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5根指頭全無,但這個略陽漢子卻依舊拼出一番事業!

左手5根指頭全無,但這個略陽漢子卻依舊拼出一番事業!

翟必興,家住略陽縣仙台壩鎮仙台壩村姜家院,現任秦脈公司養殖場場長。他自幼家境貧寒,在外務工6年後回鄉辦起養雞場,卻因意外造成左手殘疾,也中止了他的創業之路。由於無法適應在外務工的生活,他又決心再發展養殖業,通過幾年的艱苦奮鬥,成立了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帶動5家合作社共同養殖烏雞,年銷售額達到100萬元。先後榮獲略陽縣第一屆青年創業大賽一等獎和略陽縣“自強之星”榮譽稱號。他被評為2018年漢中市第二期“最美系列人物”。

左手5根指頭全無,但這個略陽漢子卻依舊拼出一番事業!

“我以為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承受苦難和不幸的,從沒有想過,經歷這樣多的磨礪。但如今我的人生已呈現‘青草池邊處處花,百鳥枝頭唱春山’的美好景象。”這就是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小夥翟必興給自己的旁白。

他今年37歲,出生於略陽縣仙台壩鎮仙台壩村的一戶窮苦人家,從小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前,家裡還有一個靠著賣柴為家打點操勞的爺爺,日子索性還能將就。當頂樑柱的爺爺在他13歲撒手人寰後,憨厚老實的父親為了300元的學費東跑西借三天,還是落得歸來兩手空空。望著家徒四壁的翟必興,只能輟學務工,期盼著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希望。

自此,憑著骨子裡的漢性,翟必興在外一闖就是6年。第一年就在東北磚廠幹苦力就掙回了千餘元。人生的第一桶金為他帶來的不僅是脫離窘迫,還點燃了他致富的夢想。隨著家境漸轉,在2001年他毅然回鄉創業,利用自家的山林辦起了小型養雞場,邊學邊養,慢慢的摸索出了一些養殖的門道。正當養雞場剛有起色,厄運卻降臨了。在一次高危作業中,他因操作電鋸不慎,失去了左手5個手指,養雞事業戛然而止。

高昂的醫療費用,致命的殘缺傷痛,讓他無以承受。面對苦難的抉擇,這樣的打擊曾一度讓他絕望,乃至死亡。養傷的一年多里,他重新拾起書本,希望能用書裡的知識來療傷打發時光。不想,這就像一場專屬於心靈的旅行,奧裡森·馬登《一生的資本》撥開了他心頭的陰霾。

不甘重歸原點,再次走上打工之路。一隻手意味著他頭上多了一頂“殘疾”的帽子,很多工作他都無法勝任,遭到的多是禮貌拒絕。通過好心人幫助,2003年夏他有幸在上海一處工地謀了一份電焊小工的差事,這讓他倍加珍惜,特別認真的跟大師傅學習電焊手藝,從原來30元一天的小工幹到300元一天的電焊師傅,這一干就是7年。

漂泊的生活總讓他心裡不踏實,年邁的父母和養育他的家鄉總是他的牽絆。2010年,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時候,翟必興嗅探到自己重歸了農業產業的時機,他毅然辭工回鄉,用打工的積蓄買了800只烏雞苗再次創業!

略陽烏雞作為體型最大的“四大烏雞”,原產地正在他家鄉黑河流區域(仙台壩鎮),具有烏冠、烏喙、烏趾、烏舌、烏皮的"六端烏"的特點,雞肉細嫩、味醇香、營養非常豐富。為培育出正宗原產地的烏雞,他白天與小雞相伴,晚上鑽研養殖技術。海拔廣闊的山林是散養烏雞的自然天堂,在堅持放養、慢養結合的的過程中,他積累出來一套自己的養殖經驗。雖然是小打小鬧,但原產種苗、優質培育、綠色健康的理念為他贏得了客戶、佔據了一些市場。

幾易春秋,幾許寒暑,幾年的艱辛創業。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他的養殖發展終於有所起色。他租賃山林500多畝併成立略陽縣黑咯咯烏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帶動5家合作社共同發展烏雞養殖,年養殖烏雞2萬餘隻,年銷售額可達100萬元,解決30多人就業。2016年在略陽縣第一屆青年創業大賽中還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翟必興樹立自主創業意識,激發創業潛能,提高創業本領,實現創業理想,利用自主學習和見習相結合的方式。他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縣域內50多戶貧困戶養殖烏雞,公司訂單回收,合作社提供優質烏雞苗及全程的技術服務,讓養殖戶養殖無憂,銷售無憂。

回眸他的創業之路,他慶幸自己是幸運的!沒有被苦難和不幸打到,也深深地感謝家鄉這片養育他的沃土為他打造了堅持不懈和自強不息的品格。同時,他更感激黨和政府給予他的幫助和信心,他將把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後人生髮展的動力。

黑暗給了一雙黑色的眼睛,上帝在關上一扇窗的時候,同時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翟必興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做出了家鄉的事業,為貧困戶做出了發展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