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首富:白手起家挣得200亿身家,却因1500万蝇头小利败坏名誉

80后首富:白手起家挣得200亿身家,却因1500万蝇头小利败坏名誉

7月26日,汉鼎宇佑发布晚间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王麒诚于近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王麒诚于2016年4月涉嫌内幕交易公司股票,证监会决定对王麒诚处以40万元罚款。目前,王麒诚未在汉鼎宇佑担任任何职务,所以本次行政处罚决定书仅针对其个人,与公司无关,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王麒诚这个名字于2016年出现在公众面前,彼时,王麒诚、吴艳夫妇以245亿元身家登上《2016胡润百富榜》第75名,而在同期发布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上更是登顶榜首。一时间,王麒诚的创业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风头一度盖过王思聪。

王麒诚,马云老乡,1980年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时家里给的生活费只有600块,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背景没有人脉,但他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努力地拼搏,大学时靠代理销售光钎收发器起家,给自己赚了一辆车。毕业后创立汉鼎股份,旗下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影视传媒、资产管理、健康环保、金融控股等,如今投资遍布19个领域,掌控133家公司,其中净利润过亿的企业有16家。其实,走的是跟马云、贾跃亭一样的生态路子。

80后首富:白手起家挣得200亿身家,却因1500万蝇头小利败坏名誉

1999年,王麒诚考入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系,因具有敏感的商业嗅觉,十分善于发现商机,早在读大学期间,王麒诚就是校园内的风云人物。2001年,在浙江大学读大二的王麒诚经常需要到校外拉赞助搞活动。在做活动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销售光纤收发器终端设备的老乡孙凡,当时宽带业务刚刚兴起,这种设备是电信公司铺设服务时所必需的。王麒诚看到其中的商机,便拉来大学同学、后来的妻子吴艳一起成立了法华网络公司,靠倒卖这种设备赚钱。不到1年内,王麒诚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初试牛刀便大获成功,王麒诚彻底迷上了创业。2002年11月,大学毕业的王麒诚成立浙江汉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汉鼎股份的前身),主攻建筑智能化领域。据说当时的汉鼎,加上王麒诚自己,总共4名员工,办公室只有30平方米。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王麒诚个人出资100万,他当年22岁。

为了让行业内知道汉鼎的存在,王麒诚一年疯狂投了100余个项目,基本3天就投一次标。天道酬勤,第一年公司投中了两个项目,总计800万元。继续奋斗几年后,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一年盈利能两三千万。此外,王麒诚也十分重视研发,当时规模不大的公司团队,就有69人为专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6.7%。2006年,随着汉鼎业务迅速上涨,吴艳辞了电视台的工作,加入汉鼎辅佐丈夫的事业。2012年3月19日,汉鼎股份正式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80后首富:白手起家挣得200亿身家,却因1500万蝇头小利败坏名誉

正当汉鼎股份处在辉煌的发展时刻,王麒诚选择急流勇退。2014年1月,他正式辞去了汉鼎股份董事以及总经理的职务。辞职后的王麒诚,选择了“第二次”的创业,这一次,他将目光转向了移动互联网。目前,汉鼎股份参与控股公司总估值已超1100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突破15000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正展露峥嵘。

可以说,王麒诚用陪跑型的投资,通过股权的纽带,帮助投资的企业整合资源,从而实现双赢。“投资之王”的名号,王麒诚实至名归。

功成名就,但上百亿身家的王麒诚,却在汉鼎重组期间以1500万借助好友岳父的账户,内幕交易自家股票,其动机令人费解。而在被调查时,他又百般抵抗,甚至试图借去洗手间为名与他人串供,反映出其法律意识之淡薄,也令人吃惊。1500万的内幕交易可能的获利与他资产规模相比、与他和汉鼎商业荣誉相比,简直难以匹及,其行为真是让人难以费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