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加快高質量發展!英德經濟如何發展?答案全在這裡……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上半年

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3.9億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以下簡稱增長)2.1%

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億元

增長5.5%

......

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確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在今天(8月2日)上午召開的中共英德市委十三屆六次全體會議上,英德市委副書記、市長肖勇科就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

加快融入廣清一體化發展體系

“積極謀劃地方公路與高速公路連接線的規劃建設,逐步實現鎮區、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10分鐘上高速”的目標,進一步縮短到達珠三角城市群的時間。”在會上肖勇科要求,要積極推進產業共建,把握好廣州市白雲區對口幫扶的政策機遇,主動參與珠三角特別是廣州市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推動“1個20億元、兩個10億元”投資項目加快落地。對接清遠打造環珠三角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市、國際化旅遊城市的部署,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對珠三角城市人群的吸引力。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同時,加快大站汽車站、市區東西水系、江灣南片區路網改造等項目建設,完成黨校新校園主體工程、濱江東路、馬山公路改造等項目建設。集中力量加快推進東岸新城起步區建設和大城南開發,逐步將東岸新城打造成工業園區教育、醫療、商務等公共服務高端配套區。深入推進對口幫扶,持續深化教育、醫療、就業、文化等民生合作。

持續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上半年,我市工業增長仍然依靠水泥、鋼鐵製造業的拉動,沒有產生新增長點。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英德將加快建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生產性服務業相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各類技改專項資金,推動37家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力促卓佳、漢威泰等4家企業完成機器換人。積極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落實清遠“創新十條”等激勵政策,力爭10家以上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達成產學研項目合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與此同時,還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要嚴格落實企業減負政策,加大服務扶持力度,加強公共服務、要素保障,努力讓企業和群眾享受更優質的服務、有更多的獲得感。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清理事業單位承擔行政職能,確保行政職能迴歸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強化公益服務。進一步規範和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圍繞“最多跑一次”目標,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優化審批標準要素的各項內容。加大力度清理部門開出的不合理、不合規的各類證明。

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第三產業融合發展

旅遊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上半年,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33.5億元,增長6.9%。“力爭把我市打造成為珠三角城市農產品重要供應地和休閒旅遊首選目的地。”在會上,肖勇科提出了今年的目標。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著力培育壯大一批集種植、採摘、生態休閒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安美生態園、錦潭小鎮農業公園等生態農業項目做大做強。加快連江口特色小鎮、黎溪白水寨等特色旅遊項目建設,積極打造英西峰林養生度假旅遊區、北江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帶、石門臺生態休閒運動區三個旅遊集聚區。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肖勇科強調,要強化全域旅遊發展理念,從資源整合、環境整治、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著手,推動旅遊業與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使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成為農民增收的“錢袋子”。

「热点」加快高质量发展!英德经济如何发展?答案全在这里……

加大民生財政保障力度,認真抓好民生事業建設

“全力抓好省、清遠市、我市年度‘十件民生實事’任務落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年度工作任務。”肖勇科強調,大力抓好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加大民生財政保障力度,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就業等方面持續發力。

加快英德中學附屬初中建設、市機關幼兒園遷建、黎溪中心小學教學樓新建等工程建設,完成城北幼兒園異地遷建項目建設和浛洸中心小學、九龍第二小學等教學樓新建工程。全面完成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快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力爭年底前創建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加快市婦計中心整體異地搬遷、市人民醫院內兒科及急診業務用房等項目建設,完成東華鎮中心衛生院主體工程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確保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評審驗收。

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標準和醫療救助水平,全面完成社保擴面徵繳年度任務。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啟動英東區域性敬老院建設。

加快市區公共遊泳場、市工人文化宮、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體育文化設施建設。

做好就業創業扶持工作,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開闢更多的就業渠道和創業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