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的絕地反擊「四部曲」:從瀕臨破產,到年營收近200億

洋河的絕地反擊“四部曲”:從瀕臨破產,到年營收近200億

1999年的時候,洋河酒廠還在靠著洋河大麴苟延殘喘,幾乎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然而,當時間前進到2017年的時候,洋河一年的營收達到了199.17億,幾近200億。洋河是如何讓自己起死回生的?

最近這兩年,最火的白酒品牌是江小白,白酒界“黑馬明星”的身份毋庸置疑。

江小白確實取得了現象級的成功,尤其是在傳播層面,江小白用開創性的表達瓶和扎心的文案,成為了營銷界的佼佼者,幾乎快要和杜蕾斯並駕齊驅,成為互聯網文案界的代表。

你敢說,江小白的文案不好嗎?如果有誰膽敢說江小白的文案做得不好,必定要被無數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沒。

不僅傳播力廣,江小白的業績也是不俗。據稱,江小白的年銷量已經達到了10個億。

雖然,江小白的傳播力已經可以比肩白酒界第一梯隊的茅臺、五糧液,遠超第二梯隊的洋河、汾酒、古井貢酒,但如果從銷量來看的話,江小白的10億銷量跟洋河的199.17億相比,真是不夠看。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洋河這個老品牌。

1999年的時候,洋河酒廠還在靠著洋河大麴苟延殘喘,當時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只剩零星半點的零頭,整個集團的效益下滑、經營困難,可以說是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

然而,當時間前進到2017年的時候,洋河一年的營收達到了199.17億,幾近200億。在2018年第一季度,洋河的營收達到了95.38億,近100億,全年營收有望超過220億。

相較於江小白的崛起,學姐更願意將洋河的起死回生、東山再起稱為“奇蹟”。

洋河的絕地反擊“四部曲”:從瀕臨破產,到年營收近200億

面對洋河東山再起的奇蹟,大部分人都驚異於洋河居然賺了這麼多錢,卻很少有人去探究,這錢是怎麼賺到的。

也很少有人願意去思考,如果是你經營洋河,當時間回到1999年瀕臨破產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如何讓公司起死回生?

當時,洋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制。

在2002年以前,洋河是屬於宿遷市國資委控制下的洋河集團,算是老牌國企,也是與茅臺、五糧液等齊名的“八大名酒”之一。

然而,在那時,雖然同為“八大名酒”,洋河酒廠的機制呆板、反應滯緩,銷售業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在2001年的銷售額只有2個億,員工的工資發放都已經出現問題。

反觀“八大名酒”的其他酒廠,即使是名氣、規模相對較小的汾酒,1999年—2002年的年營收也從3億增長到了5.2億,平均增速在20%,更不要提營收從33億增長到57億的五糧液了。

為了改變機制僵硬、效率低下的局面,2002年,洋河集團在中介機構的幫助下,以減員增效為目的進行了改制,先後完成了清產核資、組織機構調整以及人員定編等工作,最終確定改制方案:剝離不良資產、清理呆賬。精簡人員。

同年12月,洋河集團聯合上海海煙物流有限公司、南通投資有限公司等6家法人股東和14名自然人股份,共同發起成立了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在洋河股份新成立之後,洋河開始解決最重要的問題: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

1.賣什麼

五糧液原董事長王國春曾經提到過,洋河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於產品。

他說:“洋河當初為什麼差點倒閉,而走綿柔型路線後又是怎樣崛起的?其實還是由於消費者在改變,市場需求在改變。產品時銷和適合口感是產品營銷的基礎。”

在改制之前,洋河主打的產品是洋河大麴,其結果我們也看到了,銷量低迷,舉步維艱。

如果繼續延續原先的路線,主打洋河大麴的話,即使改制,洋河也依舊沒戲。只有真正考慮消費者的訴求,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訴求,才能為企業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在當時,其他的酒廠還在圍繞傳承、歷史等白酒行業已經用爛了的詞來做文章的時候,洋河對消費者進行了一次調研。

經過調研,洋河發現需要一款高而不烈、低而不寡、口味綿長的飲用感覺舒適、不上頭的白酒產品。

洋河地處商務人士聚集的長三角地區,應酬需求較多,他們需要當天喝了酒第二天照樣還要上班,所以“不上頭”這個特性對於他們來說也就更加重要。

這就引出了接下里的問題:賣給誰。

2.賣給誰

洋河的定位是商務宴請,要賣的就是這群商務人群,這群人也是白酒的核心消費人群。

為此,洋河實施的發展模式也是“先培育江蘇市場,然後培育其他省份市場,再向全國推廣”的新江蘇模式。

從江蘇出發,向全國的商務人士發起進攻。

3.怎麼賣

僅僅制定一個新江蘇模式是不夠的,要確定“怎麼賣”,洋河還要落實很多細節問題。

首先是進行差異化宣傳。

為了與別的白酒進行區分,洋河在產品形象上進行了全面升級,一改以往古典、厚重的白酒形象,錯開紅、黃的傳統主色調,打造了時尚白酒的形象概念,以輕奢的“藍色”為主基調,來迎合商務人士的青睞。

在廣告語上,洋河也在突出“藍色”的差異化和記憶點:

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比海更高遠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懷,洋河藍色經典,男人的情懷。

洋河的絕地反擊“四部曲”:從瀕臨破產,到年營收近200億

其次,洋河構建了一個強大的銷售體系。

茅臺的銷售人員佔比是3.04%,五糧液的銷售人員佔比是1.88%,而在洋河的員工中,超過30%的都是銷售人員。

不同於茅臺、五糧液的品牌驅動,經銷商搶著進貨,洋河東山再起的時候,在渠道、經銷商方面並沒有什麼影響力,如果直接參考茅臺、五糧液的模式,只有死路一條。

所幸,洋河借鑑了其他行業,比如快消行業的渠道深耕模式,採用了深耕渠道網絡體系的模式,由業務人員全面介入終端管理,利用社會資源人士的社會資源和網絡來進行推廣。

與此同時,洋河還在央視打廣告來樹立品牌形象,給銷售人員的推廣提供重要的宣傳依據,在頭部媒體高舉高打,幫助它快速崛起。

洋河起死回生的奇蹟背後就是因為解決了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這三個關鍵問題。

不管對於哪家企業來說,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都是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只有產品、營銷、渠道三方面同時運作發力,才可以像洋河一樣創造奇蹟。

今日話題

你覺得,洋河怎麼樣?

(轉發並評論,我們將從中隨機抽取1名贈送價值299元的《用戶運營高手養成全攻略》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