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後裔爲何逃過此劫?

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後裔為何逃過此劫?

摘要:"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卷121·儒林列傳》, 在三十四年,下令焚燒諸子百家書籍,其中儒家書籍是重點,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上書曰:"有敢偶語詩、書棄市。"誰敢談論詩、書,這些儒家典籍的,就要將其斬殺。對孔氏家族而言,是一大危機。然而反秦抵抗組織的成員名士陳餘,他對孔子的後裔孔鮒說:"孔師傅,秦始皇要燒掉先王所有的書籍,而您

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後裔為何逃過此劫?

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後裔為何逃過此劫?

的書籍首當其衝。面對擔心,秦將滅先王之藉,而子為書籍之主,其危矣哉!"他回答說:"吾為無用之學,知吾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將藏之,以待其求。

孔鮒非常清楚自己和秦始皇的安全距離,標準是"無用"和"非友"。孔鮒把自己的學問說成成"無用",秦朝要用也用不上,秦不用對人和牲畜都沒有害處,因為秦始皇沒興趣跟那些"無用"的東西操心。因此,雖然朝廷在焚燒儒家書籍,但孔鮒到死也沒有將其藏書取出,他的"魯壁藏書"成了歷代藏家之經典軼事,明人孔貞棟《詠魯壁》詩云:"蝌蚪出從古壁中,至今大地書文同。秦人遺下六經火,三月咸陽焰尚紅"。

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後裔為何逃過此劫?

清乾隆帝寫詩讚頌:"經天緯地存千古,豈系恭王壞宅時"。而秦朝覺得孔鮒"無用",也是因為不瞭解他,即所謂的"非友"。孔鮒也不不想被秦朝瞭解,其實不是甘心於寂寞,而只想保住生命,因為越被理解可能越危險。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孔鮒正因為把握了這點,因此能在秦朝歷史文化大變革的時代,悠閒自得。然而,孔鮒非貪生怕死之輩,他一方面命弟子叔孫通積極參修,而他一旦等到陳勝吳廣起義,他便投入農民起義的隊伍中,最後實現了自己歷史使命。

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後裔為何逃過此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