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第一军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代的战争跟现在一样都是残酷的。打仗就要死人,那么在古代大战之后的尸会怎么处理呢?无非是三种方式,第一种最好,第二种好吓人,第三种太恶心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胆小者勿入哟!



第一种方式入土为安。双方交战后,各自收尸,就地掩埋,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有一块墓碑。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战死的人太多,或者由敌方收尸(为了防止瘟疫),会挖一个大坑将尸体集体掩埋,形成万人坑,虽然不能独立的坟墓,至少可以入土为安。鲜有人可以被送回家乡安葬,除非是将官或者立了大功的人,才能被送回家乡安葬,魂归故里。

第二种方式暴尸荒野,甚至被筑成京观。在古代双方交战的时候,有时候是遭遇战,双方短暂交战后,迅速撤离,由于相互忌惮,留下了满地的尸体,无人收尸,暴尸荒野,成为鸟兽之食物。还有一种就是胜利者为了震慑敌人,炫耀战功,将敌人的尸体暴尸荒野,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即京观,甚是吓人和残忍。例如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统治者便将战死隋军的尸体筑成“京观”。后来高句丽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毁掉了高句丽的“京观”。

第三种方式太恶心了,想一想就吃不下饭了。如果在古代敌我双方交战,恰逢军中缺粮,有些人会将战死的士兵的尸体作为军粮食用,并且在历史上并非是个例。在《三国志.程昱传》记载:“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食,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当时曹操军中缺粮,将人肉做成肉干供将士食用。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将汉人成为“两脚羊”食之。还有就是黄巢被围困在陈州的时候,他使用机械化的方式,集体屠杀陈州百姓,将年轻的男女尸体放入特制的“捣磨寨”,将人的尸体粉碎,制成“干肉”,配发成军粮,供给军士食用,真的是骇人听闻呀!

总之,在古代,人命为草芥,战争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的一场博弈。他们为了私欲,发动战争,伤亡千千万万,也毁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战争是残酷的,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密探零零发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规模的交战之后尸体不会扔在那里不管的,古人的智慧可不比现代人的弱,古人知道这些尸体堆积在一起时间久了,稍有不慎就会爆发瘟疫,或者是产生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下,如果遇到这些,会有无数人因此而死去,所以战争结束之后绝不会放任尸体不管的。

一般来说打扫战场的都是胜利的一方,他们会将有用的东西全部收走,然后命令俘虏去挖一个超级大坑,然后将死者全部都扔进去,之后进行掩埋,目前已经找到了不少的万人坑,很多都是战争结束之后挖的。

除了全部掩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胜利的一方也有可能会全部给烧了,尸体烧了就绝对不可能爆发瘟疫了。也有可能胜利的一方只打扫自己方的尸体,敌人的并不管,战争结束之后,敌人也会回来收尸的,当然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情况,胜利方如果看到敌人来收尸,只要不是来的人特别多,胜利的一方一般不会去管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胜利的一方将对方的尸体全部垒在一起,堆成一座山,或者是放在道路的两旁,总之就是很显眼的地方,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这种尸山也被称为筑京观。一般情况下将领们不会做这种事,除非己方实力非常雄厚,否则激起敌方的血性,恐怕后面的仗就不那么好打了。

最后提一点,火烧的方法在古时候用的并不多,因为古人认为尸体烧了相当于挫骨扬灰,死了灵魂不安,无法入土为安,更不能来世继续投胎做人。总之一句话,战争结束后的尸体肯定会处理的,绝对不会放任不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根据战争的形式来区分处理尸体的方式。

第一种是拉锯战,即双方打完都不跑,敌我实力均衡,交战双方会在一场战役结束休整时,组织清理己方尸体,一般是先清理离自己战场近的尸体,而后双方很默契的打扫中间的尸体。清理回去的尸体一般是就地掩埋,级别高的将领还有下葬仪式。

第二种是歼灭战,即一方实力稀烂,被打的溃不成军节节败退。此时战败方不会再回来清运尸体。战胜方会先清理完己方尸体,在把敌方尸体搜刮一遍,放在一处或者集体掩埋,或者纵火烧掉,或者把尸体摆在道路两侧用土夯实成金字塔造型,俗称‘‘筑京观’’,用来炫耀实力。

第三种为遭遇战,即双方打完都跑了。两方急行军遭遇了,战斗会很快结束,双方怕对方援军前来,草草打扫完战场,有的都来不及打扫就撤退了。剩下的尸体暴尸荒野,要么被鹰啄狼食,要么就被当地的村民就地掩埋了,如果赶上灾荒不断,附近的村民可能会拿尸体来果腹。


我是汶上人


第一就是挖坑埋了

在古代一般很少采用这样的方法,因为这样方法一般用于已经攻下敌方城池了,为了避免尸体引发瘟疫,所以一般都会对尸体先活化然后再挖个坑,埋到土里。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少的,因为太过费力。而古代一般很少有这种情况,也就是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但是也都是事先把他们都骗到山谷里的,然后统一射杀再埋掉。

第二就是耀武扬威

古代一般为了树立国威,有的时候尸体他不会采取掩埋政策,而相反的是大筑骷髅台。而具体做法也就是把敌人的头颅割下来,然后将敌军的尸体全部集中在关隘或者容易冲突的地方,先将尸体全部打成基座,然后将头颅全部展现在外面。而这种因为太过丧尽天良,所以也就很少采用。

一般都是将罪大恶极的人筑骷髅台。然而隋炀帝进攻高句丽的时候就被高句丽的人筑过骷髅台,也是后来李世民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才交涉让这些人入土为安的。但是我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不将侵华日军筑骷髅台,难道侵华日军还不够丧尽天良的吗?为什么还能任由日军将侵华日军的尸体运回去,而且还光明正大的放在靖国神社里面。

第三就是各自打扫战场

因为古代的战争而不一定都是一边倒的局面,也有很多时候都是拉锯战,而双方大战一段时间也会各自鸣金收兵,而此时的后勤人员也就开始打扫战场,而此时很少再发起冲突,因为这都是双方对死者的一种尊敬,因为没准那一天你也会躺在这里等别人收尸。

一般也都会挖坑埋了,这也会对英烈之士的一种尊敬。但是也有一些穷凶恶极的人将对方的头颅割下来,然后挂在军旗上,秦国刚实行军功制的时候就是以敌方头颅作为划定军功的证据。

第四就是传统火葬

这种采用的一般都是一方胜利之后,然后因为失败的一方不能带走尸体,于是临走之前都会放火烧尸。这种多采用西方战争,因为西方人深信火焰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从而帮助哪些人早升极乐世界,下辈子避免再受刀兵之苦。

第五就是枯骨无人问

双方交战的时候很有可能也是两败俱伤,所以有的时候枯骨也没人收。但是也有的时候双方交战之后一方胜利,然后好心点的会帮你埋了。然而在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在襄阳与日本战斗中不幸牺牲,然而之后校长让敢死队亲自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而日寇此时也停止飞机轰炸,就是避免伤到张自忠的遗体。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很多时候战胜方会敬佩战败方的勇气,所以有的时候也会帮你埋了。

第六就是做干粮

这件事你别以为是开玩笑的,古代的尸体是可以做干粮的。虽然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但是确实是存在过。在五胡乱华的年代,汉人被沦为双脚羊,意思就是行走的羔羊,而一般发生过战争之后,战胜方也有把战败方的尸体当做干粮的。古代吃人也并不罕见,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易子而食也是一种常态,更别说是敌人的尸体了。


书香茗


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常常看到敌我双方几十万大军进行交战,这不但要求双方需要完整的后期制度,就连最基本的命令传达也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在古代战争的东方和西方谁都无法做到。所以演义小说当中的军队数字纯属夸张胡扯。

例如,在明朝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战中,李如松率领5到7万的明军和日军进行交战,西南土司作乱,明朝总共调集了20多万人,但这些人都是广泛分布在整个西南地区,而并非全都集中在一起。淝水之战中,苻坚率领了百万大军,但这庞大的军队人口史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的,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进行安置,从某种角度来说,苻坚的百万大军,有很多挟裹的大批民众,真正作战的人只有几万而已。

同时冷兵器交战的伤亡率比现代战争要低得多,一般有个10%左右的伤亡率整个古代军队就会崩溃了,如果有20%的伤亡率,还没有崩溃,那么这样的军队就是铁军,强军了。由此可见,在正常大规模会战中,死亡人数并没有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出现的那样伤亡过半,大部分人都还是跟随主流崩溃逃跑了。

一般情况下,士兵尸体则由战胜者来进行处理,大体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土埋,埋的花样也比较多,比如埋成金字塔的样子,震慑敌军,内安人心,或者有计划的屠杀连带尸体掩埋。第二,火烧,古罗马军队也曾经将尸体堆成京观,然后放一把火直接烧掉,干脆简单。第三,弃之不管,对于战败者来说,只能这么做。那么胜利一方就必须处理这些尸体以防止瘟疫的爆发。所以基本上以土埋和火烧方式为主,由于战争中绝不可能像小说当中出现死伤数十万的现象,所以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第一军情


战争可谓是人类文明双生儿,全世界有记载中的战斗个人类文明粗略估算是2:1,平均一年就有两次战争。可以说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

那么问题就有了,不管是几方交战和胜负如何,战场上总会留下或完整或残缺不全的大量尸体,当然,这里也包含了真死或装死的仁兄们!

战场上成百上千的尸体处理一直是和大问题,一个不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瘟疫,除非指挥官想用生化战给当地来个大灭绝。

大战或小站过后的尸体处理有很多种,在下不才,愿与诸君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要从战斗模式来说!

第一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正面大规模交战了,几万或者几十万大军在正面战场厮杀,在双方优势都不明显或短期内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时,战场上的尸体一般是视距离而定,也就是说谁离得近谁收拾。收拾回去的尸体会被洗劫一遍,值钱的不值钱的都会被搜刮一空,毕竟普通士兵是很穷的。搜刮完尸体后就该处理,处理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是掩埋,很简单,挖一个或者多个大坑,然后将完整或不完整的,真死或假死的,通通丢进去,再用土填平,然后,就没然后了。第二种,火烧,不多解释。第三种就有点残忍了。学名叫筑京观,简单的说用敌人的人头垒金字塔。

以上是农耕文明对尸体的处理方法,草原游牧文明就没那么麻烦了,草原狼群会是最好的清洁工!即使狼偶尔挑食也不用担心,地大人稀的大草原会让人见识一下真正的自然之力,尸体会是最好的肥料。

阵地战说过了,我们再说说追击战,追击战不像阵地战那样有坚固和长时间的据点。在追击战中,不管是逃跑的还在追击的,双方都是在快速移动状态的,一个想要将对方斩尽杀绝,一方这是为了小命而飞奔。所以双方都不可能停下来收尸,于是,收尸的工作就落到了广大群众的肩上。

以上是我个人的简单理解,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写的不甚详细,觉的我说的有点道理您就给个赞,觉得狗屁不通的您就当个乐


用户5427956173


古代战争,没有现代话运输工具,粮草先行,被敌对方截留。生活吃的成问题,只有拼杀,战死的尸体,可能被吃掉。有的抛尸荒郊野外。任其腐烂。不会出现收尸的,在过去战争过后,重大的疫情出现。也于这分不开。

别说过去的人在战争中,人吃人,就八年抗战中,有记载的日本部队还吃人肉。这个有目共睹。谢谢。


农村农民工万岁


前面朋友说得很好。战斗结束后是要打扫战场的,这里面有几个内容,一是搜寻己方伤员,二是回收补充武器物资,三就是掩埋尸体了。古代军队是非常注重卫生的,因为人员密集很容易发生传染病。一旦产生瘟疫,仗就不用打了,必败。住宿必扎营,这扎营可不是找块地方支起帐篷就行,尽可能依山(取柴)近水(水源)当道(便于行动),马谡失街亭在无水的山上扎营,诸葛亮听了立刻顿足捶胸是有道理的。扎营必先竖起营垒木栅,还要专门挖出离住宿地有一定距离的厕所。不然数万人便溺的地方可不小。这些都是为了最大可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掩埋和焚烧尸体更是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