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邵原鎮堅持打造特色,按照“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品牌共塑,實現邵原鎮景區化打造。”邵原鎮黨委書記王偉國說。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王偉國說,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邵原鎮最先感受到經濟轉型帶來的“鎮痛”。他們邀請多家旅遊設計公司對全鎮全域旅遊、沿黃區域、黃楝樹綜合服務區等進行規劃設計。經過兩年多的反覆規劃、研討、論證,最終《邵原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媧皇山景區旅遊總體規劃及核心節點詳細規劃》《邵原鎮沿黃區域旅遊總體規劃》《黃楝樹旅遊服務基地詳細規劃》於2015年通過專家評審。至此,邵原鎮率先在全市完成鎮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為邵原鎮旅遊中長期發展繪製了藍圖。邵原鎮嚴格按照總體規劃,堅持打造特色,提出了“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一心”即將鎮區打造成旅遊集散中心。“一軸”即依託邵吉線改造,規劃建設黃楝樹-鎮區-南部的旅遊南北大通道,構建鄉村旅遊發展主軸線。“兩翼”即將東陽河沿線美麗鄉村遊、沿黃生態旅遊作為旅遊發展的兩翼。“三節點”即高標準打造黃楝樹村、花園村、唐山村三個旅遊服務基地。黃楝樹村以度假、療養、健身為主體,為遊客提供優質的旅遊服務;花園村-雙房村依託媧皇山景區,開發遊客綜合服務中心;唐山村依託歡樂谷,打造遊客服務基地。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叫響品牌,推動全域旅遊全面開花。邵原鎮藉助特色資源,主打生態牌、文化牌、養生牌、農事牌和戶外牌,實現以點帶面、線面結合的旅遊發展格局。打好文化牌。連年舉辦中國女媧文化旅遊節,打造民間祭祀、尋根問祖、神話演繹等文化旅遊產品;藉助豐富的非遺文化,設計麵塑、織布、花柿、剪紙等遊客體驗活動,感受老家的味道。打好生態牌,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宣傳推介神溝紅葉、銀河峽谷、原始森林等優美自然風光,吸引遊客登山涉奇。打好農事牌。大力發展“旅遊+農業”,根據農事變化,開展“富硒農產品展銷會”“富硒蘋果採摘節”“富硒紅薯採摘節”等特色活動,讓特色各異的鄉村旅遊項目成為各地群眾的旅遊體驗新選擇。打好養生牌。藉助原始森林天然氧吧、小溝背生態旅遊區、毛田窯洞,向省內外推廣健康養生最佳目的地。打好戶外牌。依託勞保產業園,根據戶外遊客需求,加快創意設計、產品研發、宣傳推廣,爭取打造系列戶外運動產品。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探索模式,助全域旅遊健康發展。經過不斷摸索,邵原雙房村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探索公司、農戶、村集體三方合理、科學、有活力的利潤分配機制,實現了企業、村集體和農民的互利共贏。黃楝樹村民依託小溝背和原始森林漂流,藉助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一是採取“村委會組織經營”模式。在村委會的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農家樂,截至目前共有農家樂30家,每戶每年平均有6萬元收入。二是採取“承包經營”模式。將水上樂園承包給個人,可實現年收入4萬元。三是採取“公司+協會+農戶”經營模式。黃楝樹村成立旅遊觀光車協會,分別與相關景區結合,制定了詳細的利潤分配機制,截至目前共有觀光車17輛,每車實現年收入4萬。四是採取“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原始森林漂流租地200畝,村民可以每年獲得租金,實現了土地價值最大化。景區吸納村民40餘人到景區當服務員、安全員,實現了從農民到員工的身份轉換。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同時,邵原鎮積極採取“旅遊+扶貧”發展模式,實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與旅遊業高度融合。圍繞富硒農副產品,做好“富硒邵州”大文章,富硒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到5000畝,富硒蘋果、富硒小米、富硒紅薯等成為邵原新的靚麗名片。史家腰村、唐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此而受益。

「全域旅遊」全景邵原:一心一軸兩翼三節點

王偉國對邵原2018年全域旅遊發展也胸有成竹:2018年,邵原鎮將與小溝背、媧皇谷、杏樹窪、神溝、樊梨花山寨等多個景點結合,春天舉行山花節、女媧文化旅遊節、徒步大賽等;夏天舉行登山節、潑水節、山地自行車賽等;秋天舉行以富硒農產品為主題的富硒農副產品展銷會、南瓜節、唐山紅薯節,以紅葉為主題的神溝紅葉節等;冬天舉行冰瀑節和民俗文化節等,爭取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