時候要靠親兵保護,儘量不用武將動手。高級的將領甚至可能是個文人,基本戰鬥力為零都沒問題。因為武將也是以指揮調度為主,將軍再勇猛在戰場上動手也比普通士兵好不了太多。因為真正交戰動手幾十分鐘人的體力就會耗盡,在最少都是幾千人的戰場上多出將軍這麼一個戰鬥力超強的人也不過相當於多了幾十個人的戰鬥力,又有什麼用。而指揮調度就非常重要,叫戰鬥過的部隊修整,指揮生力軍去替換,輪流作戰。如果做得到這一點,在古代就是岳飛韓信那個級別的了,基本上戰無不勝。


笨醫生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學問,其實不論什麼戰爭都是集體作戰,大多數軍官都是在後方駐守,,,軍官的主要作用是協調作戰和監督作戰的,,戰爭中主要是低級軍官在前線衝殺,,按照現在的軍隊編制,營級基本就不用去前線衝殺,,連級主要是在衝鋒時候殿後監督和歸攏隊伍的,,所以一支隊伍最重要的是連排班這種基礎建制,,,,,,說到作戰古代作戰主要是排兵佈陣,,根據地形地勢來設計陣型,安排好後,就是兵團作戰 古代最主要的作戰方式是騎兵作戰,騎兵機動性強速度快用於野戰,攻城主要就是步兵和弓箭手火炮的配合,當然也需要偵查,離間,派出間諜等方式作戰總體跟現在差不多隻是運用的武器不一樣,,指揮上需要靠旗語來協調指揮,,當然過去人當兵就是混飯吃的沒有什麼太高理想,傷亡大了會潰散逃跑,所以戰爭上高級軍官發現情況不樂觀時候就會身先士卒來鼓舞士氣,,古人包括現在中國人只有國戰才會出現寸土不讓捨生忘死的情況,如果是內戰打順風戰爭更多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民黨的部隊打內戰,,至於說拼力氣當然要拼了,沒有力氣怎麼拿得動武器扛得動槍,,拼刺刀,雙方對砍也是需要力氣的,殺人沒有力氣你是殺不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