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藝術教育必不可少。

藝術教育,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在一個家庭中,只有當父母從內心愛上藝術的那一刻,這一切才真正發生。因此,兒童的藝術修養並非單單來源於學校教育,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家校共育,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各位家長,你是否曾帶孩子聽一場音樂會?你有沒有全身心地陪孩子進行一次戶外寫生?孩子研習自己喜愛的樂器,你是否真正支持過他/她?

有一些家長總覺得讓孩子學習藝術只是一個業餘愛好,最重要的是把文化課學好,學會數理化,不怕走天下。所以孩子在藝術學習中稍微遇到一點困難想要半途而廢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藝術只是學著玩,無所謂。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這在無形之中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遇到困難就放棄”的誤區,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也許你要問了,孩子為什麼要學習藝術呢?給大家講個故事。

1940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利維埃·梅西安遭到德國納粹的逮捕,被關押在一所集中營裡。

集中營裡沒有商業、沒有娛樂、沒有希望,甚至沒有最基本的尊重,但是卻有著不少跟梅西安一樣的藝術家,梅西安幸運的在監獄裡遇到一位大提琴家、一位小提琴家和一位單簧管演奏家,讓梅西安萌生了給這樣一個特殊的組合創作一首四重奏的想法,而這所監獄裡一名同情他的看守給他提供了紙和一個可以從事創作的地方,就在這個只能滿足最基本生存條件的地方,《時間終結四重奏》這首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被創作了出來。

家校共育,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可以這麼說,藝術和吃飯、睡覺一樣是生存的一部分,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在集中營這種幾乎剝奪了人所有自由的地方,梅西安用藝術證明了“他還活著,他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當我們在欣賞一幅油畫,欣賞一座雕塑,或者欣賞一首樂曲時,我們可以明白無誤的從內心深處湧出的那種豐沛的、細膩的情感中,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運和美好。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孩子學習藝術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學習藝術方面,不少人卻存在著另一種“誤解”。

我的一個朋友A,兒子十分熱愛舞蹈,並且從小就顯露出舞蹈天分。但A堅持認為,男孩子學舞蹈太“娘”,於是強行送兒子去了書法班和圍棋班,結果孩子對書法和圍棋毫無興趣,匆匆學了兩個月便放棄了。

家校共育,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同事B的女兒報名了一家美術學習班,B堅信女兒在美術方面有天賦,於是經常對女兒發號施令。

“你看你同桌畫的那個蘋果,多像啊,你畫的這是什麼?!”

“電視臺又舉行兒童繪畫大賽了,你快去報名參加,這次必須拿獎!”

後來,B的女兒一拿起畫筆就發憷,說什麼也不想學美術了。

除此之外,有些家長讓孩子學藝術是為了跟風,鄰居家的某某鋼琴都十級了,我家孩子也得學鋼琴;有些為了孩子能在中高考時藝術加分;還有的單純就是因為自己工作忙,報名藝術興趣班,讓老師幫忙管理孩子。

同時,家長對於藝術教育的誤解,往往直觀表現在與藝術培訓機構的矛盾衝突上。

1. 我交錢讓孩子來學習,就必須達到某種效果。孩子鋼琴沒考到十級,老師的錯!孩子歌唱比賽沒拿名次,老師的錯!

2. 藝術培訓機構的老師教學不專業,我明明覺得這課得這樣教,老師偏偏那樣教,耽誤我的孩子!

3.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都是因為參加藝術培訓班佔用了時間!

……

面對來自於家長的種種阻力,作為藝術培訓機構的教育者,如何才能盡最大可能地激發孩子的藝術天賦,培養更多藝術人才呢?

除了教育好兒童,真正讓家長參與到教育工作中來,糾正家長對藝術教育的認知“誤區”,減小教育阻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推薦幾種糾正家長誤區,拉近家校距離的方法,或許對藝術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家校共育,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一、開辦“家長課堂”

針對家長對藝術教育的“誤解”,開設專業課程,組織家長聽課、討論,旨在讓家長正視藝術教育,變阻力為動力。

法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地球的手。哈巴特(瑞典教育家)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

當家長真正理解了藝術教育和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正確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時,孩子的天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家校共育,喚醒兒童發現美的眼睛

二、開展藝術類“親子活動”

定期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舉辦一場小型音樂會、一場家庭畫展,完成一件陶藝作品、合奏一首樂曲……

在藝術的薰陶中,家長不再是旁觀者、門外漢,而是參與者、合作者,在互動中,拉近親子間、家長與學校間、人與藝術間的距離。

三、為家長推薦優秀書籍

不少家長由於工作的原因,很難按時參加各種活動,藝術培訓機構的教育者可以向此類家長推薦優秀的藝術教育書籍,並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心得,解決家長困惑,也可以通過建立家長群的方式,為家長在線普及藝術教育的相關知識。

總之,任何學生的成長都不是孤立的。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合作伙伴關係,孩子是主角,家長應該參與孩子成長的全過程,藝術培訓學校擔任起溝通親子關係的重任,不僅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更要促進整個社會對藝術的認可,讓藝術在每一個家庭生根發芽,並結出成長的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