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爲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為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句話在生活中適用,放在戰爭中也同樣適用。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有一個譯電員因一字之差毀了一座城,導致三千無辜百姓喪生,為此三位高官受到牽連被槍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為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1938年抗日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在當時國共兩黨共同抗敵,由國名黨帶領的國軍奔赴前線,奮勇殺敵。但戰爭有輸有贏,後來江西九江不幸失守,雖然國軍損傷慘烈,但物資卻十分充足。九江失守之後,日軍十分高興,因為九江的物資全被日軍侵佔。日軍高興,蔣介石卻十分惱火。經過這件事之後,蔣介石決定實行焦土戰略,只要城市失守,就要一火燒之,絕不為敵軍留下一槍一彈。這個決定的出發點是好,但是卻因為一個字而使這個決定成為了敵軍的笑話。

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為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九江失守之後,日軍窮追不捨,繼續向北進攻,進一步奪取武漢。在此之後,日軍向西推進,直逼長沙,日軍來勢洶洶,蔣介石怕國軍不敵日軍,提前在電報中發出指令,長沙一旦失守,就實行焦土戰略。湖南主席張治中得到命令之後,連夜召開會議,準備一邊抵抗日軍,一邊商議焚城計劃。最後決定,日軍距長沙城三十里時,開始放棄抵抗,實施焚城計劃。

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為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由於焚城造成的傷害太大,而長沙城中還有許多居民,所以張治中決定在焚城之前要先發出警報,疏散人群,力求將損失降到最小。做好具體安排之後,張治中決定先演練一遍。在演練過程中不知是何原因,有些士兵將煤油、汽油直接倒在了需要焚燒的房屋之上。單是這個舉動,可能也不足以釀成大禍。但是在長沙城裡出現差錯之後,前方的電報員也出現了紕漏。

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為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日軍抵達距離長沙城250裡的新牆河之後,電報員準備發電報讓國軍做好戰鬥準備。但是電報翻譯員十分粗心,將新牆河中間的一個字漏掉了,譯成了新河。而新河距離長沙僅有20裡。無疑,這份電報在長沙製造了恐慌,負責縱火的隊員在高度緊張之時不慎點了火,而其它士兵皆以為這是焚城信號,於是紛紛點火。就是在這種毫無防備而且信息溝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下,長沙城被稀裡糊塗的焚城了。

電報員漏譯一個字,3000人為之喪命,3位高官被槍斃,痛心

毋庸置疑,毫無防備的焚城肯定使長沙損失慘重,城中市民來不及撤退,竟使得三千多人喪生於火海之中。由於火勢太猛,大火連著燒了5天,整個長沙城一大半的建築全部被燒燬,一座千年古城就這樣被毀於一旦。戰爭帶來的不幸可能難以避免,但這次火燒長沙無異於一場人為浩劫。高層為了給世人一個說法,槍決了具有相關責任的三位高官,湖南省主席張治中也在此次事件中被革職查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