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讓醫生,流汗又流淚

寫在前面:

烈性傳染病席捲全球,南方某市,一些孕婦不幸中招。甲型流感救治小組,就像一隊「空降兵」,千辛萬苦,吵吵鬧鬧,胼手胝足,演繹了重症甲流搶救室裡的故事。《醫述:重症監護室裡的故事》就描述了這樣一部醫療戰線上「紅海行動」。故事裡真實的張力,令人震撼。

01

書中主要人物:

  • 葉深:羅震中老上級,醫務科長

  • 方宇:羅震中的搭檔、死黨

  • 鵬鵬:羅震中的徒弟

  • 美紅、雙雙:隔離病區護士

  • 許護士長:隔離病區的病區護士長

  • 趙木匠:骨科主任,技術高超,會刻章,下篇出場,羅震中的新搭檔

小說主線:一條主線,三條情感暗線。

故事梗概:

10 年前個性十足的 ICU「刺頭」女醫生羅震中,一直在科主任葉深的庇護和引領下,十多年來從事著 ICU 救護工作。葉深剛剛調離 ICU 赴任醫務科長,突如其來的一場席捲全球的甲流疫情就把羅震中推到了市重症甲流醫療隊主力名單中,當時她年資尚淺,而烈性傳染病救治成功與否事關重大,醫院對醫療隊領隊的人選猶豫不決,在葉深的力保和醫療隊其他成員的熱切期盼下,她臨危受命,在郊區緊急籌集的重症監護隔離病區裡,經受了外部條件艱苦和斷電的應急考驗之後,羅震中臨亂不變,找出了非典時期建造這個病房的圖紙研究電路,根據重點病人重點佈線,設計了主線路和備用線路的雙保險的監護設備用電,確保呼吸機能夠在各種條件下不停機,維護住重症患者。

在治療方案的定製中,羅震中堅定果敢,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處理病情艱難焦灼的甲流孕婦時,呼吸機壓力數值已無任何騰挪空間,眼看病情急轉直下,她和團隊遍查國內外信息並無前車可以借鑑,憑曾經學習過的一篇文獻裡提到的俯臥位呼吸可以提高通氣量,千鈞一髮之時第一次嘗試該方法,拖住病情……

02

醫生的價值和工作的艱苦卓絕,一直很難為圈外人真正瞭解,也同樣很難被圈內人自己講清楚。小鮮肉的電視劇做不到,醫生在刀刃上面臨抉擇的艱難內心世界,只有醫生懂得,本書的價值正在於此。這部小說來源於真實一線,又將回歸一線。小說裡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句對話,都深深烙印著中國醫生的痕跡。從縱深來看,這部作品也是目前少有的,反映醫療行業、彌合醫患矛盾的一部重要作品。筆者讀完全卷,心情久難平復。

臨床上,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除了醫生的努力之外,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決定了疾病的轉歸。從書中我們看到,羅震中作為一名 ICU 女醫生,拼盡全力不分晝夜人肉盯防來救治重症白肺患者,其機智勇敢、意志力和果斷,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讓讀者感動和欣慰,給人鼓舞。

不能再让医生,流汗又流泪

當她把朱慧從白肺的危重病情中救治好轉,乃至拔除氣管插管離開隔離病房的那一天,朱慧一把抓住她的手臂:「羅醫生,你讓我看一看你的臉。我還沒有見過你。」在甲流隔離病區裡,醫生和護士都嚴格恪守防護規範,與病人的每一次見面,都隔著N95口罩。出院的這一天,竟然是她們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朱慧動情地摸摸羅震中的臉說:「羅醫生,你是一個蒙面的天使。」

而羅震中自己,則把重症科醫生叫做暗夜行者,這是一個總是需要在半夜裡飛車去醫院的崗位,不是去「救火」,就是去救命。不論春夏秋冬,她都在床頭放一套灰撲撲的運動服,以便半夜接到電話時能快速套上,三分鐘就可以出門。

在本書前言中,羅震中把重症醫生叫做「險灘中的領航者」:駛入險灘中的生命之船,面對著無數暗流和險灘,撞上任何一個礁石,都有沉沒的危險。湍急的水流,是疾病自身所具備的特徵和規律,人類在它面前非常渺小,還不具備逆流而上的神力。ICU 醫生是整體控制的領航者:看清每一處風險,評估每一個均衡,認清航向,整合精英團隊的力量,將駛入險灘的生命之船引回正確的航道,爭取再次揚帆。

03

本書有動人的故事,有給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葉深主任,筆者其實沒有正面描寫,也沒有過多渲染他的筆墨,但是我們能從葉深為數不多的出場裡,感受到葉深的清晰輪廓:

「無數次無數次,他在半夜冒著風雨趕來,絕不抱怨,絕不耽擱,絕不推脫。彷彿是一句許諾:有事隨時找我,任何時候,麻煩由我來應付。若不是這百分百兌現的許諾在過去的十年裡為我擋掉了太多的麻煩,我的依賴感也不會這麼重。唉!」

不能再让医生,流汗又流泪

在本書的苦行一節,患者入院幾個小時後從正常人到深昏迷劇烈抽搐,家屬無法接受,幾輪不同的親屬質問醫生,劍拔弩張的氣氛持續了多日……然而,沒過幾天,在看到患者晝夜不停的癲癇大發作、抽搐,曠日持久,那幾個血氣方剛的堂兄都受不了了,從最初氣勢洶洶地質問,到幾天後不敢來探視病人。圍在患者床板的,只有不停垂淚的老父老母,請求醫生救救孩子。整整三個星期的日夜不停劇烈抽搐,對醫生而言就像徒步穿越沙漠一樣,是這樣的難捱。抗癲癇藥物逐漸輪替,只要沒有四肢強直劇烈抽搐連續 5 分鐘以上,就不加負荷量。談了無數次話,家屬也說:再沒有人像醫生這樣的耐性對待他們了。終於有一天,風暴過去,抽搐停了下來。第四個星期,病人甦醒了。這真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其實作者想說的不是這個皆大歡喜的結果。艱難、漫長、充滿挫折感的過程才是 ICU 醫生的日常生活。三個星期的拼耐力,就像在無盡的曠野戈壁中行走,同嚴酷的壓力、無望的前景較勁。

唯有信仰可以支撐我們扛過這樣考驗極限意志力的艱苦過程。

醫生信仰在職責裡的體現就是視生命為無價之寶。

04

是的,救活瀕危的患者;維護醫院高難度外科手術的安全;在臟器捐獻的過程中,讓生命得以傳遞;目送必然離去的生命,讓他感覺到人間最後的關懷和溫暖——這是 ICU 醫生的職責和使命。

引用施琳玲老師的書評:生命的無力感,不是虛無的笑談,而是那扇門裡此起彼伏的報警聲和那扇門外家屬的嘆息聲。監護病房的層流濾去的不僅是細菌,更是雜念,此書作者帶著我們穿過那一雙雙求生的眼神,在一個個最真實的故事中去讀懂醫者的慎獨與堅守、生命的脆弱與偉大、人性的醜陋與光輝。作者的用意不為謳歌,此書的結局不為生死,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一個結局,那就是在一份讀懂的愛中,靜靜告別!

不能再让医生,流汗又流泪

本書是浙江省重症醫學科主任殳儆主任醫師創作的紀實小說,具有連續性情節、故事緊張激烈、震盪心靈。突出展現了小人物羅震中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前,用盡自身生命的精華,為他人生命拼盡全力,毫無保留的高貴品格。日前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聽書內容同步在喜馬拉雅 FM 上線,原創背景音樂、背景聲,分角色演繹重症監護室裡的故事,效果逼真,如臨其境。

《醫述:重症監護室裡的故事》: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整體設計 尹巖

市場策劃 王鵬

質控:小二仙草

不能再让医生,流汗又流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