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模仿欲最強的隱士,生活學陶潛,喝酒效劉伶,爲官仿阮籍

王績:模仿欲最強的隱士,生活學陶潛,喝酒效劉伶,為官仿阮籍

王績:模仿欲最強的隱士,生活學陶潛,喝酒效劉伶,為官仿阮籍

要說王績是誰,相信沒幾個人知道。但是人家,基因好,出名早,愛好彈琴,精於算卦,擅長射覆,滿腹詩書,酒量豪爽,全面發展,在酒界也是個天王級的人物。深度崇拜陶淵明,躬耕東皋,自號五斗先生;喝酒作風劉伶範兒,一飲五斗。明明是個隱士,為了酒馬上丟掉隱士的帽子,結果一生為酒三仕三隱,比同道中人阮籍還阮籍。

王績:模仿欲最強的隱士,生活學陶潛,喝酒效劉伶,為官仿阮籍

1

公元589年,那時候還是隋朝,王績出生在絳州龍門。這個地名會讓我們想到一個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都姓王,都是絳州龍門人,又都是詩人。果不其然,兩個人不是一般的沾親帶故,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學者、教育家,而這個人,便是王績的哥哥,所以王勃是王績的侄孫。

王勃十四歲時上書宰相劉祥道,陳說政見,被劉祥道讚歎“此神童也”;王通在古書中有“夫子十五為人師”的記載。身體裡住著王氏家族的基因,王績十一歲便單槍匹馬闖蕩京城,拜見當時名臣楊素,並在公卿貴胄中博得了“神仙童子”的美譽。

一個十一歲的孩童,那些權傾朝野的大臣憑什麼接見他?當然是如春風一樣撲面而來的才華。

2

不過,天才多半是怪人,王績也在這個設定之內。

公元605年,王績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馬上就要入朝為官了。這時,天才怪異的一面就顯現出來了。旁人擠破了頭也要在朝中謀得一個職位,而王績,他卻不稀罕。

王績生性狂傲,又追求自由,而天子眼前條條框框實在太多,自然是不適合他的。他便申請做揚州六合縣的縣丞,朝廷應允了。可是接下來,國家亂了,狼煙四起,山河動搖,一個小小的縣丞面對著這樣的局面不知如何是好。

“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

黃金銷未盡,只為酒家貧。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

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

相逢不令盡,別後為誰空。

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

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

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

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

這五首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過酒家》。是的,從這時開始,王績就把自己浸在了酒裡。他為國家的動盪傾頹而飲,也為自己的束手無策而飲,似乎醉倒安眠是他對抗這世道的唯一法寶了。沒過多久,王績就因好飲酒而不管公務而被彈劾,於是他索性回到家鄉隱居起來。臨行前,王績感嘆說:““網羅在天,吾且安之!”天上掉下來一張網,我還是隱居起來吧。

王績:模仿欲最強的隱士,生活學陶潛,喝酒效劉伶,為官仿阮籍

3

王績第一次罷官因為酒,第二次當官也是因為酒。

唐高祖武德八年,朝廷徵召前朝官員入職,三十六歲的王績待詔門下省。過了一段時間,王績的弟弟問王績做門下省待詔快樂嗎?王績說:“良釀可戀耳!”

原來依照門下省慣例,待詔每日可得良酒三升。王績覺得待詔這個職位俸祿低又拘束,唯有這每日的三升良酒,讓他覺得朝廷有留戀的價值。侍中陳叔達聽說了這件事,把每日給王績的三升良酒增加到一斗,從此人們都稱他“斗酒學士”。但是他不認為自己的酒量只是區區一斗,於是自封為“五斗先生”,還寫了一篇《五斗先生傳》。

可是僅僅過了一兩年,他再次厭倦仕途,引病罷官。在北邊的菜園鋤罷豆地,又從東邊田野收割黃米而歸,學起了陶淵明。

4

也許王績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這一生中還有第三次為官的經歷。當然,仍然是因為酒。

過了幾年,王績再次被朝廷徵召。當時的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聽說了此事,說什麼也要自薦做太樂丞。負責官員安排的吏部起初因為不合品級而拒絕了王績,而王績卻一臉真誠地說:“這是我今生最大的願望。”不知道是他的誠意感動了吏部官員,還是命運本就如此,王績最終如願地當上了太樂丞。

成了焦革的同僚,王績品嚐到了美酒,焦革去世後,他的妻子還一直給王績送酒。後來,焦革的妻子也去世了,王績長嘆說:“天不使我酣美酒邪?”這是上天不許我再酣飲美酒了嗎?說罷,便又棄官而去。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這應該是王績最著名的一首詩了。盡染秋色的樹林與披上餘暉的山嶺相映成詩。牧人驅趕著牛群返回,獵人帶著獵物迴歸家。王績就在這樣一副畫卷中思考“田園”與“歸隱”兩個詞的含義。

王績:模仿欲最強的隱士,生活學陶潛,喝酒效劉伶,為官仿阮籍

5

第三次歸隱後,王績再沒有走向世俗。他作詩,他種田、釀酒、為酒聖杜康修建祠堂,田園生活,直到公元644年,病卒於家中。

雖然,王績這一生都在用力模仿,學陶淵明,躬耕東皋,詩酒田園;喝酒作風劉伶範兒,一飲五斗;為酒三仕三隱,致敬阮籍。但相信酒中的幸福,應該是他自己獨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