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報:四項重大水利工程相繼開工

本報訊(記者 劉佔波 王劍 劉豔芹 範智 張智傑)6月27日至29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四川省涼山州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陝西省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福建省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安徽省港口灣水庫灌區工程相繼開工建設。

四川省涼山州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位於涼山州安寧河右岸,由大橋水庫右乾渠灌區、漫水灣右乾渠灌區及部分沿河已成灌區改造工程組成,涉及冕寧、西昌、德昌三縣(市),設計灌溉面積45.85萬畝,多年平均年供水量25 545萬立方米,渠道電站裝機8 150千瓦,預計總投資26.7億元。該工程是進一步實現大橋水庫灌溉、供水等綜合功能的配套工程,對促進灌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及革命老區脫貧致富,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和城鄉飲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陝西省東莊水利樞紐壩址位於陝西省淳化縣、禮泉縣涇河下游峽谷末端,是陝西省目前單體項目投資額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任務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發電和改善生態等綜合利用。樞紐主要由混凝土雙曲拱壩、水墊塘、引水發電系統、庫區防滲工程及供水進水塔等組成。混凝土雙曲拱壩高230米,總庫容32.76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11萬千瓦,年供水量5.3億立方米,計劃工期95個月,估算總投資154.34億元。工程建成後,可提高涇河和渭河下游防洪能力,減少渭河下游和黃河泥沙淤積,提高涇惠渠灌區145萬畝農田的灌溉保證率,極大緩解銅川市、西鹹新區、富平縣、三原縣等渭北地區的缺水狀況,改善庫區周邊和涇河、渭河下游的生態環境,對完善渭河防洪體系、保障和促進陝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泉州安溪縣白瀨鄉長基村,以供水為主,結合防洪,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正常蓄水位為288米,水庫總庫容5.44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5.7萬千瓦,工程靜態總投資估算129.5億元。工程建成後可為金雞閘供水區增供水量2.97億立方米,對改善下游地區灌溉、生態用水和保障金門供水提供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安徽省港口灣水庫灌區工程是2018年以來安徽省獲批的第二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估算投資29.5億元,以農田灌溉為主,兼顧鄉鎮供水,設計灌溉面積達52.3萬畝,涉及寧國市、宣州區和郎溪縣,將是皖南灌溉面積最大的灌區。工程計劃工期40個月,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或續建41條支渠及其渠系建築物等,總長445.76公里;新建渠系建築物1 550座,更新改造636座。工程建成後,將有效發揮港口灣水庫的灌溉供水作用,對合理配置當地水資源、提高灌區糧食產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部分鄉鎮供水水源條件、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