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徐光启是明朝晚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所著的《农政全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三部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徐光启和西方传教士来往密切,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王朝更替频繁,英雄人物林林总总。然而,能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彪炳史册,世世代代受到人民群众景仰的,却为数并不多。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正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徐光启公元1562年出生在上海,1597年中举人,1604年中进士;并在北京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先后担任礼部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等官。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但是徐光启用力最深、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农业科学方面,他认识到农业是衣食之本,国家富强之源,因此耗费了几乎是毕生精力来钻研农业科学,总结我们国家历代农学著作和当代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一部农业科学的集大成著作《农政全书》。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农政全书》共60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篇,50多万字,内容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名为“全书”,确实是当之无愧。

《农政全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以水利、树艺、蚕桑、种植等篇特别突出,反映了明代农业的最新发展。用三卷讲“农本”,记述了我国历代有关农业生产和农业政策的经史典故及诸家论议,是全书的绪论部分。“田制”篇记述了包括徐光启本人对古代土地制度研究的心得和古代的王桢、贾思勰等农学家关于田制的论议。“农事”篇收集了我国古代各种耕作方法以及有关农业季节、气候的知识。“水利”篇九卷,详细考查了当时南北形势、测量、管理、费用,并以绘图的方法介绍各种灌溉工程和水利机械。徐光启特别强调农田水利的重要性,他曾用了20年的时间总结出用水五法,就是用水之源、用水之流、用水之潴(利用蓄水)、用水之委(利用海水)、作原作潴以用水(穿并、挖油搪、修筑水库),此外,他还介绍了西洋水利、西洋新法工具。“树艺”篇记述了对作物种植方法,尤其说明种子的重要性,介绍了留种、保存种子和窖藏等注意事项,很多内容是根据他多年观察和试验而写出来的,所以科学性就特别强。“种植”篇对果树嫁接技术做了概括,“接树有三快:第一衬青,第二就节,第三对缝。依此三法,万不之一。”书中对垦田、备荒、除蝗等问题都给予特别注意。书的最后是“荒政”篇,则详细考察了我国历代救荒的政策与措施,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经验,并对野生植物的利用,作了大量的详细考察。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农政全书》总结并保存了我国历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并且加以发展。书中引用的历代著作和文献多达三百多种,集中了我国古代农学书籍的精华,有许多种今天已经散失的古代文献幸亏有这部书中的记载而得以保留了一部分。徐光启一向主张要“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既是反对脱离实际,重视调查研究。他自己就曾经在上海、天津一带亲自参加农业生产,以取得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因此他才能对农田、园艺等方面有丰富的知识。书中除了广泛总结了古代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还吸收了当时的老农和他本人的研究成果。

徐光启反对保守,注意破除迷信,这种思想在《农政全书》中处处可见。书中除了直接介绍农业生产技术之外,还十分重视有关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许多是徐光启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与实际经验所提出的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些虽然不直接属于农业生产技术,但是,它们对于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还是非常重要的。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同汉代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代陈的《农书》、元代王桢的《农书》一起,合称为我国古代的“五大农书”,受到后世人们的高度评价。

虽然《农政全书》大约在1626至1628年间就写成了,但是一直到1683年徐光启73岁去世时都没有能刊行,他逝世后,明崇祯皇帝想到徐光启

生前博学强识,便向徐家索取他的遗著。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将《农政全书》献给了朝廷。因此时的明王朝的国运已危如累卵,外有清兵进犯,内有闯王起义,已不可能补贴钱财来付印这部书了。直到崇祯十二年,经过陈子龙、谢廷桢、张密等人的增加整理后,这部农学巨著才得以公开刊行。此后一再翻刻。这部著作在17世纪中叶传入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一1668年)日本人自著最早农书一宫崎安贞的《农业全书》里就多次引用了《农政全书》。18世纪后,《农政全书》继续出口到日本,到公元1716年,日本人松冈玄达便把《农政全书》的“荒政”篇加以校点在京都刊行。朝鲜李朝的农学家朴趾源在他著的《热河日记》中,就介绍了《农政全书》的实际价值。这部巨著在18世纪时也传到欧洲,其中“蚕桑”篇在1735年首次被法国的耶酥会传教士殷宏绪摘译成法文,不久便转译成英文、德文、俄文。它的“蚕桑”篇也在19世纪再重译成英文和俄文,论植树部分也被译成了英文。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在农业科学方面,徐光启赞同古人以农为本的思想,认为朝廷应当采取重农政策。他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亲自耕作、实验。在63岁时开始总结自己在农学方面的见解,撰写了有50万字的《农政全书》。书中既有农学理论,又有各种谷物、蔬菜、果树、桑、棉等作物的具体栽培方法;而涉及到水利工程,农业工具。牲畜牧养,食品加工,荒年可食用的野菜等应有尽有。《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毕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史上最完备的一部总结性杰作。它不但是我国17世纪前农业遗产的总汇,而且也融合了不少外来的农业知识,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农业科学的宝库。

在天文学方面,徐光启于1629年受崇祯皇帝之命,负责修订历法的工作。徐光启到职后,聘请意大利人,瑞士人翻译外国天文学著作,并根据西方天文学理论研制了一些新的天文仪器,如“万国经纬地球仪”,是我国最早的地球仪。他还制造了3台伽利略式的望远镜,从此中国天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也开始用望远镜来观测天象了。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光启负责编著的历法名为《崇祯历法》。全书共130卷,每一卷都由徐光启审阅定稿。他在《历书总录》中,把历书内容分为5个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包括。

1.天体运行的规律,球面天文学原理。

2.关于日月行星运行情况的表格。

3.有关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从欧洲传来的三角学与几何学。

4.天文仪器的制造与使用说明。

5.旧法与西法的度量单位换算表。

徐光启认为,修订历法应以西方历法为主,但对中国的历法也要研究,取长补短,使二者融会贯通。他还绘制了一幅《全天球恒星图》。徐光启主持制定的历法,就是中国400多年一直沿用的阴历。

他与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徐光启对中华民族的突出贡献,更主要的体现在他是第一个向中国系统介绍西方科学,并试图用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在天文学方面,他主张修订历法时以西法为主,采用了第谷体系,采用了伽利略式的望远镜以观测天象,采用欧洲的自鸣钟来计时。在水利工程方面,他翻译了《泰西水法》。在数学方面,他同利玛窦等人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几何学中,诸如点、线、面、平行线、钝角、三角形、四边形、外切相似等概念都是他首先采用的。

徐光启基本上与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是同代人。当徐光启在东方主持历法的修订工作时,近代力学与天文学在欧洲已初具规模,基础已经打好。西方的科学已经赶上和超过东方。在这历史转折的时期,徐光启打开中西学术交流大门的一角,这本来是对中国科学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可惜,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刚刚打开一角的大门,又被紧紧地关上了。在十七、十八世纪,这扇大门始终没有敞开过。直到200多年以后的“五四运动”,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才开始感到近代西方科学的重要,真使人有“习之晚也”的感慨。

徐光启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他和西方佛教士密切往来,引进西学,是西学东渐的开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