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須做好防「地雷」工作

公募基金須做好防“地雷”工作

“史上最窮”上市公司,近年來醜聞層出不窮:大股東佔用十幾億資金多年不還;公司帳目一度只剩下一百多元錢,網站因欠費停止運營;實控人父子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並譴責;拖欠員工工資,高管團隊卻集體漲薪;因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違法犯罪行為,該公司被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這家上市公司便是*ST華澤。醜聞緾身的*ST華澤,其估值也遭遇工銀瑞信、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下調為0.00元的尷尬,這也是A股歷史上首隻估值被歸零的個股。

因上市公司出現重大利空或股價持續大幅下跌,公募基金將持倉股票估值進行調整本是件尋常事,類似的案例在A股市場上並不少見。但是,像工銀瑞信、景順長城等多家基金公司將*ST華澤估值調整為0的,卻是非常罕見的。

事實上,*ST華澤估值歸零,主要由於其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於上市公司幾近被大股東與實控人掏空,其2013年報、2014年報以及2015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的違規行為,且2015年至2017年連續鉅額虧損,再加上*ST華澤被暫停上市,因此,兩家基金將其估值歸零,或是認為該公司最終將會被退市,並且日後也沒有任何的清算價值。另一方面,*ST華澤停牌前報收於3.31元,基金公司將其估值歸零,或亦有防止投資者通過基金進行套利,以維持基金的正常運作等方面的考量。不過,如果估值定得過低,*ST華澤股價最終沒有歸零,同樣存在套利風險。此前,樂視網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情形。

工銀瑞信、景順長城等基金將*ST華澤估值歸零,背後是其旗下基金踩“雷”後的無奈之舉。資料顯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持有*ST華澤股票的公募基金多達18只,二季度末,持有該股的基金仍然高達15只。而今年3月21日該股復牌以來,*ST華澤連續26個交易日跌停,其股價也從12.5元跌至3.31元。可以說,踩中*ST華澤“地雷”的公募基金不在少數。

公募基金踩“雷”,在當前的A股市場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顯然並非正常的“常態”。公募基金頻頻踩中上市公司的“地雷”,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基金投資行業越來越細化的原因。如今的公募基金投資,越來越呈現出行業化、專業化、精細化特徵,比如有專門投資指數的基金,有專門投資銀行上市公司的基金,也有專門投資醫藥行業的基金。而細化的結果,是每個行業的上市公司都有相關的基金進行配置,一旦發生股市“黑天鵝”,公募基金踩“雷”就變得不可避免。

再比如,公募基金踩“雷”,還有上市公司重組失敗方面的原因。此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失敗後,出於對今後再次啟動重組的預期,復牌後其股價往往會繼續上漲。但現今這一“老黃曆”已經失靈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失敗後,等待股價的往往是持續大幅下跌。此外,像中興通訊遭遇美國禁令等不可預測的事件,都會讓公募基金踩“雷”。

公募基金踩“雷”,最終的結局是多輸。不僅基金公司的聲譽受損,相關基金的淨值下滑,也會影響到持有人的利益。而且,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頻現踩“雷”,投資者也會對這家基金公司敬而遠之,基金公司的利益同樣會受到波及。

因此,對於公募基金而言,如何防止踩“雷”就顯得尤為必要。首先,公募基金應潛心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做到“三不碰”,即對於垃圾股、受到市場質疑的股票,以及走勢怪異的個股堅決不碰,並奉行價值投資理念。其次,公募基金投資前須進行全面、詳細的調研工作。調研工作做到位,就能瞭解到上市公司的許多重要信息,而某些重要信息,將能左右基金是否出手投資,或因之能避免踩“雷”悲劇的發生。其三,公募基金不可為了業績與排名,為了個人的利益盲目進行投資。每年年底,某些基金為了業績與排名,往往會盲目大舉增持或拉抬某些個股,但如此投資,隱藏著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就包含踩“雷”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