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山陵没被日本鬼子破坏?

中山陵对日本有利用价值

日本知道孙文在中国的威望,所以十分注重利用孙文的影响,把自己说成是孙文的好朋友,还同意汪伪政府使用孙文的“国父”称谓,允许宣传三民主义,还说孙文的“大亚洲主义”与自己的“大东亚共荣圈”异曲同工。很多日本高官也去拜访中山陵。

汪伪政府也把自己看作孙文事业的继承人与捍卫者,颁布《尊崇中华民国国父致敬办法》,修订《谒陵规则》,制定《实现国父遗志祭告办法》,恢复了新街口被日军拉倒的孙文塑像,把北平的协和医院保管的孙文脏器标本移送到了中山陵埋葬。

据1947年陵园管理会的陵园建筑损坏情况报告,中山陵主体建筑被评价为10%,这么点损失很幸运了,也是多亏士兵们的舍命保护。当时日军士兵马渊细雄在《报道战线》里写道“由于中山陵为国民党的圣地,由军官学校的学生守卫,因此并未遭受大的破坏。”

虽然中山陵保存完好,但还是有一些装饰被日军破坏。最著名的就是那个被日军击穿的鼎,弹孔在下面,应该是日军从台阶下方开的枪,顶端的祭堂屋顶也有一点被破坏,不过不影响建筑安全。

中山陵占领后,日军在最顶端的祭堂里的汉白玉孙文塑像背后写了“亡国之父”四个大字。

陵园的其他建筑就没有主体建筑只伤了装饰那么幸运了

日军南京侵攻时,南京守军在各地与日军开始了南京保卫战,中山陵战役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役里,中山文化教育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办公楼、奉安纪念馆、永慕庐等被毁。

每到秋天就在网上红过一阵的法国梧桐项链上的明珠-小红山官邸(美龄宫),当时也处于中山陵战役里,多亏是钢筋水泥建筑才得以幸存。

奉安纪念馆收藏了很多与孙文有关的东西,其中最珍贵的是孙文亲手制作的一面国旗。因为纪念馆毁于战争,里面的东西全都下落不明。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山陵没被日本鬼子破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