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乾隆:说朕风流皆污蔑,一生只爱一个人,她就是孝贤皇后

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贤皇后在东巡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

事后,为寄托哀思,乾隆命人将孝贤皇后所乘御舟青雀舫运到京师保存。

然而,由于京城门洞狭窄,御舟体大不能进城。一怒之下,乾隆竟下令将城门楼拆毁。

好在时任礼部尚书的海望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

从城墙垛口搭木架,设木轨,轨上涂抹鲜菜叶汁加以润滑;然后,千余役夫推挽拉拽,御舟籍其柔滑而顺利入城。

如此,才算是保住了城楼,并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

真实的乾隆:说朕风流皆污蔑,一生只爱一个人,她就是孝贤皇后

东巡之前,乾隆依唐人诗韵写了一组名为《昔昔盐》的小诗二十首,其中第十九首名《一去无还意》:

记得分离日,相期不日还。

如何一契阔,长此望边关。

乾隆当时也不知是何心境,又何以会写下如何哀绝之诗,而笔落竟成诗谶!

此外,决定东巡前一个月,钦天监奏称,“客星见离宫,占属中宫有眚。”

“眚”者,一为“眼睛生翳”之意,又做“过错”、“灾难”解;

“离宫”为离宫六星,“客星”在古代常指彗星或现代所说的新星、超新星,“客星侵入离宫”这种天象显然并非吉兆。

乾隆接报后,当时也颇为凛惕,但后来客星十余天后突然消失,皇后在太医的调治下也日渐起色,因而东巡之事仍按计划进行。

真实的乾隆:说朕风流皆污蔑,一生只爱一个人,她就是孝贤皇后

深爱的皇后已然仙去,留给乾隆的只有太多的伤感与不甘心。

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乾隆下令保留原有一切陈设。不为别的,只为以物代人,哀思有所寄托,让那份与爱妻在一起的回忆永存。

每逢腊月二十五日和孝贤皇后忌辰,乾隆都要来此亲临凭吊。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长春宫才被允许其他后妃居住。

乾隆一直认为,孝贤皇后的不幸早逝与连生二子、而二子又接连夭亡有关。其曾作诗曰,“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梦熊”语出《诗经》,“吉梦维何,维熊维罴”,后喻为生男孩。

其诗中大意是,早知道求嫡子而丧其母,那当初宁可不要皇子也希望能保全皇后的性命。可惜,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呢?

由于孝贤皇后是在济南城得的病,乾隆后来南巡时多次有意绕道避开济南,怕的就是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再度引起思妻之痛。

这种情绪,其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南巡过济南韵诗》中有所表达:

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哀生。

春三月昔兮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由此看来,《还珠格格》里说的“大明湖上的夏雨荷”故事恐怕是不能发生了,因为乾隆就不入济南!

真实的乾隆:说朕风流皆污蔑,一生只爱一个人,她就是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去世时,由于乾隆的裕陵尚未修好,因而直到乾隆十七年,孝贤皇后梓宫才最终移葬地宫。

在这四年间,乾隆共在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一百十八次。而自孝贤皇后入葬裕陵后,乾隆每谒东陵则必到裕陵为孝贤皇后酹酒,期间共计十七次。

嘉庆元年(1796年)三月初九日,年已八十六岁的乾隆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前去,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前去祭奠亡妻。

事后,乾隆作诗云:

吉地临施跸,种松茂入云。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诗后又自注云:“孝贤皇后于戊辰(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如此算来,孝贤皇后已经去世近半个世纪,空余乾隆垂垂老矣。

真实的乾隆:说朕风流皆污蔑,一生只爱一个人,她就是孝贤皇后

清史专家徐广源先生说:

乾隆是清朝历史上拥有后妃最多的皇帝之一,他与后妃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了后世一些流言家、小说家、戏曲家感兴趣的题材,其极尽演绎编撰之能事,将他塑造成一个处处留情的风流天子形象。

真实的乾隆是否如此多情好色不得而知,但他的嫡皇后孝贤皇后赢得了他一生一世的爱和敬却是不争的事实。

孝贤皇后与乾隆皇帝做了二十年的结发夫妻,死后又让乾隆几十年如一日地怀念,在人情淡薄如纸、出入动辄得罪的皇宫大内,这份真挚的感情实属难得。

乾隆的用心之真、用情之深,也足以令后人为之慨叹。以此而论,若是孝贤皇后地下有知,或许也会为之感动与满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