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阎锡山在抗战中的表现?

小小狼王


阎锡山和他领导的晋绥军在1937年保卫山西的作战中拼尽了全力,只可惜由于此人根深蒂固的军阀观念导致作战方略极为局限,致使兵力占绝对优势且拥有地利条件的中国军队在山西战场打得极为艰苦。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继而向华北战略要地太原大举进攻。独占山西近30年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在玩弄了一系列亲日、反共、拒蒋的阴谋阳谋手腕后在日益逼近的日军刺刀下终于醒悟到当前最想吞并自己的是自己曾经在士官学校的同学、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现在又带领日军最精锐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

对此,一心将山西视为命根子的阎锡山下定决心死守山西。

他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以此来号召在山西举办军官训练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山西官员、民众、学生以及大量的华北各省爱国人士超过1万人的“预备军官团”,还把父亲留给自己价值90万元的遗产全部捐给了已经在绥远前线与日军交火的中国军队。

与此同时,阎锡山放下党派矛盾,积极邀请坚决抗战的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迅速进入山西。至太原会战前,云集在忻口和娘子关一线的各路中国军队计有中央军、八路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加上晋绥军总兵力达30—40万人,晋绥军占半数以上。

会战开始后,从血洒原平的196旅旅长姜玉贞、到扼守红沟顶住板垣师团的忻口中央兵团司令陈长捷(忻口主阵地南怀化失守、中央兵团司令郝梦龄牺牲后由陈长捷接替,主阵地也转移到红沟),晋绥军将士浴血奋战,毫不退缩。据统计,参战晋绥军部队共60多个团10余万人,会战结束后不足3万人。

然而,在军阀混战中拼杀出来的阎锡山在突如其来的抵御外侮面前,很难迅速扭转30年来所形成军阀思想,根本不具备指挥本来就成分极为复杂的各路军队的统筹指挥能力,其战略眼光也仅仅只盯在山西一隅之地。比如,在日军从平型关一侧进入山西、逼近五台时,阎锡山不顾各军将领反对,坚持放弃晋北广大地域全军集中在距离省城太原仅100多公里的忻口布防,结果不仅丧失了在集中兵力在晋北歼灭孤军深入之敌的良机,反而使己方军队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同时由于一再忽略八路军方面坚决主张以重兵固守娘子关的建议,等到日军向娘子关逼近时,足登草鞋、手持汉阳造匆忙上阵的川军和其他地方军部队根本难以抵挡,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后依然没能守住娘子关。

娘子关一失,这让在忻口战场付出近十万牺牲代价同时也让日军碰的头破血流的晋绥军主力和中央军各部一下子失去了继续抵抗的意义,最有希望遏制日军进攻的忻口战线随之化为泡影,整个山西正面战场的战局随之开始崩溃。

日军从娘子关突破后又一举夺取省城太原,继而又沿着汾河谷地南下。此时的阎锡山以及伤亡重大的晋绥军及中央军各部根本再难以建立有效的防线,最后在日军一路威逼下不得不渡过黄河退入陕西,从此直到抗战胜利,期间再也没有回到过山西。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阎锡山是山西的土皇帝,但是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对我党、蒋介石、日本三方面挤压,他所做的永远都是只挑利己方面。


阎锡山前期思想是特别的反共,他早期受苏俄商人影响。认为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两个极端思想,应该采用适中制度。甚至派出一个师的力量,支持蒋介石的“剿匪”政策。

不仅如此在山西境内,他还在思想、民众、军事、武力等多方面防共。甚至是以村为单位,设置各种反共措施。

然而1936年红军渡河成功,阎锡山方面告急,请求蒋介石前来支援。但是蒋介石援军来到之后,就不愿意再走。这时他又有了联共的想法,准备来制约蒋介石。


在抗日战争前期,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党与阎锡山建立特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我党人员作为阎锡山团体的一份子,在我党的思想贯彻下,比日本人进行抗争。此时阎锡山是拒蒋连共抗日的想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正式确立国共合作后,与阎锡山在山西展开抗日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阎锡山积极抗日。但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太原失守。

在这个过程中,阎锡山之前所建立军队,大部分被击溃。他将希望寄托于牺盟会和决死队,在他的努力下,山西的局面逐渐有所好转。一时间成为全国共合作,以及抗日的模范省份


当抗日战争在山西出现相持局面后,阎锡山看到我党势力发展迅速,又动了反共的心思。他开始鼓动部下反对新军,积极贯彻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反共的核心思想。

随后联合蒋介石发动晋西事变(十二月事变),虽然未能得逞,但是也标志着联共抗日的路子走到了头。我党为了大局考虑,与其进行谈判,最终让出了晋西北地区。

但是此时看到蒋介石无暇插手山西,我党的群众基础又如此雄厚。其准备把宝压在日本人身上,开始与我军展开对抗。而此举正是日本人乐意看到,双方一拍即合。


甚至是与日本签订合议,内容中要求其脱离重庆国民政府,但是阎锡山一直没有“落实”。但是也由原来联共抗日,变成了联日反共。开始进行肃清运动,大肆捕杀我党人士,其中刘胡兰就是死在阎锡山手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眼看日本越来越不行,阎锡山转变思想,其依靠日本为利用日本。又回到了开始时三方面抗争的局面,阎锡山开始偏安于晋西南地区。

当阎锡山得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与日军协商,要求其向阎锡山投降。之后阎锡山收留日伪残军,为其后来进行反共活动,留下充足砝码。

Δ阎锡山与家人

其8年抗战过程中,其抗战建树确实有。虽然与日军之间有过合流,但是并不是真心卖国。而是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偏安一隅。其治理下的山西,在当时算的上全国前列。


史之策


  阎锡山抗日老实说乏善可陈,但他搞的太原兵工厂对抗日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装甲汽车是具有装甲防护的轮式军用车辆,其特点为具有较出色的机动性能和不俗的防护,安装的装甲可在中距离上抵挡大口径机枪的射击,其火力也不薄弱,一般装备数挺重机枪,有的装甲汽车甚至安装了小口径机关炮,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战斗车辆。如果说起来二战时的装甲汽车,各位读者肯定想起来的是欧洲和日本的各类装甲汽车,但实际上,在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装甲汽车,并在战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战时日军装备的装甲汽车)

  装甲汽车在很早的时候便已进入中国,1924年,苏联援助给广州国民政府装甲汽车4辆,组建了铁甲车队,是为中国装甲汽车部队之始,经历了历次战争的洗礼后,装甲汽车因为其火力强大,防护优良(相对于当时的中国战场来说),得以逐步推广开来,除了引进国外制造的装甲汽车外,当时的中国军队也进行了自行制造装甲汽车,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所制造的装甲汽车。

  

  (山西制造的装甲汽车)

  1920年,阎锡山在太原兴办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山西近现代的军工历史便由此开始,除了传统的制造步枪,火炮等工厂外,有感于汽车在山西的使用增多,阎锡山于1934年在兵工厂内新设了汽车修理厂,除了修理汽车外,还在德国技师的帮助下制造装甲汽车。当时每个月可制造五六辆装甲汽车,是在进口的卡车基础上直接加装钢板改造而成,为了增强火力,除了车体内部的重机枪外,还在车顶安装了可旋转的重机枪塔,此外装甲汽车还携带冲锋枪,手榴弹,火力非常强大。阎锡山使用这些装甲车组建了一个铁甲汽车大队,不久之后,这些装甲车将成为中国军队战胜日伪军的利器。

  

  (太原兵工厂)

  1936年11月,在日军的指示下。伪蒙军和由土匪组成的“大汉义军”向绥北发起进攻,著名的“绥远抗战”就此爆发,起初中国军队获得小胜,但在百灵庙一带遭到伪军的顽强抵抗,战况陷入胶着,为了打破僵局,中国军队决定出动铁甲汽车大队。

  

  (参加绥远抗战的中国军队)

  11月24日清晨7点左右,在山炮营的支援下,铁甲汽车大队对伪军发起猛烈的攻击,虽然从未见过装甲车突击的大阵仗,但是伪军并不打算坐以待毙,很快就以集束手榴弹炸伤了几辆装甲车,但这种困兽犹斗的行为并不能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在步兵,炮兵,装甲车的协同攻击下,没有重武器的伪军很快便被击败,至上午9时半左右,伪军大部被歼灭,中国军队一举收复百灵庙全境,毙伤俘伪军多达一千三百余人,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仅子弹一项,就多达上百万发,而中国军队自身仅损失不足三百人。此战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故称此战为“百灵庙大捷”。参考资料:《抗战陆军武备图志》《中日装甲兵全史》


战争史


阎锡山抗战态度很坚决,绥远抗战是抗战的先声;太原会战是华北最精彩作战;坚持守土,克难晋西。

1、阎锡山与绥远抗战

阎锡山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在1926年与冯玉祥作战后,得到了山西的派生地绥远。自此就经营绥远,在当地屯垦、经济开发,军队也称为晋绥军。

在长城抗战后,日军逐步向西渗透,在绥远地区就是蒙古德王与李守信合作,妄图“独立”、“自治”。

在1636年底,阎锡山指挥晋绥军将领、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出兵粉碎其分裂企图,并取得百灵庙大捷。一时全国抗日热情高涨,大兵云集西北。

阎锡山在山西开始备战,准备征兵,实行非常财政,太原兵工厂开始日以继夜生产。

2、阎锡山与太原会战

绥远事件之后,阎锡山在1937年3月19日,纪念绥远阵亡将士。在7月9日,就通令各地驻军戒备,在太原开始疏散,在绥远赶筑工事。积极准备抗战,要知道这时候宋哲元还准备调停呢。

在平津作战失败后,晋绥军负责北线反击平津,开始固守晋绥作战。从天镇、大同、平型关,到忻口作战。

(太原会战)

在忻口阻击日军月余,在太原守卫数日。此战20余万齐装满员的晋绥军,伤亡过半。这是抗战中地方军绝无仅有的,也是仅有的以地方军为主力承担大会战的战役。

3、太原会战后的阎锡山

太原会战结束,1938年初阎锡山为策应徐州方面作战,反击太原,失败。临汾运城都丢失。中央军撤到了中条山,晋绥军已经被打残。

(克难坡)

这时候国府中央邀请阎锡山到陕西,建立天水行营,任行营主任。阎果断拒绝了,坚持克难坡,守土抗战。

总结:

抗战前阎锡山就有绥远抗战,抗战中太原会战即华北最精作战。在山西大部失陷后,阎锡山颠沛流离三四个月,多有感慨、多发时艰,体会国土沦丧之恨。而一有稳定之机,就以之坚持,多以讲话、训练、奔走,不闲不暇,唯爱斯土,不以寸离

总之,虽然阎锡山在抗战大局上犯过一些错误,但阎锡山抗战还是有功的。

参考文献:

民国阎百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如果阎锡山都能算作抗日勇士,那史论纵横就无话可说了!

阎锡山这个人在抗战中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坚持到没有投降的地步,所以,他比很多军阀都要强!

阎锡山的抗战功绩

关于阎锡山的事迹,纵横简短的介绍一下。阎锡山是在清廷时期到日本留学的人,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组织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从1911年一直到1949年一直主政山西达三十八年之久,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标准的地方军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阎锡山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参与对日抗战,为了抗日作战,阎锡山同意组织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和太原公认武装自卫队,并且给与武器。阎锡山之所以能这么做,与当时山西复杂的环境有关系。

一方面是民族危亡之时,令一方面是日寇进犯之心,当时日寇在占领平津后,有进一步向西侵略山西的打算,正是我军平型关大捷,给予日军极大的打击,而阎锡山的部队在抗战之时全无抵抗直隶,因此才决定成立上述两支新军。

可以说,正是这个举动,深刻影响了山西的抗战局势,可以说阎锡山在抗战初期还是有功的。

在抗战中两面三刀,左右摇摆

而阎锡山这个人,其实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权衡利弊,早年在太原辛亥革命时,就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起义军失败,他就会倒戈向清政府邀功,如果起义军胜利,那他就要夺取胜利的果实。

在抗战中也是如此,前期借助决死队联合我军,从而排斥蒋介石达到抗日的目的,后来又联合蒋介石反对我军,后来为了摆脱我军的威胁,认为日本侵略军事难以战胜,于是开始勾结日本对付我军。

1940年,全面抗战进入第二个年头,日本攻势已经放缓,这在阎锡山看来,和日本谈判的条件已经形成,与日本方面开始接触,并且签订《日阎停战基本协定条款》商定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阎通电脱离重庆国民政府,日将山西政权交阎并为阎军提供武器装备等。

当然,阎锡山并没有傻到直接做汉奸的地步,他对日本也是以利用为主,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已经出现式微,阎锡山深谋远虑,认为日军战败已是早晚的事,在1945年阎锡山在日本还没有投降之前,就开始积极准备收编日伪军的行为。

因此,阎锡山在山西的抗战,可以说,完全是为了自身的考虑,只要能够保住他山西的地盘,他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

阎锡山那种军阀式的自保行为,正是对我民族最大的伤害

其实,不止是阎锡山左右摇摆,就是宋哲元、韩复榘等都有这样的心思,他们都是标准的军阀,尤其是旧式的军阀,靠着个人阴谋夺取地方的政权,将其视为己有。心中全无国家概念。

张学良在面对日寇侵略时,坐拥三十万东北军竟然一枪不放退出东三省,实在是我国最大的耻辱;宋哲元的部队虽然打响抗战第一枪,在妄想和日本何谈失败后,真正到和日本硬碰的时候,却选择了放弃北平;韩复榘为了保存个人实力,害怕蒋过来接收他的地盘,竟然抵制中央军进入山东抗日,在全面抗战爆发之时,竟然还想着扳倒蒋介石,全无大局观念与意识。

阎锡山和他们的行为如出一辙,就是为了保存个人实力,从而主政一方,心中全无家国概念。对于军阀,我们一再放低评价标准,从原来的抗战算英雄,到最后,只要没投降日本的都算有骨气的,想想也是一种悲哀。

史论纵横认为,民国时期中华的溃败,实际上就是军阀割据引起,如果我们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局势断不会那样危机。


史论纵横


“老乡,如果你有一万亩地,你愿意捐给国家,以资抗战吗?”

“我愿意”

“老乡,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捐给国家,以资抗战吗?”

“我能不愿意么?”

“你一万亩地都愿意捐,为什么不愿意捐那头牛?”

“这个我真有,如果没有那头牛,我们全家是活不下去的...”

抗战中的阎锡山其实就那个老乡,只不过他拥有的不止是一头牛,而是整个山西。九一八爆发以后,山西因为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必然会成为日军夺取的目标。所以阎锡山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为了就是保住自己的山西。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鄙视阎锡山有私心,但是那个时候军阀的实情就是这样。他们也想抗日,甚至他们很多人和日军拼得你死我活,但是他们也想在这种乱世中保留住自己赖以生存的“那头牛”。正如阎锡山自己所说:

“事实上(中国)是个弱国,我们就拿上弱国的态度来处,总算自己认识自己。我们事实上是个弱国,反拿强国的态度来处,那就是自己不认识自己。自己认识自己是祥,自己不认识自己是不详。
但是弱国也有弱国的地位,若他人不留给弱国的地位时,我们亦只有拼命。我们守土抗战,就是要保持弱国的地位。


所以早期的时候阎锡山是能够和大家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也的确以民族大义为重,老老实实的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抗战。那个时候的山西战场可是全国的“模范战区”,阎锡山也是全国上下公认的“抗日英雄”。

1936年9月18日,阎锡山成了牺牲救国同盟会,并亲自担任会长。“其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不分贫富,不分性别,联合起来,抗战到底”的呐喊在当时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涌入太原,加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在日军进攻华北之际,阎锡山组织了内长城的防御作战。东起娘子关,沿着太行山进行部署,以阻击日军进攻。毕竟日军还是实力占有优势,双方力量差距很大。即使阎锡山率部顽强抵抗,南口、大同战役还是失利的。


为了保卫自己的老本营太原,阎锡山组织了忻口会战,将晋绥军的全部家底都用上了。

当时中国参战的有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0万人,飞机30架。

日军则有7万人,坦克150辆、大炮共350门,飞机300架。

当时国共配合密切,阎锡山甚至把自己的10个团交个八路军指挥。当时作战异常顽强,204高地曾经一昼夜敌我争夺13次。忻口会战最激烈的时候,从佛晓到黄昏一共损失了11个团,平均一个小时损失一个团。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琪、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延珍均英勇牺牲。

当然阎锡山的晋绥军损失是最为惨重的,伤亡达到了十分之六七。23天的忻口会战,日军伤亡2万人。它是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为激烈、最为持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正是由于阎锡山在山西的英勇抵抗,使得日军“一个月灭亡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迅速破产。


不过抗战进入相持阶级以后,阎锡山又开始打起自己的算盘。当时八路军从3.4万人发展到16万人,而自己却丢掉了大半个山西,阎锡山对此是非常忌惮的。所以他说“二战区削弱了,只有共产党、八路军发展起来了,我们要自谋生存之道”。

这个时候的阎锡山又成了那个时时刻刻惦记自己那头牛的老乡了。谁也不能打他那头牛的注意,连他自己的同胞也不行,毕竟自己还要靠着那头牛养家糊口。

所以,他成了那个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男人,“既抗日又和日,既亲蒋又反蒋,既联共又反共”。

不过总体而言,抗战初期的他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令国人称道。后面虽然有很多小动作,但是没有越过降日的红线,功还是大于过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个人感觉阎锡山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军阀,他只关心自己的地盘,虽说算不上一个民族英雄,但是至少至少他保护自己的地盘,不像张少帅。总体上来说是守土抗战。


在抗战初期,阎锡山没有增援败退的26军,在抗日态度上也不积极。阎锡山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和日本政要关系也很密切。辛亥革命后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在逐渐控制了山西以后,袁世凯和段祺瑞都曾经想除掉阎锡山,但是阎锡山靠着自己八面玲珑的手段,一直游刃有余。在中原大战时他和冯玉祥组成反蒋联盟,但是由于东北军的入关,反蒋联盟迅速瓦解。阎锡山宣布下野。

阎锡山逃到日军控制下的大连,在日本人的暗中帮助下他又回到了山西。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阎锡山和日本关系密切。他们的关系也很默契,故不招惹。阎锡山的底线是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自己的地盘。所以对西边的红军控制的地区是反对最强烈的。就这样山西四方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用阎锡山的话说就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个都不行。”


1937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阎锡山的舞再也跳不成了。华北吃紧,蒋介石认为如果山西有失,将是非常严重的。他邀请阎锡山到南京会谈。蒋介石说到:“我不怕日军在南方打,也不怕日军在北方打。唯一的担心就是日军在山西打,如果日军从山西进入陕西,然后再打四川。这就是当年蒙古灭亡南宋的路线。如果四川有失,东南难保。”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当时的中国实力全部在东南,如果四川有失,那么日军就可以对东南形成合围,写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敦克尔克,但是到那时候中国军队连撤退都没地方撤。

所以蒋介石希望派30万中央军进入山西,但是阎锡山怕被蒋介石架空,坚决拒绝。阎锡山信誓旦旦的保证:“晋绥军有能力阻挡日军。”回到山西后,阎锡山就开始大量扩充军队。晋绥军总兵力30万,日军在华北有16万。但是战斗力是不能通过人数算的。


阎锡山提出守土抗战,只要日军不进攻山西,阎锡山也不干涉日军。事实上当时的军阀都是这种心理,镇守河北的宋哲元和镇守山东的韩复渠也是这种心理。但是阎锡山和宋哲元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韩复渠就有些不地道了,因为和蒋介石闹矛盾就放弃了整个山东。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回答过,很多人说责任在蒋介石,我个人觉得,无论责任在谁,保护地盘是一个军阀的底线。

不过阎锡山虽然没有同意蒋介石入晋,但是同意红军入晋,因为红军人少构不成威胁。虽然山西进行了激烈的抵抗,这有一些不错的成果,但是战略上的部署还是有些失误,日军绕过中国军队的层层布防,很快进逼太原城下。太原会战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会战,日军动用了14万人,进行两个月的激战才夺取了太原。虽然山西大部分地区落入日本之手,但是山西地形复杂,阎锡山撤入临汾,很快便和日军形成长期对峙。直到抗战结束,山西也没全部沦陷。阎锡山至少也做到了守土抗战。


渔耕樵读


阎锡山又称阎老西,执掌山西达38年。山西至今流传着许多阎锡山的故事。比如阎锡山把山西经济发展的不错的时候,修铁路故意把铁路修的窄,只能让山西的火车走。山西人对阎锡山治理山西的功绩还是十分肯定的。

抗日战争中阎锡山前期表现还是很好的,后来1940年以后,属于口号喊的响了。阎锡山面对日时提出来“宁在山西牺牲,不在他乡流亡”的口号。忻口会战,阎锡山伤亡惨重,但是同样痛击日军,阻击日寇南进。后来配合八路军完成了平型关大捷。



与日寇的血战,兵力的伤亡使得阎老西害怕了,山西也丢了大半。阎锡山怕自己的兵被打光。因为据统计忻口会战阎锡山晋绥军伤亡达10万。这与“修铁路”的传闻一样,阎老西有点扣,有点自私。所以他开始与日本谈判,要枪要炮,然后投降。日本则要他先投降,再给枪给炮,所以一直没谈拢。但是阎锡山还是和日本商量好,只要不打山西,就一同对付解放军。阎与日军夹击抗日根据地,这和汉奸无异的行为为人所不耻。




红雨说历史


从1911到1949年阎锡山担任山西都督长达38年,作为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几乎把一个军阀割据一方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他牢牢的掌控着山西,甚至将山西的铁路都修成窄轨,将山西经营的滴水不进。

1936年,红军东征,一万红军把十万晋绥军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乘机派5万人进入山西。,阎锡山在抗战中忽而联共抗日,忽而联蒋拒共,忽而联日剿共,可以说是长袖善舞。


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简称牺盟会,并获取阎锡山发给工人冲锋枪500枝、步枪2500枝等武器,10月牺盟会已经基本成为我党的外围组织。 据不完全统计,至1939年夏,牺盟会领导下的各界群众救国会会员已发展到250余万人,他们团结着近千万的工农大众,投身于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到1939年底,山西全省105个县中有70个县的县长由牺盟会特派员和新军干部担任,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大抗口民主根据地,在人、财、物上获得了补充,使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力的支持了抗日战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阎锡山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曾亲赴雁北前线指挥军队迎击日军。阎锡山曾下令坚持“守土抗战”并命令雁门关外各县县长“死守县城,存亡与共”。在阎的领导下国共密切合作,取得了雁门关大捷,奇袭阳明堡,平型关大捷等胜利,9月忻口会战爆发。阎锡山的晋绥军、卫立煌指挥的中央军和共产党的八路军,相互配合,对日寇进行那顽强的抵抗,也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但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太原失守。


阎锡山多次调停地方军阀与南京政府关系,极力倡导统一抗战。阎与冯玉祥、李宗仁等人曾联合反蒋,但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他却是呼吁各方“尊崇中央”、协力抗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两广事变。阎始即持劝止态度,他强调全国要精诚团结,统一对外;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阎氏责备张、杨“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为”.要他们慎重考虑如何处置善。


1939年12月联合蒋介石发动晋西事变,及日寇大举进攻基本结束,山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阎锡山眼看着日本占领了山西,共产党在山西敌后的影响力也迅速扩大,阎锡山开始感到不安。其准备把宝压在日本人身上,甚至与日本签订合议,内容中要求其脱离重庆国民政府,但是阎锡山一直没有“落实”。但是也由原来联共抗日,变成了联日反共。开始进行肃清运动,大肆捕杀我党人士,其中刘胡兰就是死在阎锡山手中。

1940年日本攻势放缓,阎锡山与日本方面开始接触,并且签订《日阎停战基本协定条款》商定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阎锡山脱离重庆政府,日本为阎锡山提供武器装备等等条件。甚至阎锡山与日寇开始进行了所谓“安平会议”。

1945年当阎锡山得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与日军协商,要求其向阎锡山投降。之后阎锡山收留日伪残军,为其后来进行反共活动,留下充足砝码。


其8年抗战过程中,其抗战建树确实有。虽然与日军之间有过合流,但是并不是真心卖国。而是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偏安一隅。其治理下的山西,在当时算的上全国前列。

“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合法。” 就是他在抗战中表现最佳总结。


美丽青春您真痘


作为从小听阎老西故事长大的山西人,我给你讲讲阎锡山是怎么抗日的。

阎锡山这个人,很有才能,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先后把势力渗透进入山西的冯玉祥张学良蒋介石都没能多去阎锡山这个“山西王”的宝座。


对于阎锡山的抗日,我简单归纳这样几点。

1,二战区长官尽心尽力。

作为二战区长官,领导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的山西方面大佬,阎曾亲赴雁北前线指挥军队迎击日军。阎锡山曾下令坚持“守土抗战”并命令雁门关外各县县长“死守县城,存亡与共”。

从1937年八月底,到11月初,二战区国共密切合作,取得了雁门关大捷,奇袭阳明堡,平型关大捷等胜利,23天死守忻口,重创日军。在阎锡山领导下,陕西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模范区。

2,三颗鸡蛋上跳舞,临深履薄。

1936年,红军东征,一万红军把十万晋绥军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乘机派5万人进入山西。于是,阎锡山在抗战中忽而联供抗日,忽而联蒋拒共,忽而联日剿共,可以说是长袖善舞,机关算尽,最终也保不住山西这块地盘。


3,牺盟会决死队立功无数。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于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到这年十月,牺盟会已经基本成为我党的外围组织,领导人有哪些自行百度。

1939年夏牺盟会和牺盟会的新军已发展为 50个团,约5万余人;在山西的7政区中,有 5个行政区及其所属县的政权由牺盟会掌握,在 105个县中有70个县长由牺盟特派员(共产党员)担任。

有了牺盟会,山西的抗日战争才牢牢掌握在我党手里,从此,日军再也不能攻破黄河防线,开启川陕计划。这里面有阎锡山的一份功劳。

4,阎老西迷信怕死。

阎锡山抗战期间,因为迷信有几件小事很有趣。

蒋介石要来山西视察,阎锡山特意把迎接地选为介休,意思是让蒋介石休息退休。当时人们都说阎老西真小气。

太原被占后,二战区司令部迁往陕西洛川,阎锡山觉得这是让我闫百川(阎锡山字百川)日落西山。于是二战区司令部迁到了宜川县秋林镇——宜川,这是闫百川的福地啊!形势好转,阎锡山又迁往黄河对面的吉县南村坡。南村坡——这是“难存伯”,这是让我阎伯川存不下去啊!于是又改名为克难坡,激励大家克服困难抗战必胜。

去壶口瀑布旅游的话,记得看看黄河两边的这两个二战区司令部,买点好吃的吉县或者宜川苹果回去。去年我去壶口瀑布,堵车没进去,买了两箱苹果回去,很好吃。

在我们山西,太多阎锡山的故事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