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刘冷丝

栏目丝说2018高考系列之十六

2018年高考前夕,全国18个省市公布了各自的高考加分政策和享受加分资格的考生人数,共计86359人。另据不完全统计,其他省市大约有5万人享受不同的高考加分政策,全国总计10-13万人之间。

公布加分人数的18各省市中,重庆、湖北、辽宁、河北的加分人数均超过1万人,分别为23996人、21034人、14114人和13757人。加分人数最少的是山西和内蒙古,各有37人。过千的省市为福建、天津、江苏和黑龙江,依次有4457人、2587人、2568人、2495人。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中央民族大学正大门

那么,是哪些考生在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呢?

这一份数据让我们一目了然:侨台考生加分4594人、烈士子女加分38人、退役士兵/军人加分1034人、边山牧民考生加分80693人。简单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类的照顾性加分占据全部比例的93.44%。看来,有一个少数民族的身份确实在很多时候还是挺管用的。

确实,民族大团结无小事,这也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做法。

我国高考加分初始于新中国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巩固工农联盟的革命成果、激发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的学习动力,以及稳定各界华侨和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对于新中国教育的信心,制定了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照顾政策。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报考地质、石油等艰苦行业院校的考生予以适当的分数优惠。后来,国家为了鼓励国家科技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又增加了针对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优秀学生和体育特长生的优惠政策。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中南民族大学依南湖而建

不过,再后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高考加分徇私舞弊的种种案例。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高考加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向区域内的相对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少数中学和个别项目集中的特征,其中奖励性加分的学生分布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照顾性加分由于有弄虚作假和腐败通道的存在,在个别地区呈现统计上的不可思议性。

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在近5年的各种文件和通知中再三重申,必须剔除不合理、有违教育公平的高考加分项目,并且要求各省市自定的加分政策在2018年清理完毕。目前,全国保留下来仅有少数民族政策、退伍军人、烈士子女和侨台政策。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西南民族大学的民族风格建筑

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国外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他们有类似中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吗?

美国没有类似我国的高考,但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加分”政策。

美国高校招生中针对特定群体的录取优惠政策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肯定性行动计划”。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迫于国内人权运动的压力于9月24日签署了《11246号行政命令》,这就是美国的加分政策“肯定性行动计划”的诞生。作为一项针对国内非洲裔及其他少数族裔的补偿性支持计划,“肯定性行动计划”规定:非洲裔等少数族裔在教育、入学、贷款及晋升时享有优先的权利。1972年,美国政府又颁行了《11246号行政命令高等教育实施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美国高校在招生时应该为非洲裔等少数族裔制定特别的招生计划,使高校中的少数族裔学生比例与其人口比例相适应,以此增加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联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美国许多高校为了有效吸引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以构建与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相适应的大学校园,纷纷在招生录取时制定了针对特定群体的录取优惠政策。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云南民族大学的环形教学楼

不过,美国的“加分”政策在后来被逐步依法取消。

2003年格鲁特案的裁决中,法院认为密西根大学招生时为少数族裔加分的做法违反了平等保护条款,此后加分制被禁止使用;在2013年的费舍尔诉德州大学案中,法院要求公立学校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不能将学生种族身份作为录取的考量因素。

可以看得出,美国在执行对弱势群体的招生倾斜时,刚性的加分或配额成了带有逆向歧视和违反平等的敏感词汇而被禁用。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广西民族大学的校门

从我国和域外有关“加分”政策的发展演变来看,我国高考的“裸分时代”应该为时不远了,将来保留的可能就是——保留烈士子女和边疆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雪中送炭”的全国性优惠政策,其余的“锦上添花”高考加分项目都会被取消。

无论如何,高考和高校招生,作为我国最为公平的制度不可动摇。

敬告本文如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丝说2018高考系列之十六,未完待续

10万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后还会有多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