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現代人可能不好理解,但是從非常遙遠的古代開始食鹽在中國就是一種暴利商品。而且它和別的暴利商品還有本質的區別:人可以不抽菸不喝酒,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吃鹽卻是不成的。問題是作為一個陸地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中國不少地區並不產鹽,需求大+供應渠道有限這兩個要素一結合就為國家壟斷的介入提供了最佳機遇(曾經有類似遭遇的還有鐵,所以有《鹽鐵論》這種書嘛)。

為了更好地推行食鹽專賣政策,明清時代中央政府將中國劃分為若干個鹽區,亦即這些區域的居民的食鹽只由特定的若干鹽場供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兩淮(=淮北鹽區+淮南鹽區),而兩淮食鹽專賣的中心就是揚州的鹽運使署和巡鹽御史署。這樣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多達七個省的財富全部匯聚於揚州,揚州成為那個時代中國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清代主要鹽區,1與5的交界處就是這裡探討的區域

然而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只要有統制必然有走私。食鹽國家經營的利潤豐厚,走私的利潤一定少不了許多,其中及淮北與長蘆鹽區的邊界走私最為盛行。更要命的是,淮北與長蘆鹽區交界的皖北豫東又恰是水患頻發的重災區,食鹽走私與保護走私的非法武裝(所謂“光棍”)為破產失業的農民們提供了近在眼前的就業機會。道光年間的查揆在《論安徽吏治》中寫道:

“夫民人以耕蓐為生,而彼即以盜賊、光棍、私販為耕蓐。今使官日捕耕蓐者而殺之,民不能因殺而廢耕蓐,必然也。然則彼以盜賊、光棍、私販為耕蓐者,能因殺而不為盜賊、光棍、私販乎?且夫凶荒在前,鼎鑊在後,當其凶荒,不知有鼎鑊也。此輩之冒法以死者,不盡由凶荒,而由凶荒以馴至此……使風氣日盛,一旦官府之所不能治,則大可憂矣!”

全文照抄這麼長一大段,是因為覺得如此一針見血又能完全正確地作出預言的漂亮政論文字,我讀書這麼多年實在是沒有見過幾篇。有了販私鹽積累的財富,還有為保護私鹽而經營成熟的武裝團體,“大可憂”的發生恐怕也只差一個想造反的私鹽商——所謂“鹽梟”——了。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渦陽城牆遺蹟

歷史書籍裡常常提到,1855年私鹽商張樂行在私鹽中心雉河集正式會盟各路旗主宣告起義。然而,今天在地圖上是找不到雉河集這個地方的;在它曾經存在的地方是一座方形城池——渦陽縣城。今天的渦陽縣城似乎具有歷史悠久古城的一切要素:城牆、城隍廟和學宮的遺址默默佇立在巷弄深處,和其他所有縣城的古蹟一樣慢慢地衰敗著;而傳說中那座充滿了鹽梟和“光棍”的雉河集,除了個別以張樂行名字命名的地名以外,就好像從未存在過。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以張樂行名字命名的樂行公園

在舊渦陽縣城城外東邊一兩公里地方有一個地名“老城”,這就是1865年清軍佔領雉河集後第一次建設的渦陽縣城的所在地。然而在城牆剛竣工時便傳來清軍的柱石、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山東曹州戰敗被殺,屬下全軍覆沒的消息,隨之而來就是任化邦、張宗禹的百萬復仇之師。圍城之中的安徽巡撫英翰幾乎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雉河集在堅持45天后奇蹟般的解圍可謂是清朝北方戰局的轉折點,然而經此大難的英翰再也不願在這裡建城了。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渦陽城裡的英公祠

今天的渦陽城裡,新華路上僅剩兩間破屋的英公祠與護城河邊陳舊的樂行公園遙遙相望,這兩位在渦陽建城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只佔據了城鎮的一個小角落。我本想在這座安徽最年輕的“古城”裡多尋到一些中央政權征服私鹽世界後留下的宣示權力和秩序的建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裡最龐大豪華的建築既不是學宮也不是廟宇更不是(根本不存在的)官衙,而是公館——皖北出身、剿捻起家的清末將領的豪宅。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渦陽老城馬玉昆公館,正面有如同官府和寺廟的石砌月臺

被英翰遺棄的“老城”之所以今天還能確指,全靠清末最重要陸軍將領之一馬玉昆在這裡建造了一座猶如官府的巨宅。然而渦陽的馬玉昆公館並不止這一座,他在渦陽城內還有一座據說當年更為龐大的帥府;傳聞他還在帥府周邊建起了用於出租的門面房,全部採用他在口岸城市曾見過的洋式立面,還塑造了洋人和印度巡捕的塑像用以招徠賓客。今天這些人像早已消失,連帥府裡的房屋也已七零八落;而這幾條街上的洋式門臉卻奇蹟般地保留了下來。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渦陽老城馬玉昆公館門樓背面。龐然大物的五開間門樓已經坍塌,但兩邊的側房還在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亳州城內薑桂題公館門樓背面。薑桂題比馬玉昆資歷略淺,公館也小得多;但可以由此想象馬玉昆公館完整時的宏偉

馬玉昆的家鄉在離渦陽不遠的蒙城馬集鎮;在本地出身的私鹽商張樂行死後不到二十年,已經變成縣城的雉河集又一次回到了本地人手中。從反抗國家的鹽梟到權力巨大的將領,國家的地方行政機構在這裡的有效性始終值得懷疑,因此這裡終清一世一直恰如其分地沒有縣衙:畢竟大宅那麼多,縣官只要借住一座“民宅”就足夠威嚴了。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渦陽縣城內馬玉昆“帥府”,已經部分坍塌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馬玉昆“帥府”旁的洋式門面

看著馬玉昆的巨宅,我忽然想起了另一座城市。民國初年的蚌埠也像這樣被幾座巨型建築統治著:時任安徽督軍的北洋軍閥倪嗣沖的督軍署和所謂生祠。這些建築早已不復存在,但遺存的記載和構件還能遙想當日風貌。倪嗣沖是皖北阜陽出身的晚清軍官,也算是馬玉昆的直系後輩。蚌埠和渦陽的相似之處,僅止於由軍人大宅主宰的城市空間嗎?顯然不是。蚌埠的前身、已經因治淮工程而消失在淮河之下的小蚌埠(三縣司),本身就是另一個私鹽淵藪。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蚌埠市博新館藏品:倪嗣沖生祠(倪公祠)雕花構件

尋找雉河集,鹽梟們的地下揚州

蚌埠市博新館藏品:鹽行大秤(複製品)和石秤砣

這說明了什麼?難道我們今天所見的皖北城市體系可以追溯到清代那個晦暗的私鹽世界?又或許,津浦鐵路和礦產開發帶來安徽北部新興城市崛起的傳統敘事僅僅是表象,這些城市之所以看似突然出現,只是因為它們一直在地下隱秘地運行?

我不知道。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所有以簡單邏輯鏈條去解釋空間問題的嘗試,終究都是徒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