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坊|由表及里: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名师工作坊|由表及里: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名师工作坊|由表及里: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约3200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名师工作坊|由表及里: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沈为慧

江苏省特级教师

江苏省中学正高级教师

名师工作坊|由表及里: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从1840 年到191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数百个条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这些条约的介绍,多是简单罗列主要条款,这大大降低了晚清条约的教育教学价值。为充分发掘晚清条约的课程资源价值,并以之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尤其是历史解释能力,笔者以“鸦片战争赔款”为主题,进行了阅读教学尝试。

学生的看法:对赔款问题的基

本认知

笔者选取了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关赔款的下列内容,供高一学生阅读:

○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原价。

○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偿补……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清政府对英国的赔款包括哪几部分?

(2)“商欠”由“官为偿还”,这是否合理?为什么?

(3)英国要求“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鸦片“原价”,其借口是什么?

(4)如何看待林则徐禁烟期间“将大英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的做法?

(5)如何看待赔偿英国军费的规定?

从反馈结果看,学生很容易答出赔款由商业欠款、鸦片损失、水陆军费三部分组成;赔偿军费的规定体现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对于其他几个问题的回答,则暴露出大多数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和外交常识的欠缺。学生普遍认为让政府代为偿还“商欠”是不合理的,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学生普遍指责英国要求清政府赔偿军费的强盗行径,但并不知晓清廷在外交知识方面的严重欠缺。

教师的讲述:对赔款问题的背

景介绍

学生对赔款问题基本认知的不足,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介绍。

关于“商欠”

“商欠”是指广州经营进出口贸易的行商所欠英国商人的债款。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尤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从经济上控制行商,常常违反清政府的禁令,向他们放贷,以此成为中国行商的债主。具体而言,《南京条约》中所涉及的“商欠”总额约122.6 万元。至1839 年2 月,中国行商已偿付约20 万元。若不是因为中英关系的恶化,剩下的100 余万元也会按约付清。如果行商有意拖延不还,负责管理行商的中方官员确有督促的责任,但清政府实无代为偿还的义务。可见,“商欠”只是英国强迫清政府赔款的借口。

关于“烟价”

“烟价”是指清政府“偿补”被其没收和销毁的英商毒品的钱款。林则徐共收缴鸦片20291 箱,除留下8箱样品外,其余全都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但英商的鸦片是经由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之手转给林则徐的。因此,有英国人认为,这些鸦片在上缴前已不是英国商人的物品,而是英国政府的财产,林则徐销毁的是英国政府的财产。其实,鸦片不论是经谁中转,其作为毒品的性质都不会改变。作为英国政府派驻中国的商务总监,理应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打击毒品走私。那种将毒品当作政府财产而要求赔偿的言论,以及借战胜之威,要求清政府作价赔偿的行为,这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争是由鸦片引起的,但在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却对鸦片问题只字未提,既未禁止鸦片贸易,更未承认其合法化。但是,条约规定,对于英商的损失,由清政府“偿补原价”,这显然是在明确告知英商,可以向中国走私鸦片。

关于“军费”

《南京条约》对赔偿英国军费的规定,更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掠夺。为了获得军费赔偿,掩盖自己的罪行,英国人将发动战争的理由归结为林则徐的“不公强办”,动用武力只是为了“讨求伸理”。

实际上,早在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110 年前,清政府就颁布了禁烟法令。林则徐到广州后,严令行商责成外国商人呈缴鸦片。当时清政府只允许外商与指定的行商交易,外商是不能直接与清政府官员打交道的。外商交税事务,也由行商负责。如果外商逃税或有其他不法行为,清政府将向行商问责。1816 年后,行商还要担保每一艘外国船只都绝不夹带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要求外商三天之内上交鸦片,以后再不贩运,否则,一经查出,“人即正法,货即没官”。但外商不为所动。因此,林则徐中止一切中外交易,并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义律只得屈服,劝告英商将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转交中国政府。之后,林则徐撤除了对商馆的封锁。

其实,在封锁商馆的47 天中,只有4天断绝供应,中止了19 天的仆役服务,这对外商的正常生活并无多大影响。但林则徐的做法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把英国政府的代表也关在商馆;第二,要求外商写出不贩运鸦片的书面保证,一经查出“人即正法”,这在当时的清朝法律中并无依据。但是,以此作为借口发动战争,并要求赔偿军费,显然是于理不通、于法不容的。更何况,当外商缴出鸦片后,林则徐便将其释放,也并未坚持要求他们出具书面保证。赔偿军费,是英国对清政府的勒索。英国外相巴麦尊估计,英军两次“远征”中国的军费大约为100 万英镑,折合413 万元。而英国却要求清政府“偿补”军费1200 万元。

战争是英国挑起的,英国却将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清政府,并要求清政府赔偿军费。这种侵略者的军费由被侵略者来“偿补”的要求,实是强盗逻辑。

材料的补充:对赔款问题的深

入分析

前面的三段材料与五个问题,主要涉及赔什么、赔多少以及为何赔三个方面。而在《南京条约》中,赔款问题的条款并不仅限于上述三段,关于赔款的规定还包括怎么赔。条约写道:

○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元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江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群岛、厦门厅之古(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此时交银六百万元;癸卯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元,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元,共银六百万元;甲辰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元,共银五百万元;乙巳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元,共银四百万元;自壬寅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元。

对这两段材料,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

(1)条约规定了怎样的赔付办法?

(2)英国为什么不让清政府一次性付清,而是分期偿还赔款?

这两个条款内容较长,地点、时间较多,比较枯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南京条约》规定,2100万元的赔款分七笔偿付。1842 年付清第一笔600 万元后,英军从南京、镇江撤军,但仍驻扎于舟山群岛以及厦门的鼓浪屿。1843 年分两次偿付600 万元,1844 年分两次偿付500 万元,1845 年分两次偿付400万元,至全部2100 万元付清。且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开放后,英军从舟山群岛、鼓浪屿撤军。

据此学生能够认识到,英国不让清政府一次性付清赔款,是想取得在华驻兵权。根据条约规定,英军至少可以在中国驻扎四年。这一举措,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基本解决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①当时的中国货币为“银两”,为什么条约写的“元”而不是“两”?②条约中的烟价是按产地的进货价计算,还是按市场的销售价计算的?③清政府赔款所用的钱来自国库,还是向民众搜刮的?有无官员捐助?④条约中的军费1200 万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其中包括哪些具体项目?⑤《南京条约》中的其他条款是否也像赔款问题一样复杂?⑥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问题也这么复杂吗?这些问题大多超出了笔者课前准备的范畴,更重要的是,超出了笔者既有的知识储备。要想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继续开展史学阅读教学,当然,其前提是教师的深入阅读。

简单小结

1969 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的定义:“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中外条约是中外关系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莫不与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种种关联。”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它是列强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其政治侵略目的的一种方式。赔款问题既反映了近代的中外关系,也折射出中国的内政。赔款问题虽是近代中外关系的冰山一角,但窥一斑而知全豹。

学习赔款问题不能仅仅了解表象,还应“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而要让学生明白深层因果关系,就必须借助关键史料与史学研究成果,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表及里只是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进行史学阅读之初的常用方法,随着学生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彭泽益.论鸦片战争赔款[J].经济研究,1962(12).

[2] 对于这一数字,学术界有不同的结论。本文采用的是彭泽益《论鸦片战争赔款》的统计数据。

[3]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第2 版)[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5:109.

[4] 李浩培.条约法概论· 附录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606.

[5] 李育民.近代中外条约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述略[J].近代史研究,201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名师工作坊|由表及里:指导学生史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