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的生死存亡 互联网巨头在市场博弈

每当万物沉寂,必有强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会引领下一轮万物复苏。

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数的时代,各种逆转都会随时发生。

比如,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京东革了实体店的命。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却又被沦为了传统企业,而近期,关于实体店逆袭案例越来越多,比如ZARA、7-Eleven以及下面将提到的“1973二手车模式”等等,这说明实体店开始悄悄的崛起。

生鲜电商的生死存亡 互联网巨头在市场博弈

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变化。

如果我们现在将眼下实体店的萧条的原因,直接归结为整个经济形势的萧条,显然大错特错了。

而实际上,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传统的一打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

中国商业地产经过30年的发展,同质化越来越严重,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增长仅为4.3%,为历年最低点。现在随便走在一条街道上,十家小店中起码有一半多写着“甩卖”、“清仓”,“全场特价”,理由多是“合同到期”,“门店转让”等等,这说明他还只是把实体店当成一种渠道。近日有个老板吐槽:每个月售2580个包才能存活下来。显然这种实体店早晚都会必被淘汰。

经过了六年的洗牌,如今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