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游灌阳:下涧

11月中旬,来到西山乡下涧村。

下涧村全村人口一千余人,大约有二十多个自然屯,散布在海洋山深处。

带你游灌阳:下涧

站在下涧村的桥头,向下游看。

带你游灌阳:下涧

向上游看,江边正大修防护堤。

带你游灌阳:下涧

从桥这边看,不远处,一座建筑物前,竖了杆红旗,应是下涧村的村公所。

带你游灌阳:下涧

拍拍路边的民居。

带你游灌阳:下涧

刚才我站着拍照的小桥。

带你游灌阳:下涧

桥这边,有一座下涧小学。

带你游灌阳:下涧

校门口,进行了拓宽,从痕迹可以看出,原来门前其实很窄,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学校。

带你游灌阳:下涧

山腰上的房子。

带你游灌阳:下涧

来张艺术点的。

带你游灌阳:下涧

在村里走了走,小桥的上游不远,还有一座小桥。

带你游灌阳:下涧

站在桥头看风景,下游。

带你游灌阳:下涧

小桥上游。

带你游灌阳:下涧

村里风景一。

带你游灌阳:下涧

村里风景二。

带你游灌阳:下涧

回过头来,拍拍下涧村公所,以前没注意,旗杆的旁边,还立了一块石碑。

带你游灌阳:下涧

刚见到此碑时,我还在疑惑,红军在咱灌阳,是在新圩打的阻击战,新圩到西山乡的下涧,距离好远,按正常的路线,还隔着灌阳镇、新街镇、黄关镇、西山乡,怎么在这山旮旯冒出个红军纪念地来。

转到石碑的背面,看了简介,心里多少明白了一些。

石碑上刻着,红军将士英勇跳崖概况:

海洋山是湘江的发源地,轿顶山为兴安与灌阳两县交界的主峰,海拔1651米。

1934年12月,红34师在掩护中央红军后奉命东返湘南,在灌阳新圩一带被桂敌包围,师长陈树湘率师主力继续东进,命100团向西攻击以吸引敌人,掩护师主力突围。该团在灌江河畔依山阻敌并向西攻击,完成任务后大部牺牲,团长韩伟率余部30余人边打边退,沿西山瑶族乡大江岭撤退至轿顶山遭敌围困,退无可退,遂命部队分散突围,直至弹尽粮绝,余存10多名官兵陆续跳下20多米深的悬崖。韩伟率5名官兵将敌吸引至悬崖后纵身跳下,舍生取义,实现了陈树湘与他们的共同誓言:“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韩伟、胡文轩、罗金党三人跳崖后幸存,遇到进山采药的兴安协兴村民王本山老人救护,沿江头山、董家返回协兴村王家。韩伟、罗金党活到了全国解放。韩伟195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军将士曾广益(乳名曾长子,福建宁化人)在轿顶山另一山头跳崖后受伤, 被西山下涧的群众救助后并落户当地。

为铭记历史,昭示后人,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特立此碑。

碑的落款为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灌阳县人民政府。

简介并不长,但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首先是标题,红军将士英勇跳崖概况,当时韩伟还是个团长,还不是将官,改为红军战士跳崖处为宜。

红34师其实并不是奉命东进湘南,而是奉命翻过海洋山,寻机赶上大部队。但翻过海洋山之后,发现兴安漠川有敌驻守,遂沿白露源而下,在安和的文塘村遇敌阻击,久攻不下,全师折损大半,只余一千余人再次翻过海洋山,退回灌阳县,在罗塘村再遭敌攻击,余四百人爬过观音山,夜宿洪水箐,半夜,敌人又围上来,韩伟率部阻敌,掩护陈树湘渡过灌江,沿泡江而上,翻过都庞岭,进入湖南。

韩伟在观音山遭敌重兵包围,战况想必是激烈非常,率30多人部队突围的可能性不大,要率领这支部队穿过血腥的战场,从新圩的洪水箐走到西山的下涧,可能性更小。据我分析,100团的战士们很可能是分散进行突围后,韩伟遇到几个士兵后,结伴而行,到达下涧时,遇敌搜捕,跳崖取义。我有点好奇的是,韩伟他们是沿哪条路线到达轿顶山的,是从流溪源走,还是从翻身马头等地走,查了很多资料,也没弄清楚。

简介之中,还有一些文法值得推敲,比如说,20多米深的悬崖,山顶之上的悬崖,应该用高来形容而不是用深。一些用词也不够精炼,也就不一一指出来了。

我想,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遣词造句,应该慎重,尤其是这昭示后人的碑文,更应该逐字逐句的斟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