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民族品牌到被賤賣,它只走錯了一步

從中國民族品牌到被賤賣,它只走錯了一步

四年“聯姻”,以覆滅告終!

又一個民族品牌,在被外資收購之後,全軍覆沒,國人聞訊無不為之痛心!

7月25日,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及糖果製造商好時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發佈內部郵件,通報了好時將正式出售金絲猴業務,收購方為國內企業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至此,“金絲猴”這一個佔據80、90後童年回憶的著名民族品牌,從內資公司變成外資公司之後,再一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而這次迴歸,可謂代價慘烈,好時為求自保,不惜將金絲猴賤賣。

曾經被國人視為點金勝手的外資公司,卻在近年來頻頻折戟中國市場,無數民族品牌成為犧牲品,其慘烈程度不得不令人深思!

從中國民族品牌到被賤賣,它只走錯了一步

從民族品牌到被賤賣

從中國民族品牌到被賤賣,它只走錯了一步

朋友們,大聲地告訴老沈:你們還記得“金絲猴奶糖”嗎!

相信80、90後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一個童年回憶。“三粒金絲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這一句廣告詞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結束後播出,曾經成為街頭巷尾耳熟能詳的順口溜。

憑著金絲猴奶糖的成功,它的創始人趙啟三,一度被稱為中國“糖王”。趙啟三和金絲猴的歷史,可謂波瀾壯闊、精彩紛呈!

1979年,趙啟三31歲,剛剛接任電器廠廠長的職位。那時的“廠長”和現在光鮮亮麗的企業家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趙啟三當上的這個電器廠廠長是個十足的苦活,廠裡負債累累,趙啟三是臨危受命,上面給他的任務是將奄奄一息的電器廠救活。

趙啟三一看賬本,1979年,這家電器廠負債122萬,剩餘員工僅37名。這不是有一點點慘,這是相當慘了。趙啟三當時就明白,做電器廠,只有死路一條。

趙啟三身上,可說是很有一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種草莽企業家的精神,絕境之時想出了一個驚人的念頭:轉型做食品廠!

趙啟三以膽量行事,以情義交人。跑市場、做調研、借高利貸、買小麥、做點心、在街上擺攤叫賣,拳打腳踢地竟也闖出了一條生路!1994年,趙啟三收購了上海某食品廠之後,成立了上海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帶領金絲猴品牌正式進軍大城市!

2003年,金絲猴真正爆發。這一年,“非典”蔓延,趙啟三卻沒閒著,著手在河南、內蒙古等地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並實現渠道變革,形成從總部到地區辦事處、再到地區經銷商的分級管理的渠道管控手段,下轄130家銷售辦事處、1700名銷售代表及約2000家分銷商,覆蓋國內幾乎所有地區及貿易渠道,產品直鋪市場終端!

時過境遷,後來人們才發現,正是這一壯舉,奠定了金絲猴“打遍中國無敵手”的地位,也暗自埋下了被外資看上最終覆滅的禍根。

自建奶源基地讓金絲猴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沒有受到絲毫影響。相反,金絲猴在銷售業績上迎來大爆發,連續5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7年的銷售額更是達15億元左右。之後,企業發展進入平穩期,每年的銷售收入都維持在13至15億元。

就在鼎盛時期,金絲猴的危機漸漸開始,它開始於趙啟三的“上市夢”。

趙啟三為了金絲猴能夠上市,做了諸多轉型,最後仍然折戟於上市之路上。2008年,其子趙東旺接替父親,開始管理公司。然而趙東旺性格冒進,急於做高端產品,但在推廣上虎頭蛇尾,最終都沒有做好,還把金絲猴原本強勢的流通渠道丟了。

這樣的“二代”顯然鎮不住場,2012年,趙啟三重回金絲猴,公佈一系列糾錯舉措,包括降低了部分產品虛高的價格、恢復此前被盲目淘汰的老產品、定下9%的市場費用紅線等。但此時64歲的趙啟三也發現,他已經老了,力不從心了。

就在這時,外資巨頭好時遞來了收購的橄欖枝。

從中國民族品牌到被賤賣,它只走錯了一步

好時對金絲猴垂涎已久,更確切的說,是對金絲猴的銷售渠道垂涎已久。

那一年,金絲猴在全國有130個辦事處,經銷商2000多個,營銷團隊最高峰達2300多人,銷售渠道堪稱“網羅天下”!這對缺乏銷售渠道的好時來說,誘惑實在太大了。由於好時進入中國時間較晚,渠道鋪設遠落後於同行瑪氏糖果和費列羅,增長後繼乏力,而中國巨大的市場深度讓其垂涎不已,於是果斷地選擇了收購金絲猴,目的是藉助金絲猴在2-3線的市場渠道盡快實現下沉。

渠道下沉的誘惑有多大?

據曾任金絲猴北方分公司總經理的馮璐表示,當年在某省市場大膽地做了一次渠道下沉的嘗試,從縣一級下沉至鎮一級,當年的銷售量就從4900萬激增至8200萬元,成為了全國增長率第一!

就這樣,好時以相當於金絲猴淨收益的26倍以上的價格收購了金絲猴。2013年,好時公開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好時荷蘭有限責任公司已經簽署協議,將收購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80%股權。2015年,好時公司繼續完成對金絲猴公司剩餘20%股權的收購。

誰也沒有想到,從此以後,金絲猴這一個品牌將全軍覆沒。

2017年,好時財報顯示,中國成為好時國際業務中虧損最為嚴重的市場。2017年四季度,好時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下降高達30%。好時將矛頭直指金絲猴,金絲猴不僅沒有為好時帶來應有的利潤,更拖累了好時。

外界將原因歸結為三點:

第一,內資和外資文化難以結合。

好時收購金絲猴之後,兩家團隊衝突不斷,工作方式格格不入。好時是典型的美國企業思維,講法規、講制度,但金絲猴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家族式企業,無論是對員工還是經銷商都講感情。

最終,好時對金絲猴銷售團隊進行了“大清洗”,大部分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被開除,只留下少數老員工,取而代之的是好時的業務員開始接手金絲猴的渠道和客戶。

但好時卻不知道,金絲猴和好時的渠道情況完全不同。好時的客戶多數是大代理,一個省只有幾個經銷商,而金絲猴的經銷商規模較小,一個省有幾十個,多數是在鄉鎮,還有散貨,出身外資背景的好時業務員根本無法管理金絲猴的客戶。

混亂之下,銷售乏力,部分經銷商也失去了信心,開始逐步退出。有經銷商從1000多萬的規模,減少到只剩下100萬-200萬一年的規模。這對依賴渠道的金絲猴來說無異於一記重創!

第二,電商的衝擊。

好時收購金絲猴後,本以為獲得了三四線的渠道控制力,但卻低估了電商對於傳統渠道的衝擊!而這一衝擊幾乎是致命的,換言之,好時好不容易通過收購得來的渠道,在電商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第三,創新的缺乏。

好時身為外資,對創新極度重視,唯獨對金絲猴從沒有創新!好時入主金絲猴近4年時間,幾乎沒有新品推出,還是靠奶糖、麥麗素、豆乾等“傳統產品”苦苦支撐。這對於消費升級、不惜花重金海購國外同類產品的消費者來說,傳統的金絲猴只有被拋棄這一條路。

從中國民族品牌到被賤賣,它只走錯了一步

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句話用來形容趙啟三對金絲猴的感情再確切不過了。

2017年,69歲的趙啟三公開表示,想要回購金絲猴。然而早已撕破臉的好時卻放了狠話,“賣給誰也不會賣給趙啟三!”

我們無法得知,69歲的趙啟三在親眼看著一手帶大的金絲猴在外資手中顛沛流離、折戟沉沙還不得迴歸的時間裡,是什麼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老天終於給了趙啟三一線希望。2018年7月,好時迫於上市公司面對股東、業績的壓力,終於將金絲猴賣出,而“接盤者”的董事名單中,出現了一個叫“崔文中”的身影,而崔文中正是原來趙啟三時代的金絲猴中原大區總經理。

就在2018這一年,趙啟三表示,“我要進軍巧克力產業!”。眾所周知,當年在中國市場上一蹶不振的好時正是憑著“Kisses巧克力”打開了被瑪氏公司和費列羅把持的中國市場大門。

就在外界發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質疑時,趙啟三表現出了一個老一輩中國民營企業家最為人所熟知的那一種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一個棋局,尚未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