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間收入差距有多大?

中國居民間收入差距有多大?

朋友圈裡,總會看到朋友曬坐飛機高鐵全國跑,入住五星級酒店的自拍,境外旅遊的自拍等等消費升級。同時也會看到有的朋友能在家做飯絕不去下館子、能騎自行車儘量不打車的消費降級。

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從而造成了不同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的迥異。那麼國人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呢?本文將從居民收入基尼係數、不同行業的工資收入、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同地區的居民收入四個方面來解讀居民收入差距。

1、居民收入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是用到的一個國際通用的指標,基尼係數介於0~1之間,基尼係數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而基尼係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倘若基尼係數大於這一數值,便有出現社會問題的潛在風險。

下圖是這些年我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變化情況

中國居民間收入差距有多大?

按照《中國統計年鑑》的統計口徑,依據收入水平的不同,將全國居民人數進行五等份分組來進一步加以考察。從下圖2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前20%數量的居民,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259.5元,遙遙領先其他80%的人群;即便是位於第二梯隊的中等偏上收入群體,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1990.4元,剛剛超過高收入群體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20%人群,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僅為5528.7元,不到高收入人群的1/10。

(揚速集團巴哈馬海島項目目前各項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中!在巴哈馬當地政府機構、合作團隊等協調配合下,海島項目動工建設已經正式啟動。)

中國居民間收入差距有多大?

2、不同行業的工資收入

眾所周知,不同行業人群的收入差距較為懸殊。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均工資最高的行業包括電力煤氣、採掘、金融與信息計算機軟件業,而近些年又以金融業以及信息計算機軟件業為主。這些行業大體呈現出兩個特徵:一是屬於知識與資本密集領域,二是帶有壟斷性和資源性。相比之下,農林牧漁業的平均工資幾乎始終為所有行業中的最低,這可能與農產品的低附加值與勞動密集型特點有關。

中國居民間收入差距有多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均工資水平最高與最低行業的差距越拉越大,到了2017年,人均工資水平最高的信息計算機軟件業,比人均工資水平最低的農林牧漁業多出96646元。不過從比值來看,自2005年開始,我國平均工資水平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的相對差距有逐漸縮小的趨勢,2017年為3.65,不過這一數值仍比2000年以前高出不少,反映出我國行業間的工資收入水平總體上仍在拉大。

(揚速集團巴哈馬海島項目目前各項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中!在巴哈馬當地政府機構、合作團隊等協調配合下,海島項目動工建設已經正式啟動。)

3、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

自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農村居民還是城鎮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提升,然而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斷擴大。

中國居民間收入差距有多大?

總體上看,我國城鄉發展仍舊不平衡,二元經濟結構問題依然嚴峻,農村生產力水平長期低於城鎮,且戶籍制度對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造成了制約;同時,受限於農業本身的特點,農產品附加值要低於工業與服務業產品,致使農民增收相對緩慢。

4、不同地區居民收入

不同省市自治區由於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居民收入也大不相同。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為58987.96元,最低的西藏僅為15457.9元,僅比上海的四分之一略高,收入差距可見一斑。從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比較來看,東部地區的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高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2016年的數據顯示,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層面看,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1.39倍;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層面看,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1.56倍。

(揚速集團巴哈馬海島項目目前各項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中!在巴哈馬當地政府機構、合作團隊等協調配合下,海島項目動工建設已經正式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