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間小店變成一家酒樓,這個南陽農村妞經歷了什麼……

从一间小店变成一家酒楼,这个南阳农村妞经历了什么……

從一碗麵,到一桌菜

從一間小店,到一家酒樓

從“理想燴麵”面”到“理想食府”

……

20年來,朱紹華的生意從小做到大;20年來,朱紹華扶危濟困的心,從來未曾改變。

7月25日清晨,朱紹華和同事們相約來到仲景商城,花費近7000元買下尿不溼、衛生紙、西瓜,將三輛商務車塞得滿滿當當,開往南陽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她要把這些盛滿關懷、愛護與溫暖的生活用品,把她的殷殷母愛、拳拳深情,奉獻給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

20年奮鬥 風雨人生

20年前,朱紹華從方城縣楊樓鄉來到南陽創業。起初,她的“方城理想燴麵館”只是上游街一間小店,主營“一碗端”——一碗燴麵。2007年,小店遷往七一路東淯陽橋北頭,招牌也換作“理想食府”。20年來,朱紹華始終堅守理想,實實在在做好一碗碗麵。朱紹華告訴記者,從和麵、揉麵到醒面、扯麵,全部手工製作;加了鮮羊腿骨、羊脊骨和本地純山羊肉的羊骨頭湯不添加任何調味料;羊肉則選購方城本地的山羊。真材實料加慢工細活,造就了有口皆碑的“理想燴麵”,顧客一吃就是20年。

回顧20年的奮鬥歷程、風雨人生,朱紹華感慨道,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社會充滿敬意和熱愛,關愛體恤弱勢群體,是做人之本,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和後盾。

扶危濟困 初心不改

記得20年前,一位顧客將兩萬元現金遺失在了小店,朱紹華完璧歸趙,並婉言謝絕酬金;去年夏天,有顧客將身份證、駕駛證落在了店裡,朱紹華安排員工想盡辦法尋找失主;前幾年,一位60多歲、家境貧寒的四川籍環衛工負責打掃“理想食府”區域衛生,他的女兒天天騎電動車來給他送飯,朱紹華見狀,主動安排員工請他進店免費用餐;凡來“理想食府”工作的學生工,臨開學時,朱紹華總要多結幾百元工資,且送上文具及衣物。朱紹華還將有的暑假工領回自己家吃住,幫她們洗澡洗衣服。其中一個現在已經工作了,還和朱紹華經常保持聯繫,總是問她“姨,你身體咋樣?天熱,一定注意防暑降溫哦!”還有一個駐馬店籍在南陽讀書的大學生,開學時朱紹華又多給了他300元,開學後他說家庭困難來借錢,朱紹華給了他1000元錢並說不讓還了,還給他買了套新衣服……

7月25日,朱紹華帶著女兒和數位員工,冒著高溫酷暑,在兒童福利院為孩子們包餛飩,與孩子們一起表演《感恩的心》,一起畫畫,做遊戲……孩子們被濃濃的愛緊緊包圍,這份愛,將陪伴著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直到永遠……

从一间小店变成一家酒楼,这个南阳农村妞经历了什么……

⬆⬆⬆朱紹華(左二)和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

“理想食府”秉承特色建店、做好豫菜、服務社會的理念,走過了不平凡的20年,在餐飲業競爭激烈的今天站穩了腳跟。反哺社會,擔當起社會責任是“理想食府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朱紹華說,今天我們滿懷感恩之情來到福利院,聊盡綿薄之力,邁出了與福利院互動的第一步,今後將一直走下去,與福利院的小朋友和老人們牽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