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每年大批对时尚产业抱有梦想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向往能够进入CSM、RCA、Anwerp这样梦寐以求的殿堂求学,与一种心理密不可分:

不管自己现在水平如何,只要进了CSM,自己就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Galliano

事实上,一个不主动争取就注定被淘汰的年代,几乎所有想要依靠环境让自己被动改变从而变成金凤凰的人,最后都消失了。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每个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而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在同样花时间花钱的情况下,比一般人更能挖掘到名校能赋予我们的核心价值呢?

01 无感是可耻的

“为啥上这课,连老师也不知道”

我们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课程为什么要这样设置以及怎么才能学好一门课,从来就没有哪个老师告诉我们,因为老师自己也不见得知道。

长此以往,我们就连面对有价值的信息和自己想要学的知识时,也已经忘了要怎样主动出击,这是对自己的人生严重缺乏规划所导致的,最可怕的是一代代的习惯,居然让我们对这样的状态“无感”甚至 “享受”。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就算去了顶级学院(比如CSM,RCA,Antwerp等),这些学校有最顶级的师资力量,最前沿的先进技术,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竞争对手,这些最顶级的资源,很多中国学生去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用,饿久了,见到大菜都不会吃了。

在tutorial上,国外导师经常说“我要先听你说了些什么,而不是我能给你什么,按照你说的我再给你你想要的”。结果中国学生支支吾吾半天,什么也没说出来。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02 交钱的不是大爷

“资源就那些,怎么用是你的事儿”

主观能动性的训练应该是国外名校环境最让我们在一开始感到不适应的,也是阻碍同学们获取其它能量的关键一步。

刚到国外的同学90%以上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扰:不习惯查邮件而错过重要通知,不主动约老师聊而导致设计概念跑偏,不懂得抓住机会在lecture上主动提问发言而使课堂表现拿低分……

当你真的去了国外你就会发现,学校才不会因为你交了几十万的学费而对你格外照顾,资源在那就那么些,怎么用是你自己的事,“交钱的是大爷”这心态你开心就好,总之不会有人为你抢不到一毛钱而负责。

国外名校一般都会有Representation和Tutorial两种方式去促使学生训练自己的主动表达能力,无论是表述出的观点还是表述本身,那些愿意为此“刻意练习”的学生终究会发现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生来说有多必要,起码比那张文凭的意义要深远得多。

希望在出国之前,你就已经为之后必然出现的“刻意练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至于在真正去了之后突然感觉自个脑子发懵。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03 学校好不重要

“对你来说那所学校好,很重要”

国外名校对于设计思维的构建和其深刻程度会非常重视,就拿国内和国外的珠宝设计学科做一个对比:

国内珠宝学科总是表现出对珠宝设计工艺的关注,这样的教育理念会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学生对于设计的认知、思考和向往;

而国外的珠宝设计学科思考的则是设计到底是什么以及设计本身能带来什么,比如设计的未来,佩戴方式的可能性,珠宝材料的突破,首饰身份主义的变化等等,这些设计思考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

这也是众多学生在出国学习的前期过程中会遇到的巨大瓶颈,因为对设计的态度、看法、理解、眼界原本并不在一个体系内,没有相应的设计思维扭转则很难达到实际执行中的共融。

举个例子,如今RCA珠宝与金属专业在学科定位上已经不是单纯的装饰性首饰,而是转向更广阔的范围,以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去探讨物品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更像是一个用“Jewellery”去发声的艺术家而非商业设计师。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所谓 “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我们认可国外的学校不应该只是想着它的排名和声望,而是我们自己是不是就已经有着同样的追求和目标,不会有一个名校适合所有人即使它是top1。当你希望成为设计师界的“带货王”,弄出一个像Pandora那样的“一入潘门深似海,一颗一颗接着买”的现象级畅销品牌,那一味追求RCA很可能是种“阻碍”。

学校是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正确的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院校才能帮助你去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可是如果刚开始你都不知道该跟哪所学校“交朋友”,如果你和学校的目标压根就不是一回事,那这事情就难办了。

04 破除固有认知

怎么提前训练自己?

名校带给我们最赤裸的好处,其实就是我们最该去提升的,简单说来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机会去锻炼自己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动试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圣马丁,伦艺,皇艺这种竞争力极强的学校老师不会把你当baby一样保护你,你自己要学会抗压并且会主动试错。日常建议大家,多接触除了学校课程之外的夏令营等团体活动,珍惜锻炼自己的机会。

其次,提前了解设计思维,设计流程,也锻炼自己对于生活的敏感度,这方面可以通过看展,看书,参加设计思维课程等,产生一种助推器的效果,后续与海外导师的沟通能够更顺畅。国外的学习看似是放养的状态,其实是一个更严苛的考验,因为要通过更强的自律和专注才有可能在自由的状态下探索到设计的真谛,如果只贪图眼前的自由,课程分数偏低都是小事,受到打击自信受损才是真的可怕。

最后你需要扩展自己对于设计的认知,你没办法永远只在自己专业的小世界里摸爬滚打,而是跨界去寻求突破,像是医学,飞机机械师,美食家,都有可能使设计有让人惊讶的全新呈现,而你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设计并不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是一个交流过程,让自己变强大,在一个超强竞争的环境中学校才能给你的更多。

学生和家长就图上个好学校,可那些好学校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最后希望大家理解,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自己,依靠往往让人无法主动思考,名校不是一个护身符也不是一个变身法器,而是一个就着你是什么人好把你的特性发挥到极致的地方。它只是一个更好展示自己的平台,遇强则强。所以尽早把自己武装起来,设计中的学习和感悟是一辈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