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1、浙东文化兴起

唐宋以后,尤其是在南宋迁都杭州之后,中华帝国的经济中心也随之南移,宁绍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以儒家教育为主的浙东学派在宁波有了很大的发展,宁波的月湖一带成为大儒们聚集之地,著名的五先生(杨适、杜醇、王致、楼郁、王说和淳熙)和四先生(杨简、袁燮、沈焕、舒磷)讲学数十年。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浙东学派 谈经论道

从此,宁波的文化面貌焕然一新,各地大大小小的书院和藏书楼,如雨后春笋般从宁波这块土地上长出来。宋代的甬东书院和明代的藏书楼“天一阁”,就是宁波文化教育兴盛的历史见证。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天一阁

在注重程朱理学为主儒家正统文化,浙东学术演化出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对宁波各个阶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底层社会,都提供了一种宁波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推动力。因此,宁波溪口出生的蒋介石,深受这种文化的熏陶。

2、推崇孝道

1887年10月,蒋介石出生自宁波奉化县溪口镇,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18岁时学习王阳明、曾国藩的性理之学。正统的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蒋介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曾国藩(左) 王阳明(右)

孝道,备受儒家文化的推崇,是其文化的根基。在宁波地区,孝道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孝子无立足之地。1922年6月,蒋母去世后,蒋介石不仅亲自挑选墓地,并在蒋母墓地下侧为自己预留了墓地,以示死后 “长伴母灵,侍候永久”。

蒋介石本有个弟弟,名叫蒋瑞青,夭折时才4岁。蒋母为蒋瑞青举行冥婚,并要求蒋介石将其长子蒋经国过继给蒋瑞青。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蒋母要求蒋介石把蒋经国过继给弟弟,虽然这种做法不符合族规,但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蒋介石还是遵从了母亲的心愿。传宗接代、血脉延续体现了蒋母的传统思想,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愿成全了蒋的孝顺。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蒋母墓地

3、重视家族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修订家谱是为了光宗耀祖,进而提升家族凝聚力。在寻根的同时,激励家族后辈认祖归宗向榜样看齐,一步一步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梦想。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浙东的溪口小镇,到国家元首,蒋介石似乎对家族、乡党的重视超乎寻常。发迹之后,蒋介石热衷于修家谱和族谱,不但修了蒋氏宗谱,还修订了母亲王氏的族谱。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占领其溪口老家,蒋氏族谱在蒋经国的一手安排下,从溪口一路辗转到江西,最后送到陪都重庆。蒋介石看到族谱仿佛感受到祖先的教诲,每天看了又看,竟有废寝忘食的魔力。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蒋介石一家

1948年6月,蒋介石在南京撰写《为武岭蒋氏宗谱手书先系考序》,全文追根溯源,脉络清晰,不仅清楚交代了溪口蒋氏一族的历史和迁徙,也阐述了修谱过程中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即使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夕,蒋介石下野后也心里牵挂这份《武岭蒋氏宗谱》,这份蒋氏宗谱在他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从小镇青年,到国家元首,解密他身上的传统文化密码

武岭蒋氏宗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