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再累都不怕,就怕各級搞檢查

講課再累都不怕,就怕各級搞檢查

“六一”兒童節,各地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度過自己的節日。

每月接待好幾撥檢查,校長成了“迎檢專業戶”;老師被折騰,加班準備迎檢材料,教學成了副業……近年來中小學應對的各類督導評估、達標驗收、檢查評比多如牛毛,不堪重負。有老師說:“上課、輔導、教學活動都不怕,就怕各級各部門搞檢查。”

迎檢成主業,校長成了迎檢專業戶

半月談記者調研中,不少校長和老師表示,上級安排的各項督導評估、達標驗收、檢查評比、會議培訓、安全管理等事務繁多,讓他們飽受困擾。

在重慶市一所鄉鎮中心校擔任校長的楊帆(化名)就屬於受困擾之列。5月底的最後一週,他正忙著準備兩項檢查,一個是區教科所組織的教學質量抽測,另一個是區教委裝備中心組織的教學實驗考核。“這兩個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重頭檢查,迎檢就是我這陣子的日常工作。”楊帆說。

“去年我們創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校,迎檢就成了全校上下的中心工作。”楊帆告訴半月談記者,為了迎接檢查,他主持召開的學校領導班子會、中層幹部會、全體教師會就有五六次,還成立了迎檢組,各塊負責人按照迎檢工作分工,連夜趕材料、加班做整改幾乎是家常便飯。

“去年底驗收達標之後,本想著今年可以輕鬆一點,結果迎檢任務反而更重了。”楊帆說,學校成了區裡的窗口學校,各項接待任務也隨之而來。“我們已經接待了三四撥視察。如今區裡又在創建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督學每個月都要來督導檢查一次。”楊帆自嘲說,自己這個校長“差不多成了迎檢專業戶”。

半月談記者採訪瞭解到,所謂的“窗口校”“示範校”迎檢任務繁重問題突出,各類督導檢查、調研考察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一所知名小學的教導處主任透露,學校教導處、德育處一起統計過,最多的時候一個學期就接待了各類檢查、參觀近40次。

“不僅區級部門經常來檢查,我們還經常要代表區裡迎接國家和省市一級的檢查。”這位主任說,只要有領導下來,學校都要花大力氣提前準備彙報,增加的壓力和負擔不小。“有時候臨時通知今天來不了了,那就又白準備一通。”

遼寧一所小學校長透露,區政府、教育、衛生、消防、公安、團委、文明辦……都來檢查。大家對學校的印象是,學校是工作最好貫徹的地方,你有什麼工作,別的單位不一定貫徹執行,學校是執行最到位的。因為孩子比較聽話,而且很多任務還可以通過學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長去完成。

紮實走過場,認真幹虛活

“我昨天剛出差回來,到現在一共處理了一二十份文件,都是上報材料:黨建要報材料,學生資助情況要報材料,文化藝術節要報視頻材料……”安徽一所鄉鎮中學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幾乎每天都有上級部門要求上報材料,“我每天坐在辦公室,一半的時間都不得不用在處理材料文件上。”

為什麼光是材料文件就佔用了這麼多的精力?一位校長分析,現在各種督導檢查的名目太多。雙高雙普、文明校園、綠色校園、智慧校園、健康學校、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教育裝備示範學校……各項檢查都需要材料支撐,上級領導最看重的就是材料做得扎不紮實。因此,幹好“虛活”、把材料做得漂漂亮亮,就成了迎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以每3年一次的全面督導檢查為例,學校提前兩三個月就啟動準備資料,檢查當天,幾十盒等待檢閱的資料盒整整齊齊排滿了會議室的辦公桌。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不僅僅是學校迎檢準備成了幹虛活,一些上級部門的檢查也成了走過場。參觀校園環境、聽取學校彙報、舉行教師座談,已經成為不少檢查的慣用套路。

今年4月,陝西某地鄉鎮教育片區兵分兩組,僅用一週左右的時間就對片區26所迎檢學校進行了專項督查和模擬驗收,算下來檢查組對每個學校的檢查時間平均只有半天不到。“這麼短的時間如果想檢查完一所學校,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一位長期在教育系統工作的幹部說,上面的想法是不管你好不好,反正我來檢查過了,工作就算做完了。“其實我們也是心知肚明,只要學校做好接待,再把資料做好看點,檢查一般就能通過。”

“這就是‘紮紮實實走過場,認認真真幹虛活’。”一位小學老師抱怨,除了搞形式、走過場,現在還有很多跟學校關係不大的事情攤到了學校身上。例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上級部門要求一天一報進度,一天一報信息,一天一報好做法,一天一報典型,不報漏報就要影響教育系統的考核分。“這些雜活瑣事點點滴滴聚到一起,學校就不堪重負了。”

老師受折騰,教學成副業

201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項目顯示,上海初中教師每週工作時間為39.7小時。其中,上海教師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為13.8小時,佔工作時間1/3,低於國際平均值19.2小時、佔比50%。

迎接檢查費時費力,這些行政任務佔據了老師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一位中學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由於學校有住宿生,班主任老師需要從早到晚進行管理。再遇上迎檢加班,老師們連備課的時間都不夠,還容易睡眠不足,“有的實在困了就趴在講臺上眯一會”。

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迎接檢查等非教學任務已成為中小學教師難以承受之重:

一些地方加班加點迎檢,犧牲教師的節假日休息時間。為了迎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省級督導評估,江西某縣教體局今年4月下發通知,要求各迎檢學校班子成員和相關老師取消五一假期與雙休日,加班加點完成任務,確保順利通過評估檢查。

一些老師被安排專門從事迎檢工作,教學成副業。“說出來我的朋友都不信,我一個副科教師,結果一連加班20多天。”鄧馨是湖南一所小學的音樂老師,由於課時較少,被學校領導抽調進了工作組,專門準備學校各項迎檢工作。這讓鄧馨鬱悶不已:“教師的本職到底是教書育人呢,還是做資料呢?”

此外,還有教師被抽調到校外從事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安徽某地徵收土地人手緊缺,就從當地學校抽調教師搞拆遷,一搞就是三四個月,影響了手頭上的教學工作。

“本來校長的精力應該在學校,教師的精力應該在課堂。但為了準備迎檢,我作為校長要督戰這些檢查,老師也要分出很多精力去完成資料。”楊帆說,當這種檢查頻率過高,形式化要求過嚴,學校和教師只能是疲於應付。

學校“婆婆”多,責任層層壓

中小學教師的非教學任務負擔沉重,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眾多。除了教育行政部門以外,其他部門也將學校納入各自業務管轄的範圍,要求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檢查評比、報送相關材料,學校無權拒絕。層層施壓下,學校、教師便喪失了教育的主體性和話語權,淪為誰都可以管的聽話“小媳婦”。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學校。”重慶市一所鄉鎮中心校副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除了市、縣兩級教委,還有教科院、評估院、考試院,哪個都得接待;公安、消防、衛生、食藥監這些部門,也經常打交道;我除了代課,還分管學校安全保衛工作,遇到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法治宣傳進校園、交通知識進校園、食品安全校園行等活動,前後都要張羅協調好幾天。

“各種各樣的檢查,層層壓責任,一層一層傳導加碼,最後這個壓力都由學校來承擔。”安徽一名鄉鎮小學校長叫苦。

合併檢查評比,期待安靜辦學

採訪中,受訪者普遍認為,上級的出發點是好的,想通過填表、考評、比賽、評估等,引起學校的重視,規範和落實相關政策和規定。但靠這種方式推動工作,其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引起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認為,針對學校的各種評估檢查工作,是用標準化思維管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校的不信任,是對學校行為的干涉,更是官本位思維作祟。這引發出諸如逼迫部分學校作假、打擊創新意識和創新型人才、禁錮師生思想等不良後果。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首先,必須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清單,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其次,應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與學校關係,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推進學校進行教育家辦學。

遼寧一所小學校長建議,可以整合檢查內容和檢查時間。比如由教育部門統籌各部門,聯合下到各學校,全方位指導德育、體衛等工作。“不要週一來一個,週三來一個,週五再來一個。”這樣可以為學校營造安靜辦教育的條件,讓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備課上。(半月談記者 柯高陽 周暢 王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