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酒桌「誤論」

紫紅泥研究院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中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從古至今,上至官宦大夫,下至走夫販卒都能談喝酒、論酒,所以流傳至今的關於酒桌上的“酒文化”就豐富多彩,今天我們就從現代科學的角度,選取幾個常見的關於喝酒的“偽概念”為大家做一下分解,以饗泥友。

似是而非的酒桌“誤論”

喝酒紅臉不易醉

“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這句話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勸酒的理由。一些人認為喝了酒面紅如關公是好事,認為這代表血液循環好,能迅速將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事實上,喝了酒臉紅或者臉白都不能代表酒量好或者不好。喝了酒面部容易變紅的人大多是屬於酶含量低的人,並不代表能喝酒。喝完酒臉發白,是因為短時間內血液中酒精量的大量增加、血流量減少使組織供氧減少所引起的組織缺氧,出現這種狀況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喝酒臉紅臉白都是身體對酒精的反應,提示代謝酒的能力低或慢。所以,我們不能單單的從喝了酒後臉紅不紅判斷這個人酒量好不好。

似是而非的酒桌“誤論”

酒兌飲料好喝好玩

時下,喝酒兌飲料成了一種飲酒時尚。紅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紅茶,啤酒加可樂,各種“混搭”組合數不勝數。由於兌了飲料的酒濃度較低,感覺像在喝飲料,所以很多人對它情有獨鍾。但通常用來兌酒的碳酸飲料,在胃裡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迫使酒精很快進入小腸,而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從而加大傷害。另外,兌著飲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釋了酒,結果卻容易讓人越喝越多。

白酒傷身紅酒養人

很多人認為喝白酒傷身,喝葡萄酒對健康有益。實際上,名優白酒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一般葡萄酒的數倍,以萜烯類化合物為例,白酒中含量為1900-4500µg/L,而葡萄酒中僅有400-800µg/L,這一系列的功能因子或生理活性物質是葡萄酒不能比擬的。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類之最,達到了近1500種。這些白酒生物活性成分能夠緩解酒精傷害,能增強人體防禦功能,調節生理節奏,以及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等。如果適量飲用白酒,是非常有利健康的。

感情深一口悶

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若慢慢喝,體內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產生量就少,不易喝醉。酒桌上時常出現這樣的習俗,如杯滿有誠意,一口悶才爽快,這種喝法會讓血中的乙醇濃度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沒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因此這麼喝最容易很快出現醉酒。

似是而非的酒桌“誤論”

抽菸喝酒

菸酒不分家

一些人認為“喝酒一支菸,快樂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興頭上,邊上遞過來一支菸,這時哪怕一些平時沒有吸菸習慣的人,也會邊說“難得今天高興”,邊接過來點上。但事實上,邊喝酒邊抽菸,是傷肝又傷肺。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減弱酒精對人體的作用,相當於被“麻醉”了,不知不覺中就會大大增加了飲酒量。喝酒的同時抽菸,也會加重心肺負擔,刺激中樞神經,影響人體對酒精的分解。

酒度夠高才夠勁

酒的度數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其實,度數越高的酒也意味著酒精含量越高。酒的度數越高,攝入量越大,對肝的損傷就越嚴重。另外,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也就越多。

世界上有一個經典科學實驗:53.94mL時的純酒精加49.83mL的水,混合物體積不是103.77mL,而是100mL,體積減少了3.77mL。這說明,

酒精濃度在53%vol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很緊密。這也是國內幾乎所有名酒的度數都是50多度的道理,五糧液52°,汾酒51°,而正宗的醬香酒比如茅臺、紫紅泥則是53°,是世界上所有蒸餾酒中最科學的酒精濃度。

喝醉了摳喉嚨催吐

日常應酬中,不少人採用的“秘訣”就是喝多了之後到衛生間“摳喉嚨”催吐,嘔吐之後感覺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繼續喝酒。但專家指出,這屬於“危險動作”。摳喉嚨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時或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因為醉酒者意識不清,很容易吸入嘔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劇烈嘔吐會導致腹內壓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還會使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引發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似是而非的酒桌“誤論”

濃咖啡

濃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認為,酒後喝濃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酒後飲濃茶,茶中咖啡鹼等可迅速發揮利尿作用,促進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的物質)過早地進入腎臟,使腎臟受損。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樞神經和肌肉的作用,酒後喝咖啡會使大腦從極度抑制轉入極度興奮,並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極大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會超過單純喝酒的許多倍,甚至誘發高血壓

喝酒可驅寒

喝酒取暖是大家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喝酒產生的熱量會導致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流向皮膚,形成一種暖身的假象。而等到酒精的效力消散後,毛細血管不能及時收縮防止身體熱量的散失,進而會使體溫下降,從而加重身體的寒冷感,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出現“酒後寒”現象。這就是飲酒後先熱後冷的道理。同時,靠喝酒禦寒對老年人更為不利,因為老年人對體溫變化不是很敏感,喝酒後引起他們的體溫中樞調節紊亂,更容易損傷其調溫功能。另外,喝酒禦寒的酒量很難把握,大量飲酒可引起神經麻痺、使人出現昏迷等狀況,如果醉倒在室外的嚴寒中,反而易使人出現感冒、凍傷等症狀。

喝酒能消愁

酒精其實是壓抑劑,會麻痺大腦中樞神經,降低自控能力,令醉酒者做出平時不會做的事,如大吵大鬧,所以給人的錯覺是興奮、情緒高漲。不過,隨血液酒精濃度升高,身體會逐漸產生各種不適,反而令人更加抑鬱沮喪。

酒量好喝得少酒駕查不出來

有的人認為喝了一杯啤酒,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了,可以安全開車回家。實際上,人體兩個小時才能完全消化一杯啤酒,人體一公斤體重每小時只能代謝100毫克酒精,相當於說一個140斤的男性,每小時只能消化7克酒精。而一杯啤酒,通常含有14克左右的酒精,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完全代謝

。所以開車最好滴酒不沾。

喝啤酒就會長啤酒肚

喝啤酒太多確實會長出啤酒肚,但任何食物或飲料攝入量過多都會長出啤酒肚。長啤酒肚只能說明攝取了過多高熱量的食物,並不一定是喝啤酒造成的啤酒並不比其他的酒精種類更易致胖。所有酒精都是有熱量的,都能夠導致體重的增長。之所以人們將啤酒和啤酒肚掛上鉤,很可能是因為相比起烈酒或葡萄酒,我們容易喝更多的啤酒。又或者是喜歡喝啤酒的人恰好也喜歡吃奶酪和火腿吧。

喝的越多肝的解毒功能越好

大多數“酒精性肝病”或者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都是酒量比較好的人。其實酒量好,只代表酒精耐受程度好,乙醇代謝乙醛的能力好。所以酒量大並不意味著肝臟對酒精的代謝、解毒能力好,劣質的勾兌酒對人體的傷害一點都不會少。對於已經患上酒精肝的人,阻止肝損傷最好的方式,還是積極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含有五味子乙素的葵花護肝片、水飛薊素、甘草酸製劑,其中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物,從而起到保護肝細胞的目的。

喝酸奶能解酒

酸奶等奶製品只能減少酒精對胃黏膜的損傷,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而解酒等消化酒的能力是依靠肝臟完成的,所以酒後飲用奶製品並不會保護你的肝臟,也不會起到解酒的作用。

最後,我們提醒您,酒和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適度飲酒有益健康,過量飲酒則會造成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等多種重要器官的損害,對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大家要科學飲酒,飲用人身體能夠接受的酒,最大限度的彰顯歷史悠久的中國酒文化,展現中國酒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