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經裡面,《彌陀經》是第一經

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經裡面,《彌陀經》是第一經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這段講的是“等流”的果報,流是同一類的意思,等是差不多和他相等。跟誰相等?跟普賢菩薩相等。統統都講的博地凡夫,能夠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果報非常的殊勝。“善得人身”,佛在大小乘經上都常說,人身一失掉之後,再得人身很難、很不容易。我們這一生當中,能把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換句話說,可以打個八十分,來生人身可以保得住,可以靠得住。如果說打個六十分,及格了,人身未必能靠得住,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的人,有幾個人真的能把五戒十善修好了?如果沒有修,這一生是人,來一生就得不到人身。 所以佛在經上有比喻,說失掉人身再得人身的比例,就像指甲上的土。佛是在地上抓一把土,然後撒在地上,手指甲裡頭還有一點。他就用這個比喻說,失人身不能再得人身的,就像落在大地上的土,那一把土掉在大地上多少,指甲上只剩一點點;他說再得人身的人就像指甲裡那麼一點點。這個話說得過分不過分?我們想想不過分。你看看現在人他想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你要是好好的把它考核一下,就知道佛講的話不是假話。 一個人一生依照普賢行願去修,他當然得人身,不但得人身,“善得人身”,注意這個“善”字。善得人身是什麼?過去世所修的都沒有忘掉,得人身他能夠繼續努力,不斷的再去修行,再去精進,這才叫善。得了人身,前世事情忘得乾乾淨淨,不能再繼續修,人身雖得,不善。即使好像過去生中修的善因很大很多,這一生做了國王、做了大臣、或者做大富長者,如果這一生沒有聞到佛法,沒能夠繼續修行,還是不善。為什麼?這一世聞不到佛法,來生一定墮落,這是佛門裡講的“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墮落,所以那不叫善。這是繼續不斷努力去修菩薩行。 此地這個善還有別的意思在裡頭,那是真善。怎麼叫真善?普賢菩薩在這一會,他的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學普賢菩薩修普賢行,普賢行就是指前面這個十大願,這是普賢菩薩行門的綱領,我們也照這個去修,我們修的就是普賢行。普賢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人身;因為我們的煩惱沒斷,見思煩惱沒斷,我們不是聲聞、不是菩薩,我們到西方世界是人身。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它沒有六道,它只有兩道人道、天道,什麼修羅、餓鬼、地獄、畜生,極樂世界沒有,只有兩道。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善得人身,娑婆世界的人搖身一變,變成極樂世界的人,這是善!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決定往生。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真的跟經上講的,就沒有差別。為什麼?“圓滿普賢所有功德”。說實在的話,文殊、普賢都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往生的時候,你依照《華嚴經》這個宗旨、綱領來修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我想不只彌陀、觀音、勢至來接引你,必定普賢菩薩也跟阿彌陀佛一道來歡迎你。為什麼?因為你修的是他的法門,你接受是他的教導,他一定跟著阿彌陀佛一道來迎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時候彌陀的神力加持你,觀音勢至加持你,文殊、普賢也加持你,《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功德,一到西方世界你就可以得到。所以“不久當如普賢菩薩”,“不久”應當說是花開見佛,花開見佛你就跟普賢菩薩沒有兩樣了。為什麼?這個時候你證得了圓滿報身,花開的時候是實報莊嚴土。你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跟佛的相貌就一樣,一樣的殊勝莊嚴。

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經裡面,《彌陀經》是第一經

這樁事情如果要照通途法門來修,那個時間就長了。我們就少說一點,不要用《華嚴經》這個數字,用普通小乘人講的,藏教佛得修三個阿僧祇劫才能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在此地是一生成就的。要說實在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一生圓滿成就的,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善財童子。他沒有等第二生,他是一生,肉身成佛的,成的是圓教無上正等正覺,是圓教佛。我們在一切經只看到這個例子,他能成就圓教無上正等正覺,他憑什麼?就是憑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在極樂世界圓滿的。這一點我們要明瞭,要把它認識清楚,我們這部《華嚴經》就沒有白念。所以古德說,《華嚴》是《彌陀經》的引子,引導我們入《彌陀經》,入《無量壽經》的,這是一點都不錯。所以把《無量壽經》跟《彌陀經》判為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經,一切經裡面,《彌陀經》是第一經,度眾生是第一個法門。我們在一生當中有幸遇到,絕對不是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千萬不要放過,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決定性的成就。

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經裡面,《彌陀經》是第一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