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备考,考题一定在课外,养成却是在课内

审美鉴赏能力很重要,是语文的核心素养。

然而之前大多数地区的高考,却可以回避,具体表现为他只是高考选考题的一部分。但是从2017年开始全国卷变成了必考题,成为了无法回避的面对。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或者审美鉴赏能力的一个考察点,正式确立。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相比难度更大,之前大多数省份所考的人物传记,主要是筛选人物的信息。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不仅需要筛选信息、归纳分析,更有对母语运用能力的深层的考察:敏感的领悟力,审美的情趣,以及文化感受的能力。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备考,考题一定在课外,养成却是在课内

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很难速成,需要长期的浸润。当作为选考题的时候,也正是绝大多数考生所放弃的。但从去年开始,这已经成为不可能,与其抱怨,不如行动。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以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增加我们的文化感受能力。

高中的语文学习首先要面向高考,赢得高考,才有资格谈论日后的发展。鉴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培养的长期性,我们一定要把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训练贯穿在整个高中期间。高一高二自不必说,高三阶段,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阅读文学类的作品。

这里我们并不排除技巧,答题的技巧自然有它管用的地方,但是审美的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却非一朝一夕能提上去。需要相当作品阅读的积累,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此类题型的高分,无异于空中楼阁。但阅读的过程中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只看故事,不看考题。文学类文本的趣味性,经常使得一部分同学买椟还珠,文本的本身非常熟悉,文本之后的考题只是匆匆的瞅一眼,并不进行详细的思考。

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试卷,语文阅读试卷的构成,既有文本,又有后面的题目,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如果认真读,需要读到什么?如果是小说,这一类题型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的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以及语言的风格等方面。后边的大题部分也注重考查,对于作品的价值观以及审美的取向判断。

作为高中生,一定要有能够突破作品表层的故事,深入发掘作品底蕴的能力,一定要会探讨这种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解读。

如果是散文,一定要抓住它,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特点。还要注意到散文的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取材广泛的特点。考小说的时候多,考散文的时候少,但是考散文的难度一般要比小说大一些,主要就是因为散文比小说要活。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备考,考题一定在课外,养成却是在课内

但是不论看起来有多难,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比如选修的课文中有《故都的秋》一课,只要把这一篇散文学精学透,是可以应付一大批传统散文名篇阅读的。在描写北平的秋景中,郁达夫刻意的写出其中的秋味,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个人的审美趣味。在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务必要做到精读,精读,精读。

精读到什么程度?读到到不通过看书下注解,就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心灵的搏动,进入到作者通过文字所创造的独特的境界,通过这篇散文,能悟道尽与情人的关系,能学会融情入景的手法。能做到这一点,把散文类的文章还有什么问题?

除了阅读小说和散文的文学作品,并加以悉心的体会和琢磨,我们还要学会去阅读一些文艺评论的著作。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备考,考题一定在课外,养成却是在课内

其实相关的例子,大家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到,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谈中国诗》,《说“木叶”》,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几篇都不是重点的课文,但是却包含了相当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备考,考题一定在课外,养成却是在课内

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一类的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解析作品的能力,对于母语的感受能力,对于文学形象规则的把握,都会有质的提升。

语文的学习虽然是一门功夫在诗外的学问,但其实如果把课本读的好,读的透,是可以少读书,多领悟的。

专注初高中英语和语文学习,这是我们今年撰写的第289篇原创文章,阅读更多,请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