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为什么段誉初识乔峰就能与之结拜?

阿伟认证


金庸和古龙不一样,笔下的主角同辈友情较少,即便有也摆不到一个台面上,天龙三兄弟是一个例外。



比如杨过、张无忌这些,没有一个相当的朋友,令狐冲有个陆猴儿,还因为是师弟的缘故。

忘年交倒是不少,比如郭靖和老顽童,令狐冲和向问天,杨过和无色和尚……

不像古龙笔下的主角,都有一些旗鼓相当的三朋四友,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把妹一起杀人。



比如陆小凤有西门吹雪、花满楼、老实和尚、司空摘星、朱停等铁杆朋友;楚留香有胡铁花、姬冰雁等死党;李寻欢有阿飞等等……

这源于金庸和古龙两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古龙写友情要比金庸高明,金庸写爱情则强古龙很多。



回到乔峰和段誉,两人的友情一直为金庸迷们津津乐道,段誉虽然看起来酸腐,有脓包书生的味道,但是侠义拳拳之心显然不输任何人。在少林寺一战,明知道自己武功时灵时不灵,眼见大哥萧峰陷于危难,义无反顾站出来准备“血溅少室山”。

好兄弟!值得干三百杯!



对于为什么段誉初识就能和乔峰结拜,问题问得略有角度倾斜,似乎段誉远不如乔峰,但仔细分析起来,并非如此,段誉出身比乔峰还猛,是大理世子,而且年轻又长得帅,是个小鲜肉。此外:

1、乔峰本是“燕赵豪杰”,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段誉年轻帅气,给人俊杰之感,又是在江南,所以乔峰以为是慕容复,已经很有想结交的念头;

2、段誉有来自贵族子弟的底气。虽然段誉因为王语嫣不鸟自己受了不少气,但这份世家弟子的底气使得他能够和任何人进行平等交流,即便是乔峰这样气场强大的一帮之主。



大家别小看这一点,假如一个人没底气,很自卑,不自信,即便你遇到了一个很想结交的人,你可能没勇气,有勇气也可能无法对等交流。这在生活中很常见。

3、大方仗义。萍水相逢,只是因为有眼缘就愿意替对方付账,又显然没什么企图,自然是豪爽仗义之人,这无疑很对乔峰脾胃,再加上乔峰作为帮主,阅人无数,自然看得出段誉并非庸碌之辈,一场结拜在所难免。


坐隐江湖


段誉从姑苏王家经历了一系列冷落,因为王语嫣和阿朱阿碧言语之中都是慕容公子,完全没有段誉的一点点影子,让段誉倍感轻视,他一人气愤愤的离开,随后来到无锡,酒楼上遇到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男人:乔峰。

段誉看到乔峰就很是欣赏,觉得他才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就主动替乔峰付了酒钱,这也让乔峰为之侧目。乔峰轻声与属下安排丐帮事务之时,却感觉到段誉能听得到他们所说内容,所以这让乔峰更对段誉另眼相看。

此时乔峰就把段誉当做慕容复,认为在江南有这样的功力和爱结交朋友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南慕容。

于是,二人一起比酒,本来段誉不胜酒力,但看到乔峰英姿勃勃,也激发了他内心的斗志,本来不善饮酒的他只能“作弊”,利用内力将酒逼出体外,做了一回“千杯不倒”。

随后,二人比脚力,段誉的“凌波微步”也是有独到之妙,面对武功高强的乔峰,他一直没有被甩开。

这的确让乔峰对其欣赏不已,随后乔峰提议,二人结拜为兄弟,段誉求之不得。



乔峰作为丐帮帮主,江湖地位非同小可,而且在青年一辈中,乔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而此时的段誉却只是一个流落江湖的失落公子,却能与大名鼎鼎的乔峰结拜,段誉的有什么资本呢!

第一,功力不输于乔峰。

本来段誉不胜酒力,但是乔峰激发了他的好胜之心,他就硬挺。随后,他利用自己的内力将酒逼出体外,这份功力也是非同小可,相信乔峰也不具备这样的功力。而后,二人比脚力,一个是江湖成名已久的人物,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看起来差距不小,但实际上二人在比试过程中却不分上下。也就是说,此时段誉的武功虽然对乔峰有所不及,但是功力却不弱于乔峰,甚至还超过他。

第二,地位不低于乔峰。

乔峰是天下第一帮的帮主,地位显赫,而段誉虽然是初入江湖,但好歹也是大理镇南王世子,虽然乔峰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段誉明白。所以,他没有高看乔峰的地位,也没有低看自己的身份。这份自信还是有的,至少从身份上来讲,段誉是不低于别人的。

第三,豪爽不弱于乔峰。

看到乔峰的大气,段誉就主动给他付账,可见段誉也是极为豪爽的个性。从自己初涉江湖开始,段誉始终都是急人之难,救钟灵,助木婉清,对付鸠摩智等等,可见段誉的性格里面有见义勇为的本性。刚好遇到乔峰,乔峰对他的性格也是由衷赞叹,可见段誉在女人面前扭扭捏捏,而在男人面前又有一股豪气。

可见,初遇乔峰,段誉并不见得差好远,段誉差的只是见识和阅历,而其他方面,他有足够的资本与乔峰义结金兰。



三兄弟能够结为兄弟,本质上都是地位的平等。虽说虚竹刚开始是个其貌不扬的小和尚,但是后来他的地位并不弱于其他两位。

乔峰是辽国南院大王,虚竹是西夏驸马以及灵鹫宫宫主,段誉是大理未来的皇帝。可见三人的地位都是显赫无比,着实非同小可,所以三人才能真正做平等的兄弟。而实际上,一旦地位不平等,就意味着再好的兄弟,也做不长久。

俗话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柱香。归根到底都是地位的差异造成的结果。

刘关张三兄弟无论处于低谷还是处于巅峰,三人的地位始终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刘备始终是老大,关羽张飞基本上是持平,虽有差异,但是三人都可以接受。后来,刘备进入西川,自己做了王,但是“五虎上将”的头两位肯定是关羽张飞,这样三人地位才始终保持平衡,没有拉开太大,故而三兄弟的感情一直最诚挚。

再看瓦岗寨,结拜的兄弟几十人,却各为其主,最终命运各不相同。幸运的秦琼程咬金徐茂公追随李世民,而单雄信跟着王世充,王伯当却跟着李密,最终的结果就是李世民得了天下,故而秦琼和程咬金徐茂公地位甚高,单雄信沦为俘虏,最终被杀,王伯当也是惨死。这种地位的悬殊注定做不了永世的兄弟,最终只能是生离死别。所以,瓦岗寨兄弟最终分崩离析本质上也是源于地位的巨大差异。

而乔峰和耶律洪基也是结为兄弟,其实一开始就意味着二人要崩盘,耶律洪基是君,乔峰是臣,地位差距注定长久不了。

最终“天龙三兄弟”也伴随着乔峰的死而瓦解,乔峰之死是因为四海之内却无自己的容身之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关系的瓦解在本质上来说也是地位的差距造成,因为自从乔峰与耶律洪基为敌开始,他就不是南院大王,就失去了地位,这样他从地位上来看,就难以和两位兄弟平起平坐,哪怕他去大理或者灵鹫宫,那里也不是他的地盘,还是低人一等,所以乔峰的兄弟关系势必瓦解。而虚竹和段誉仍旧是兄弟,因为二者地位没变。

可见,真正决定关系的还是二人的地位。就拿虚竹而言,如果当初只是一个武功低微的小和尚,乔峰也会在天下人面前给他面子与之结拜,但是如果关键时刻用不上虚竹,那么关系就不可能持久,哪怕结拜了,最终也是不相往来,不可能有更深入的感情。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条件很重要,不在一个高度上永远都难以结为真正的兄弟,就像古人结婚,必须要“门当户对”,真是不无道理。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52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段誉跟乔峰的结拜,说实话,我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很牵强。因为段誉跟乔峰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经历性格完全不搭边,既没有同仇敌忾,又没有同生共死,仅仅喝一次酒,两人就结拜了,还是乔峰主动提出来的,便似作者有意为之。

后来再看天龙,倒觉得这次结拜倒是合情合理,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为何呢。

其实说起来,这次结拜是乔峰提出来的,但却是段誉主导的。段誉和虚竹皆是运气逆天之人,但是段誉和虚竹完全不同,虚竹确实是真的痴傻忠厚,段誉却大不一样,他除了对王语嫣特别痴呆以外,其他方面还是十分正常的。而且由于他出身皇室,从小见识不凡,又特别受宠溺,性格里有天真烂漫的一面,也有十分场面的一面。估计他从小没有遭遇挫折,周围人又都敬着他,所以他到任何环境里都可以自来熟,从不怯场,这就是所谓的大家风范吧。

出场的时候段誉就是如此,本来他丝毫不懂武功,跑无量山剑湖宫是看热闹去的,是个局外人,但是他却对着无量剑派的人指手画脚,侃侃而谈,后来更是妄图化解无量剑跟神农帮的矛盾。说实话,因为他有主角光环,他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古道热肠。如果换做别人,他这种行为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就是找死啊。

不过,作者一出场就塑造了段誉这么个性格,到哪里都可以处之泰然,遇到任何闲事都愿意管上一管,生死之事看得很开。后来他被鸠摩智掳走,阴差阳错到了王夫人府上,还是一样的口无遮拦,差点就做了花肥。

总结起来,就是段誉古道热肠,胸无城府,气度非凡。

乔峰这人,外表粗犷,实则精明,否则如何担任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段誉跟乔峰初遇,正因为慕容公子之事郁郁在喝酒,他好事的毛病又犯了,看乔峰一条好汉模样,就大声说这大爷的酒钱算他头上。这个事如果搁我们一般人头上,会怎样,肯定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怀疑对方企图。但是乔峰不是一般人,他随即招呼段誉过来喝酒。这段誉看着斯斯文文,酒量却是出奇的“好”,乔峰喝酒就没遇到过对手,今日喝酒绝对是见猎心喜,这让他对段誉的好感大大增加。他阅人无数,遇到段誉这种小白一眼就看穿了,不由得十分欢喜。

要知道,乔峰虽然精明,却是个直爽汉子,对段誉这种酒量又好性子又单纯的人十分欢喜。他当丐帮帮主,位高权重,帮中固然有很多好兄弟。可是那些人跟他毕竟是上下级关系,走的再近也始终隔了一层,要说真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那就更难了。他跟段誉跑了一路,看到段誉轻功了得,再加上之前的好酒量,愈发就有了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如果不与之结拜,恐怕以后再难遇到段誉这等人物了。

小时候不觉得家庭出身有多重要,因为周围人都是差不多的。长大了见的人多了,看到那种自小含着金钥匙长大,家庭教育又完善的家庭走出来的人物,形象气度确实非同一般,这个不服不行。

记得看过一个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他一个有钱朋友外面憋尿了,可以随便就近找个大酒店、会所之类的进去解决,从容自若,而他就不敢,这就是底气不一样我也就逐渐理解了为什么段誉这样的人物可以令乔峰折服,除了他的“酒量”武功,他本身自带的气质光环也是不可或缺的。乔峰固然是交游不分贵贱,但毕竟身处高位已久。如果一个人形容猥琐,唯唯诺诺,乔峰肯定不会与之随意结交的。

后面乔峰契丹人身份暴露,被人诬陷杀人凶手,昔日的朋友兄弟基本全成了敌人,偌大的英雄唯有段誉和段誉后拉的虚竹做兄弟。如果没有前面这段结拜,乔峰岂不是太悲惨了。后面乔峰虽与辽主、完颜阿骨打等人结拜,但都没有像跟段誉这样的结拜纯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段誉、虚竹都是心地纯朴之人,乔峰也是直来直去,没有太多花花肠子,在乔峰身处险境,身败名裂之际,仍有两个兄弟跳出来挺他,乔峰在交友这件事上,也不亏了。


一览众河小


我觉得问段誉有什么资本来和乔峰结拜,是对金庸先生想写的兄弟情义的一种误解,也是对乔帮主的误解。


乔帮主难道会是那种结拜之前还要考虑你的身份地位配不配和自己做朋友的那种人吗?


我觉得不会,他要考虑的也只是你的性情,你的为人,甚至就连武功,我觉得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这点,从少林寺之战的时候,虚竹抢出来和段誉乔峰一起喝酒,乔峰没有丝毫不快,其时他只当虚竹是少林寺的一个小和尚;而且乔峰和段誉结拜之前,段誉详述了自己之前的经历,虽然有一身震古烁今的内功,但是毕竟毫无武艺的根基,但是乔帮主还是主动提出了结拜。


我觉得这跟段誉什么身份地位,武功是否惊人毫无关系,而只是单纯的觉得段誉为人直爽,性子仁厚。


这也是金庸先生塑造乔帮主这一角色的本意,把什么身份对等才能当兄弟的观念放在慕容复身上则可,放在乔帮主身上,我觉得是对乔峰这种侠之大者的一种侮辱了。


当然,题目问的是段誉有何资本,虽然我们说乔峰主要还是看段誉性格直爽和自己意气相投,但是不得不说他大理段氏的身份和一身不弱于己的轻身功夫还是让乔峰高看了一眼,毕竟乔帮主再喜欢结交朋友,也不至于见一个性情直爽之人就要结拜为兄弟,要不怎么不和包不同风波恶结拜呢?



凤妩一


和乔峰结拜,不需要有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所谓资本。乔峰是那种看重门第武功的人么?那未免也太小瞧了他。

和乔峰结拜,需要的是性格上的资本,你得和他性格相投,让他瞧得上你。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可能和乔峰结拜呢?书中说得很清楚了。杏子林大会一章,乔峰说:

「我乔峰是个粗鲁汉子,不爱结交为人谨慎、事事把细的朋友,也不喜欢不爱喝酒、不肯多说多话、大笑大吵之人。」

那么乔峰喜欢的,自然就是与他所不喜欢的这些相反的性格。也就是说乔峰喜欢的是性格爽快,爱喝酒,能聊天,不处处防备拘谨之人。


这样的人,和乔峰交个朋友是够了,能玩到一块去。比如乔峰身为帮主之尊,就就经常和丐帮低辈弟子喝大酒。

「宁可去和一袋二袋的低辈弟子喝烈酒、吃狗肉。」

但如果再进一步,说到结拜,仅仅这样怕是不够。你得让乔峰瞧得上你,你得有让乔峰敬佩之处。


那么乔峰瞧得上的是什么呢?是地位么?以慕容复之所作所为,假如他的身份不仅是江湖人士,还是大宋皇子。难道乔峰就不会说「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而要改口说「萧某大好男儿,和你齐名真实荣幸」么?
耶律洪基被俘时,乔峰可不知道他是谁,这其中根本没地位什么事儿。乔峰之所以要放走耶律洪基,愿意交这个朋友,乔峰自己说的很清楚了:
「萧某生平敬重的是英雄,爱惜的是好汉。你武功虽不如我,却是大大的英雄好汉,萧某交了你这个朋友。」

看到没有?这关武功地位什么事儿?如果最后耶律洪基身份揭开,只是一名普通辽兵,难道乔峰还会后悔和他结拜不成?


如此看待乔峰,难道不是对他的侮辱么?丁春秋都不会这么羞辱乔峰。

而乔峰决定放耶律洪基的重要原因在于,乔峰在这之前,已经故意以死威胁了。而耶律洪基说的是:
「你要杀便杀。契丹人虽然斗你不过,骨气却跟你是一般的硬朗。」
乔峰说要比武,耶律洪基也凛然不惧,说:
「萧英雄,我明知不是对手,但契丹人宁死不屈!我要出手了。」
这才是乔峰看重的东西。
而最后乔峰放了耶律洪基,耶律洪基下跪拜谢,乔峰说:
「萧某不杀朋友,也不敢受朋友跪拜。倘若是奴隶之辈,萧某受得他的跪拜,也就不肯饶他性命。」

所以,如果乔峰知道这个俘虏是大辽之主,但耶律洪基却下跪求饶。你觉得乔峰还会和他结拜么?


和乔峰结拜,根本不需要世俗意义上的外在资本,那根本没用。乔峰根本不在乎这个。乔峰看重的,是这个人本身。

乔峰这样的人,不可以世俗之心度之。可段誉难道就差了么?段誉亦不可以世俗之心度之。


那么我们来看那天段誉的表现。


段誉只是见到乔峰,就被他的气质所吸引:

「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包不同自吹自擂什么英气勃勃,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段誉根本不知道此人是谁,是好是坏。就是一见这个人,就被折服,就有了结交之心,对店小二说乔峰的账都算在自己这儿。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也能做到,但重点在后面。


而乔峰先是以为段誉是慕容复,请他过来一起喝一杯。段誉过去了,他们先对饮了一大碗。段誉干了一大碗。乔峰就觉得:

「那大汉见他竟喝得这般豪爽,倒颇出意料之外。」

段誉喝了四碗的时候。

「那大汉见段誉漫不在乎的连尽四碗烈酒,甚是欢喜。」

能喝酒,这是和乔峰有进一步交往可能的前提。乔峰就喜欢能喝酒的。


喝完了酒,乔峰有意要和段誉比试一下脚力。比试过程中,乔峰就知道段誉内力不在自己之下。

「已知段誉内力之强,犹胜于己。」

这时候乔峰还以为段誉是慕容复。


段誉则如实相告,他是大理段誉,如何被鸠摩智所擒,如何遇到阿朱、阿碧,如何又被人从王语嫣身边赶走。


最重要的是:

「虽是长话短说,却也并无隐瞒,对自己种种倒霉的丑事,又不文饰遮掩。」

首先是没有隐瞒。乔峰说了,他不喜欢「为人谨慎、事事把细的朋友」。段誉把一切和盘托出,没有隐瞒,这就让乔峰觉得这人性格直爽,合他的趣味。更重要的是,自己窘迫傻逼的地方,段誉也不遮掩辩解。傻逼就傻逼了。这一点是很难的。并且段誉所对的,还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

乔峰虽在江湖成名已久,可段誉并不知道他的名号。


段誉听乔峰自道姓名时说:

「兄台自道姓名,可是姓乔名峰么。」

显然,段誉根本不认识乔峰,更没在江湖上听过「乔峰」这个名字,更不知道「乔峰」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后来丐帮弟子称乔峰为帮主,段誉心里想的是:

「原来大哥是什么帮会的一帮之主。」

此更是段誉不知「乔峰」是谁之明证。

诸位试想一下,你所见之人,有谁能做到对陌生人把自己出身来历过往事迹和盘托出而不加隐瞒,自己傻逼处也实实在在,毫不遮掩。


乔峰行走江湖这么多年,大概遇见的也没几个这种人,所以尤其珍贵。

「段兄,你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从所未遇,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兄弟如何。」

于是两人结拜,水到渠成。无论是乔峰,还是段誉。他们的性格胸怀,都原非世俗可度,故而他们之结拜,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了,讲现实,对普通人而言,门当户对,门第武功,这才行。这在世俗之现实中都是有道理的。可问题是,如果讲现实,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的哪个选择是可以用现实,用世俗之心可以解释的呢?


虚竹放着高深武功不学,灵鹫宫主不做,非要想当一个底层和尚,这符合世俗人心的选择么?

段誉武功也不想学,皇位也不想要,这符合世俗人心的选择么?

乔峰放着南院大王不做,未来的宋王不做,以死而保伤害过自己的国度,这符合世俗人心的选择么?


怎么到了乔峰段誉之结拜,就非要以世俗之心揣度呢?


孙虚白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读罢《天龙八部》,在我们被乔峰大仁大义感动的同时,天龙三兄弟虚竹和段誉的遭遇,也为世人称道,正所谓好人有好报,老实人运气不会太差!


天龙三兄弟的结拜,也是全书的一大亮点,而乔峰和段誉的结拜,又不同于段誉和虚竹的结拜,金庸先生对比更是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描绘了非常精彩的场面!


话说段誉离开王语嫣后,失魂落魄,茶饭无味,这一日,来到松鹤楼吃饭,满脑子都是王姑娘,眼神恍惚,忽然,段誉一下清醒了过来,原来隔壁桌有一个雄伟的男子,独自饮酒吃肉,好不快活,段誉回想这段苦逼的日子,被男子的洒脱所感染,心头顿时轻松了许多,大理世子段誉心中开怀,告诉小二,隔壁桌这兄弟的酒菜他请了,看看,世子就是这么壕!


看你开心,就请你吃饭,咋的?爷开心啊!


谁知,两个人你来我往,好几坛子酒就下肚了,段誉运用六脉神剑,把酒都逼了出来,而乔峰则是实实在在的喝了,乔峰这一看,行啊你小子,有两把刷子,俗话说酒品带表人品,一个酒品好的人,人品不会太差,乔峰更是斗酒来了兴致,对段誉也是有点欣赏了!

在两人酒足饭饱后,乔峰发现段誉居然千杯不醉,这乔峰也许就想,你个二世祖,虽然酒量可以,但是要是个酒囊饭袋的话,我还是瞧不起你!

所以出了楼,乔峰建议,大家饭后做做运动,又助于消化,跑步最合适不过了!

所以,乔峰和段誉一起跑步,到后来,两个人年轻气盛,乔峰施展一流轻功身法,想让二世祖难堪,段誉心头不爽,施展凌波微步紧紧追随!

乔峰一看,啊呦喂,这小子可以啊!

最后,两个人一起散步,段誉对乔峰这种大人物那是打心底佩服,所以段誉倾心交谈,说了自己的经过,并把自己喜欢王姑娘的糗事说给了乔峰,乔峰大受感动,说了一句:段兄,你这人非常直爽,实属我生平未见,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可好?

段誉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所以说,段誉能有机会和乔峰结拜,是因为他不仅能喝酒,轻功卓越,更重要的是段誉耿直,为人直爽,而乔峰呢,大义凛然,大仁大义,君子坦荡荡!所以这两个人最后结拜,完全是君子相交,互相信任,真所谓人生能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深圳小哥带你看深圳


段誉初识乔峰就能与之结拜,

最关键的一环既非莫名其妙的酒量,也非神奇莫测的步法,而是因为以下这一点,且看原文:

很明白,乔峰又惊又喜并提出结为金兰兄弟的动议的直接原因是段誉十分直爽。

当然,指出这一点并不是“最后一个馒头吃饱说”,前面段誉的表现可圈可点,也是不可少的。

段誉的直爽表现在并无隐瞒,对自己种种倒霉的丑事毫不文饰遮掩,这一点在乔峰之前接触的江湖豪杰中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能够不在乎生死,但可杀不可辱,丢丑没面子是不行的。

段誉何以能够这样特立独行?原因很简单,因为段誉根本不在乎。

有人说过:一个人极力想展现什么,就代表他的最高层次在什么位置。

因而,对慕容复等等江湖豪杰乃至慕容博萧远山,武功、组织和领导能力(或者在江湖意义上的义气)等等都是需要以各种方式极力展现的,因为在其上,事实上是他们缺失的部分。

而他们努力追求的部分恰恰是当时的段誉想方设法试图避免的,虽然对段誉的描写也有人有微词(比如王朔就直言一个段誉为何不叫贾宝玉?把这情种活活写讨厌了),但段誉展现出来的境界是很高。

那就是在没有说服自己改变内心原则之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Who wants to wear the crown,bears the crown)

段誉是一个真正的王子,不仅仅是在身份上,更是在胸怀气度上。

从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正统君主的保定帝开始,大理国法统的根基实际上是动摇了,但段誉即使不具有延庆太子血脉传人的身份,其真正的自信也会成为其君统的背书。这是题外话,暂且不展开。

乔峰愿意和段誉结拜,一方面是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怀,另一方面实际是隐隐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也未能免俗(限于未经身世奇变之前的乔峰),而这位兄弟泰然坦然,有不可及之处。

洱海月照苍山雪,江南碧水荡轻舟,初识乔峰,也使得段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成长之路,有另一个极高的起点。


谈古论金



题主问得有点别扭。书中写得明白,乔峰主动提出要和段誉结为金兰兄弟,可不是段誉。问题若是倒过来问,感觉为合理。

那么,乔峰初识段誉为什么愿意和他结拜?按乔峰的说法, 是一见如故。但根据金庸在字里行间中透露的信息,可并非一见如故四字这么简单。

首先,乔峰说了,长这么大就没见过段誉这么直爽的人,即胸无城府,对一个陌生人就可以倾诉一切,连糗事都说了出来,这样胸无城府的人在江湖上哪有?丐帮中、江湖上,酒酣耳热之余,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乔峰见多了。这么单纯的人太罕见、太难得!

其次,乔峰和段誉结拜之前其实做了几层考察。他怎么也是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江湖地位高、武功厉害不说,阅历、见识也足够深、足够广,因此识人眼力肯定十分惊人。他对段誉的认识也是经过几个阶段的:

好奇——这漂亮小伙子居然给我买单?

惊讶——我们低声说帮里秘密,他竟然能听到,武功不低;

警觉——江南符合这样条件的年轻人,也就是慕容复,正是晚上约斗的对象,此来莫非别有所图?

邀斗——直接动手太冒失,你请喝酒,那就先在酒场上斗一下,看看路数;

激赏——够爽快,真能喝。酒品看人品,这样的人值得一交,开始惺惺相惜;

再试武功——轻功潇洒,内力在我之上,慕容公子名不虚传;

订交——虽认错了人,但如此坦诚无心机的人不可不交!

乔峰虽然显得粗放豪爽,但其实心细如发,如此做法,正和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的身份与特点。金庸在写乔峰时恐怕未必有意,但无心插柳。

当然,就段誉那边讲,他初见乔峰,就已经被乔峰的英雄气场感染,有了结交之念。乔峰的主动,其实正中他下怀,自然后面的一切不过是顺理成章罢了!


顾哥玩武侠


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以乔峰的豪爽个性,只有他不愿意去了解的人,没有他所拒绝的人!天龙八部里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乔峰的结义兄弟非常多!比如,他跟丐帮的几个长老也是以兄弟相称呼,名义上是帮主与属下,可是他从来就没拿他们当手下!所以两人在一认识开始,乔峰与段誉就结拜并不意外。

乔峰之所以愿意去了解段誉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乔峰自己的误会,他误会段誉是慕容复,乔峰听说过慕容复的威名,想跟他结识并不意外;其次,看段誉豪爽,初次见面就要请客吃饭。这让他印象大好。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后,乔峰就有了了解段誉的兴趣。

接着就是去比试了,两个人比喝酒。段誉虽然作弊但是乔峰当时是不知道的,在他看来能跟自己一样喝酒的人就是好汉豪杰好人品。

其次则是双方比赛跑,乔峰武功高强,一下子就看出段誉凌波微步是上乘武学,而段誉内力又比自己还强。这时候乔峰就有了深入结交段誉的意思了,所以才会有两个人回酒店继续喝酒吃饭。

两个人在吃饭中,段誉渐渐告诉了乔峰自己的事,段誉几乎没有阅历,说话没把门,乔峰自然欣喜,因为他是当时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阅人无数,能有人这么坦诚相待不多。结义也就很自然了。


优己


桥仙·纤云弄巧

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英雄斗酒,惺惺相惜!心有灵犀一点通!

傻瓜狗仔队,就会恶语相加,说段誉和乔峰的绯闻,因为技不如人,又不敢去找乔峰、段誉单挑!话说,应该是群殴也打不过!

所以呢,讲乔峰和段誉的八卦绯闻!

因为,羡慕嫉妒恨!

而乔峰、段誉看了也就是笑笑,

他们肝胆相照!

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不道之人闻之,盛怒,大骂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