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我已經捐贈90%的個人財富,每天仍工作16個小時


郭臺銘:我已經捐贈90%的個人財富,每天仍工作16個小時

6月6日,富士康在深圳舉辦“三十而立,智造未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並慶祝富士康30週歲生日。是生日會,也可以說是一場慶功會,因為6月8日,工業富聯就要在上交所敲鐘掛牌了。

這樣的場合,郭臺銘自然少不了感慨一番,他在現場發表了主題為“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的報告,回顧了在內地的創業史,憶苦思甜。

郭臺銘:我已經捐贈90%的個人財富,每天仍工作16個小時

1988年郭臺銘到深圳考察,1996年到龍華科技園區建設大工業園區。郭臺銘說:“我們龍華園區的每一顆砂石、除雜草,每一塊磚、每一根鋼筋、每一個地下溝管線,甚至於排水溝的溝蓋都是我們自己做的。當時正好碰上知識青年返鄉就業,很多知青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

郭臺銘還重點回憶了富士康那個時候的伙食。“我們在2006年就規定員工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這樣能生出‘富二代’,早期為他們打下健康的DNA,現在已經有了‘富三代’。為什麼美國人身體比中國人身體健康?因為美國的小孩子每天早上起來吃兩個蛋。當時我們的伙食費比薪水高,薪水是180元,伙食費是240元。

他還提到,為了給員工吃雞腿,自己還買了一個大冰箱,因為必須從週一採購到週五,到了週六員工才可以一人分一隻雞腿,當時把深圳和崑山的雞腿都買了還不夠。郭臺銘還說,富士康為農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2008年12月,我親自給員工端菜”。

對於富士康的發展,郭臺銘的驕傲溢於言表。他說:“我們在深圳,30年捐款13.5億。”

郭臺銘還表示,30年後的今天,工業互聯網賦能時代來臨,“實體經濟+數字經濟”是主題,富士康遇轉折期。報告中,郭臺銘提出了富士康的小目標:要做中國的Predix。同時沒忘強調工業互聯網的概念。

郭臺銘用九個字總結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雲”是雲計算,“移”是移動訊息,“物”是物聯網,“大”是大數據,“智”是人工智能,“網”是工業互聯網,加上機器人。郭臺銘稱富士康已經累積了很多製造經驗,設備都是自制,要掌握自己的“核心科技”。

最後郭臺銘還提到,“領導指示,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必須對中小企業提供賦能服務。”

在隨後播放的視頻中,“勞模”郭臺銘還表揚了一下自己的敬業精神,他稱自己已經捐贈了個人90%的財富,“已經不是為錢財工作了,但是現在每天還工作16個小時”。

對於上市一事,郭臺銘表示,之所以選擇登陸A股是因為大陸員工不好拿臺股的股票,在工業富聯上市後,富士康會馬上推出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未來富士康可能會考慮合夥人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