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在城市打拼的农村人,对农村的变化最敏感。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改变。

比如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就早已由十多年前的自家忙活,成为雇请流动厨师或直接进饭店模式。而菜品,也从最早的满桌肉为主的硬菜,发展成如今的海鲜几大件必不可缺,荤素搭配健康营养。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海参、鲍鱼、大对虾,这已经是新农村婚宴必备。至于鲜鱼,至少两到三个品种,以鲈鱼、林平、加吉、鲳鱼等为常规。

农村人实在,唯恐客人吃不饱,菜分量足,数量多,尤其是婚宴,真是太丰盛了。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那天有个朋友跟我说,每次回农村,看到街里有结婚的,不管人家邀请不邀请,都去随礼,只为了吃一顿农村人的大锅柴禾饭。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怀念儿时农村的柴禾饭。其实那时候缺盐少油,只有简单葱姜蒜为佐料的大锅菜,能有多好吃呢?偏偏离开农村几十年,一直忘不掉那滋味了。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农村流动厨师,一般人员配备不多,夫妻搭档的最多。丈夫主厨,老婆打下手,切菜端盘,最多带两个自家手脚麻利的亲戚。有些主家为省点费用,自己人择菜洗菜端盘子,那用的人更少。

夫妻档最大的好处就是少纠纷,都是一家人,肯定不说两家话的。没有财务分割方面问题。

再说了,像婚宴菜谱,基本大同小异。用多少材料,对厨师来说也是门儿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有统筹安排。我近距离观察了几家,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从容。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三个自制大锅灶,都特别好用。只要有了木柴,引了火熊熊燃烧起来,那些需要蒸的四喜丸子、鸡、肘子、扣碗肉、鸡……一笼屉一笼屉地上了灶,就这样一摞十几层地码好,用保鲜膜包起以免漏热气,就可以蒸将起来。

至于需要炖的,需要油炸煎炒的,还有另外两个大灶,很是方便,火提得快,热力均匀猛烈,最能发挥大厨水平。

农村厨子说,多几桌少几桌都是一个程序,没什么差别。像这样夫妻搭档做,20桌的宴席,也是小意思。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一大盆炖土鸡,正在等待装盘。农村人自家养的土鸡,只要是家里吃鸡,绝对藏不住,几条街都能闻到那特殊香气。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忘了矜持,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乡土味的淳朴,是最让人愉快的念想了。这才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是城市人向往的远方田野,是农村游子的挥不去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