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背后的真相

巴格达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战争的非正义性使美国遭到了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谴责,国际舆论指责美国发起大规模军事打击的动机在于消除异己,获得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战争给伊拉克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其石油业发展滞后,国家重建之路困境重重。

缘何而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级格局,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开始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企图建立美国一统天下的秩序,遂秉持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积极在中欧、东欧、远东和中东等地区拉拢盟友,并严厉打击与华盛顿利益相背的国家。而伊拉克就是美国打击的国家之一。

在中东地区,伊拉克作为一个石油大国,其丰富的石油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自1972年伊拉克石油实现国有化以来,石油业的不断发展给国家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萨达姆上台以来,凭借伊拉克当时的经济水平,其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越发彰显。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经济遭受重大打击,但这并没有打击萨达姆企图称霸海湾地区和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地位的野心。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将其纳为伊拉克第19个省份,此举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联合打击,尽管使伊拉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萨达姆的扩张野心已暴露无疑,这恰好给美国控制中东制造了机会,于是将伊拉克作为美国「先发制人」的第一个国家。

首先,为美国控制中东扫清障碍。伊拉克是中东地区反美的典型,美国要控制中东必须要拿掉这一眼中钉。一方面,伊拉克当时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美国欲借打击伊拉克排挤苏联,以便独霸中东;另一方面,伊拉克与以色列矛盾尖锐,不管是几次中东战争还是巴以问题的解决,伊拉克都是站在坚决的反以立场。所以,打击伊拉克,不仅可以减轻对以色列的威胁,同时也更有助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

其次,伊拉克的地缘优势对美国控制中东尤为重要。伊拉克位于东西方交通的要冲,有便捷的水陆和商路,加之地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低洼的地势,使其成为欧亚民族之间交往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中东地区的核心,美国图谋控制中东,自然不会放过伊拉克。

再次,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对美国的吸引。石油作为世界工业发展的「血液」,对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伊拉克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还具有很强的开采能力,这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尽管受海湾战争的影响,伊拉克经济发展受到了制裁,但并没有影响伊拉克石油在国际市场上自由买卖。

在2001年,美国仍从伊拉克进口石油80万桶/日,倘若没有制裁,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和销售量会有更大的突破。美国作为当时的石油进口大国,其在伊拉克战争以前,并没有对伊拉克石油有任何的支配权,反倒会受到伊拉克的制约。此外,伊拉克与俄罗斯达成的石油开采协议,通过石油偿还对俄罗斯的债务,更加深了俄伊两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对美国而言,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希望先通过控制伊拉克进而逐步控制整个中东的石油开采,以便控制石油定价权,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最后,「9·11」事件的后遗症和美国对伊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臆想。「9·11」事件的发生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使这个超级大国笼罩在了恐怖袭击的阴云之下。由于美国长期处于霸权的地位,自以为无人敢惹,恐怖袭击给美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信感和自尊心以沉重打击,同时,也燃起来复仇的情绪。伊拉克便成了美国报复的替代品。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地证据可以证明「9·11」是伊拉克所发起的,但美国却坚持认为伊拉克与恐怖组织有关,并以此为由打击伊拉克。此外,美国主观认为伊拉克藏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挑战。加之,萨达姆为了制造一种假象,不配合核查,使得美国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想。但事实表明,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反应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直到美国攻占伊拉克以后,依然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在以上因素共同影响下,美国发起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如何开战?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伊双方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从美国来看,华盛顿首先通过「9·11」事件将伊拉克和恐怖组织联系起来,以此激起人民对伊拉克的仇恨,为战争的开始做了舆论准备。为了使战争合法化,美国积极争取联合国授权,但无果而终。美国遂和英国一起开展多边外交寻求更多国家的支持。在军事方面,美国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战前做了积极的动员,英国对美国此次参战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从伊拉克来看,萨达姆也利用国内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并对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一一进行澄清,已获得国内人民的支持。在外交领域,伊拉克积极缓和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改善与伊朗的关系,公开向科威特道歉,经济上援助巴勒斯坦,获得了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并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的支持。此外,为了避免战争和在国际社会上维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伊拉克还时常向美国示好,尽管并没有收到美国积极的响应。军事方面,伊拉克和美国一样,也做了积极的备战,加强阵地建设,完善防御体系,加大对士兵的训练。

随着双方的准备越来越充足,战争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率先对伊拉克发起空袭,战争打响。战争主要包括美英联军空袭战、伊拉克南部作战、巴格达交火和伊拉克北部作战、伊拉克反抗组织袭击联军等,在历经14个月之后,最终以伊拉克战败而告终。

思考

伊拉克战争的非正义性毋庸置疑,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可笑的是,西方国家每发动一次战争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是道德上的一种自我安慰,也用以表明其做法是符合他们自身的价值取向的。但这种做法其实是掩耳盗铃,更反映出了侵略的本质。衡量一场战争正义与否并不是要看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否合法,而是要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出发,任何以武力等手段侵犯别国主权、插手别国内政的战争,不论其理由看起来多么的理所当然,也终究无法掩盖其反人道主义的行为。

伊拉克战争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之久,但这场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创伤至今仍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其实,伊拉克并不只是西方国家付诸武力以实现其自身利益的唯一国家,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在美国的打击下,利比亚已国将不国,叙利亚也处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原本稳定的政权,都在霸权的影响下经受巨大的灾难。而战争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除了获得一定的利益之外,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每个国家的能力和其控制范围都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界限会很难把控。因为战争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本,并且一旦深陷战场进入持久战,不仅会给侵略国的经济带了很大的负担而且也会动摇政府的执政地位,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侵略越南。另一方面,有战争必会有死伤,各国人民对战争都是反感和厌恶的。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同样也使很多美国家庭支离破碎,加深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怨恨。

和平与发展一直都是世界的主题,而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少一些侵略与杀戮,多一些对话和沟通, 整个世界才可以实现多元共生。

伊拉克战争背后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