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爲什麼要建都咸陽呢?

閣中論史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進入秦朝。沿用作為諸侯國時的都城

咸陽作為帝都。

秦國也不是一開始就定都咸陽的。追溯其歷史我們發現與周人不同,據記載秦人祖先本居住在東方,與春秋時期的 郯國(故址在今山東臨沂市郯城縣)同為熊盈族。盈即為,秦人的祖先惡來曾侍奉紂王。值得一提的是惡來有個親弟弟名叫季勝,其後代建立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所以秦趙同源

武王滅商紂建立周朝後,紂王的兒子武庚商朝遺民被安置在商丘(宋國國君即是殷商宗室微子啟後代)。後武庚糾合熊盈族叛亂,輔佐周成王的周公

姬旦東征熊盈十七國,俘虜了包括秦人在內的其中九國人, 惡來被殺死,秦人被西遷。

他們的後代中有一個叫非子的人善於養馬,在周孝王時做了“弼馬溫”一類的官,工作業績突出被封在秦地作附庸,稱為“秦嬴”。後代繼續建功立業,幫助討伐西戎並佔有了犬丘之地,後犬戎鎬京周幽王秦襄公救駕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秦正式建國,歷史也進入春秋時期。在這之前,秦人的中心城市也數次遷移,從西垂到上文提到過的秦邑犬丘,而後又到(今寶雞市隴縣)、平陽(寶雞西北),基本在隴東和關中西部。

建國後,於公元前677年遷都於(今寶雞市鳳翔南),這裡東臨涇水,西依應山,南靠汧水渭水,北枕尋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控漢中、四川,西扼河西走廊。百川縱橫,是理想的定都之地,秦穆公據此而成五霸之業。

之後又曾在涇陽(今咸陽市涇陽縣)建立陪都,秦獻公於383B.C.又遷都於櫟【yuè】陽(今西安臨潼區),櫟陽毗鄰舊都豐鎬出函谷而達中原,渡黃河而至魏趙,經河套而卻戎狄,孝公得商鞅繼續變法圖強。這其中的規律是隨秦國發展強盛都城一路往東,從發端於西垂的蠻夷之幫躍升為中原政治中最強悍的諸侯國。

商鞅主持下,秦在離櫟陽不遠處營建了咸陽城並於350B.C.遷都於此,咸陽北有九峻山,南臨渭水河,遙接終南山脈,地扼東西要道,比櫟陽更具優勢,當然秦孝公遷都的另一考慮是擺脫櫟陽貴族舊勢力和保守派對變法的阻力,此後又經一百多年,終於在嬴政時期統一中國。當然始皇帝夢想都咸陽,傳萬代,永保天下卻僅歷二代而亡國,中國歷史進入新的一頁。

正是:

萬載皇帝嬴政始 千秋大夢咸陽覺

由於項羽火燒阿房宮及咸陽,漢代都城只能在咸陽的長安村再建。可以說秦國定都咸陽,也成就了後來包括漢唐在內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當之無愧的世界歷史名城,世界十大古都之一。今天西(安)鹹(陽)一體化已經提上日程並日益發展,成為西北中心和門戶城市。


文字波


咸陽不是西安,是和西安毗鄰的一個城市。因為在秦朝兼併六國之前秦國的都城就在咸陽。都城之所以在咸陽,和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我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衝。咸陽風景秀麗,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氣候屬暖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冬冷夏熱,雨熱同季。

咸陽自古素有交通要衝之稱。古時,咸陽北有關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涇河谷地;南扼渭水漕輓天下;西通隴西;東處涇渭交匯地帶。左扶崤函,右控隴蜀,戰時兵家必爭。渭水於此折向東北,構成關中東西大道的分界線,自古中原和長安來往於川、甘、青、寧、新各地者,均由此處渡渭,咸陽成為西出陽關,北上蕭關,東至長安,直抵中原的交通樞紐。

周稱程伯國,後改名畢郢,再改岐周。春秋時稱渭陽。秦為咸陽。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為渭城。晉時設置靈武縣。後趙時更名石安縣。

前秦時,將漢劉邦的陵邑——長陵邑改為咸陽郡,並轄靈武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則天因其母楊氏陵墓——順陵在此,改為赤縣。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升為次畿。五代、宋、金皆稱咸陽。元初,一度將咸陽併入興平,不久又恢復咸陽縣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將咸陽遷到渭水驛,即現在秦都區所在地。明、清均稱咸陽,屬西安府管轄。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廢府設道,咸陽歸關中道管轄,不久廢道直屬陝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後,屬咸陽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咸陽縣解放,歸咸陽行政專員公署。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將咸陽縣的城區建為咸陽市,郊區仍歸咸陽縣管轄,市、縣並列。一九五三年咸陽市、咸陽縣直屬陝西省政府領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將咸陽縣併入咸陽市。一九六一年一月曾將興平、周至、彬縣劃歸咸陽市管轄。一九六一年十月復置咸陽專署,四縣劃出,咸陽市仍歸咸陽專署。一九六六年七月改屬西安市。一九七一年十月咸陽市復屬咸陽地區。一九八四年五月咸陽地區改為省轄市後,原咸陽市易名秦都區。


用戶24651673249


關中是炎黃文明發祥之地,宗周之地,文明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神話故事,大部分發生在這裡。關中北有渭北高原,南有秦嶺山脈,西有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八百里秦川,南北有兩道天然屏障,四周有山關之險,據形勝,厄通衢,龍驤虎踞,進可攻伐,退可防守,在冷兵器時代,關中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封建王朝建都的理想之地。自然生態與人文優勢並具,秦川天然形勝。渭水從平原中間流過,兩岸一馬平川,關中交通便利,氣候溫潤,物產豐富,自給自足,可謂天府之國。

關中氣場之大,可謂舉世無雙。秦人崛起於關中,咸陽本是秦國的國都,秦國在關中根基深厚。以關中的人力物力統一六國,千古一帝高瞻遠矚,依舊視關中為最佳風水寶地,在關中腹地擴建都城,將咸陽建成巍峨如雲的帝都,展現出秦帝國闊達的盛景。

清夢壓河星,天、地、人競相生輝,之所以說秦朝建都咸陽是歷史的選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統一後的國家,外來威脅主要在於北方,將國家中樞安置在關中,便於應對匈奴的挑戰,保持中原的經濟發展。



其實,秦始皇定都咸陽,除了關中八百里秦川地勢平坦,物產豐富之外,更重要的是古人講風水,看風脈。咸陽北有莽山,南有渭水。古人把山之北,水之南謂之陽。鹹者,都也。意思居地都是陽氣氤氳,龍脈強盛,基業穩固,江山萬年。所以,定都咸陽對成霸業,滅六國,統天下是有祥瑞之象的,故都於咸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