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or刺激:除了731新政,樓市還有你沒注意到的花樣

開閘放水,但想要滲入樓市已經遭遇各方嚴防死守。在上半年樓市經歷了超220餘次調控後,在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對於樓市政策層用了史無前例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一基調。

即便宏觀政策開始逐步寬鬆,但按照會議精神,“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如此嚴控下,看上去,以往政策寬鬆從而帶來樓市大漲的循環必將被打破。

中央定的大基調能否決定下半年的樓市走勢?這並不好說,因為定調之後還要看落地的細則。

不過,731新政之前釋放的幾個信號,走的卻並非“堅決遏制”的路子。

一個是央行開閘放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了全面寬鬆的信號,同日央媽利用MLF向市場輸血5020億。這一點在業內知名地產7月30日的文章《你的資產又縮水了:拿什麼拯救你,我不安的資金?》中有明確分析。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在樓市調控基調多次夯實之後,放開生育的聲音也日漸泛起,包括陝西、遼寧等在內的省份也開始拋出實質性建議,意圖通過生育補貼來提高生育意願。嬰兒潮曾被認為是近年來中國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但是否真的如此?而一旦真的放開生育,是會帶來新的消費人口紅利,還是樓市的“小韭菜”?

遏制or刺激:除了731新政,樓市還有你沒注意到的花樣

真要放開生育你會生麼?

2018年以來,關於放開生育的聲音就頻頻傳出。在今年3月的最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中,過去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取代,這是自1981年以來國務院組成部門中第一次沒有“計劃生育”這一名稱,這一動作傳遞出來的信號引人深思。

此後,有外媒報道稱,中國計劃完全取消對每個家庭可生育子女數目的限制,正在討論的計劃生育替代方案被稱為“獨立生育”,允許人們自由決定生多少孩子。該報道引述一位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最早可能在第四季度做出決定,但宣佈時間可能會推遲到2019年。

最近的聲音則是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中國勞動保障報社主辦的《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雜誌(月刊)2018年第6期上,刊發了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一篇題為《全面放開生育刻不容緩》的署名文章。

該文章指出,我國人口形勢越來越嚴峻,出現出生率、出生規模、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程度上升、經濟主力人口繼續萎縮的趨勢,文章建議,應當緊急徹底全面放開生育,取消一胎生育準生制等等,除此之外,對生育了二胎的家庭,應適當給予個人所得稅退稅,從而達到鼓勵生育的目的。

事實上,早有省份在“催生”上明確表態。日前,陝西省統計局發佈《陝西省2017年人口發展報告》,建議未雨綢繆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出臺鼓勵生育措施,通過對生育進行補貼獎勵等方式提高生育意願。除了陝西省外,遼寧省政府在近期則率先提出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

不過,不管是老一輩“催生”還是政府催生,還得生的人願意才行。以遼寧省為例,有媒體披露的2015年生育狀況和生育意願抽樣調查顯示,在全面二孩政策目標人群中,有12.8%打算要孩子,80.3%不打算要,6.9%還沒有想好。

放開生育聲音迭起,距離放開二胎剛剛過去不到三年。此前在2015年10月底閉幕的五中全會公報確定,我國將全面實施普遍二孩政策。自此中國從1980年開始推行了35年的城鎮人口獨生子女政策真正宣告終結。

儘管“二胎時代”全面開啟,但出生率仍然偏低。國家統計局在今年1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另外,山東、青海、湖南、河南、重慶(樓盤)、江蘇、北京(樓盤)、上海(樓盤)等地,2017年人口出生率均出現負增長。

遏制or刺激:除了731新政,樓市還有你沒注意到的花樣

消費的人口紅利,還是樓市的“小韭菜”?

放開生育,與出生率下滑、人口老齡化等現象密不可分。而一旦放開生育,首先享受新的人口紅利的會是什麼?

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人民幣,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8.5%,在2017年這一數據為58.8%,而在2007年,這一貢獻率數據僅為39.2%。消費已經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頂樑柱”。

去年以來,全國多地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送錢、送房、送戶口,聲勢之浩大,讓人震驚。而此次陝西、遼寧的“催生”其實也與搶人大戰異曲同工。一旦放開生育,新生兒必將成為拉動城市消費增長的一股強勢力量,帶來全新紅利空間:除了補充城市的新鮮血液外,帶來的住房改善需求、消費刺激都會源源不斷不斷促進城市GDP。

不過,現在要想讓年輕家庭生二胎甚至多胎,已經不再是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網上有一個段子如此調侃,孩子面臨的三大極限挑戰是疫苗、奶粉、幼兒園;中年人面臨的三大極限挑戰是房價、醫療、割韭菜。在這兩個群體的面臨的“鐵人三項”中,緊缺的教育資源和高房價最能戳中絕大多數人的痛點。

高房價被業內調侃是最好的避孕措施。在政府“催生”後,有聲音戲稱孩子生下來就是樓市“小韭菜”,畢竟一旦有了二胎、甚至多胎,隨之而來來的買房需求、改善需求(兩房換三房四房等)、學區房購買需求等等都隨之而來。

當下,中國樓市仍像一趟轟隆隆不見減速的高速列車。近年來,儘管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力逐年下滑。不過,房地產開發投資依然在GDP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5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7%,儘管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但仍穩穩跑贏GDP增速。

等待上車的人依然為數眾多。經濟學家樊綱就曾拋出“六個錢包買房”言論:年輕人可以通過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個錢包”的積蓄來付買房的首付,以此來建議大家“快買房”。

遏制or刺激:除了731新政,樓市還有你沒注意到的花樣

嬰兒潮裡的樓市如何走?

不過,放開生育後,出生率提升還能大幅影響樓市麼?

數據顯示,進入2000年後,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指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就一直偏低,在當年僅為1.22,從2003年後,中國總和生育率出現小幅回升達到1.4左右,在此之後,這一指標也是在1.4上下浮動。

在國際上有種說法,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1.3即陷入“低生育陷阱”,在生育率一直徘徊不前時,中國樓市卻已經經歷幾番狂飆突進。幾乎與2003年前後的生育小高峰同時到來的是,中國樓市住房需求開始引爆,房價也開始從當年之後一路高漲。

可以說,從過去1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來看,出生率的高低、新生人口的住房需求滿足不是推動市場一再火爆的唯一力量,而城鎮化率不斷提升、人口持續湧入城市帶來的住房需求不斷飆漲才是過去十餘年間決定我國房地產市場火熱程度的核心變量之一。

中國的第一波“65/70後嬰兒潮”人群,被認為是我國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對後來經濟影響最大的主力嬰兒潮。在前幾年的樓市暴漲中,這波50歲上下的中堅階層,成為中國樓市的絕對接盤方,在多年奮鬥後,其手中的房產也就必然轉移給接下來“85/90後嬰兒潮”。

目前來看,中國快速城市化帶來的房地產業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樓市趨於平穩期,寄望於新的嬰兒潮帶來房地產新的爆發式增長並不現實,但這仍然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主力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