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二十年后谁去种地?

童1474156


我也来简单说点看法。

我在1975年到1977年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2002年到2005年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大集体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我都和农村、农业、农民有过深切接触。我深知,农民对土地的一往情深,对土地的热爱。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话不是一般的说说。

但是农村的现实使这个命题显得十分沉重。

从我身边说起。我家三弟一直在农村。自己种植有将近20亩地。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他的收入。总体上看,在小农经济的模式下,种地,主要是说种粮食作物,维持一家温饱绰绰有余,但是积蓄不多。如果风调雨顺,每亩地每年净下来大约有500-1000元的收入。如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辣椒果菜,收入会高一些。但是要达到小康生活还是比较难。前些年计划生育罚款,盖房子,买农用机械,除去这些大项开支,剩余不多。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不足以支撑农民快速走上小康生活。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了,城市化和国家的高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进城务工、增加收入的机会。全国亿万农民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进城务工,既为国家的大发展贡献了劳力和聪明才智,也为农村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境遇,也使大多数农民通过“打工”而摆脱了贫困,继而走上富裕,过上了美好生活。由此,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越来越淡漠。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打工”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而成为新一代城市人。

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一刻也没有放松,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致力于关注“三农”。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国范围的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要摸索一条农村快速发展,快速实现小康的路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虽然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距离找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还很远。直白一点说,农村仍然在小农经济的圈圈里徘徊,距离现代农业绝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问题的。

综上所述,农村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的地方。青年农民立志于建设新农村的创业冲动越来越消退。

二十年后谁来种地?二十年后我估计已经不是种地这个叫法或者概念。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势必是土地大流转,一批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探索中发展成熟,新科技带来新农业发展和经营模式,农业将更加科技化,机械化,农业和工业的联系和融合将更加紧密,未来的农业将以崭新的姿态,崭新的业态向我们走来。所以,一言以蔽之曰:未来的农村将比现在的城镇更有创造力,更有生命活力,更有美好的未来。我们还用担心谁来种地吗?








用户6516758918牛平生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0年后谁种地?



现在农产品价格低迷,种地不挣钱,农民如果所承包的一亩三分地的责任田来养家糊口,这是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支,何况还有孩子的教育、养老等问题开支。所以农民必须出去打工,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社会形势所逼迫,当然也有个人创业,但毕竟是少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待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种地,更何况在去年10月份国家表示,农民的二轮土地承包地到期,再继续延包30年不变,也就是说农民的承包土地最早到期时间为2057年,还有接近40年的时间,所以在这40年当中,土地经营权也就是农民所有,也就预示着土地,必须有农民种植。

题主说的再过20年,谁来种地?当然是农民,别说20年,再过50年,甚至100年,依旧是农民种地,这就是农民的命,有史以来皆是,这一点毫无置疑!题主说的所谓专家种地,这是不可能的。


总之,2018年有2、7亿农民工外出打工,然而土地依旧是种植,而未被撂荒,因为农民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只有土地,才能保证农民衣食无忧,这是国家之福,更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宗元


感谢头条和悟空问答推送了这么一个具有远见的问题!

作为一名一直关注三农的高校教师,这些年我也在思考该这个事情。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农业为国之根本,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作为世界第一的农业国,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工业、服务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我们的父辈,有很大一批人,还在从事农业工作。而年轻人,大多数都往外发展,很少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农业工作,对于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会问:20年以后,谁来种田。

其实,这个问题大家不必担心,现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发展策略,对于“三农”问题,国家注入了很多心血。比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扶贫开发等。

同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土地流转问题,现在农村老龄化比较严重,年轻的劳动力都集中在一线二线的沿海发达城市。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集约化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者,比如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逐步实现土地流转。通过流转土地,农民可以把自己拥有使用权的耕地流转给别人,得到相应的报酬,其实现在很多新农村已经在开始大规模承包,少的100亩,多的上千亩。这样村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户拥有使用权、新型农业经营者拥有经营权,可以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从前景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年以后,现代化农业体系将会全面建立,农业生产将会更智能,会形成一种超出之前几代人梦想的机械化种地的智慧农业,相比20年以前的耕种方式,效率更快,收入更高。

不从政策层面分析,我国历来对于农业都有很多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这些利好的政府补贴及优惠政策,将吸引不少投资商进行农业投资,给农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政府对于粮食价格会进行调控,粮食保护价能够保证农民一年下来收入客观,不亏损。对于过剩粮食,政府采取收购措施,化解农民手里的库存粮食。

所以,不用担心没人种地,20年以后,农业只会越来越发达,到时候一批批的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扎根农村,干一番事业,带动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欢迎关注农业的朋友们就此问题与我展开交流,谢谢!


童桐同学


不用担心,不管多少年后,农村土地都肯定会有人种的,即使你不去种,国家也不会眼见着让土地荒废了。当然,如果科技已经发展到人们不需要依靠粮食来维持生命了,那有可能土地就会另作它用了。当然,这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产品不可能完全有赖于进口,国家肯定会有所规划,有所举措。相信,二十年后,农村土地不仅有人耕种,而且还会朝着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

虽然这几年很多村子几乎都是整村整村的人在外打工,农村荒地现象严重,这会给很多人一种“无人耕地”的错觉。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现象。随着一系列的帮农助农政策的出台,很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都已陆续回乡创业,也吸引了很多城市人员去农村创业。

不过这几年我国农村种地农民的构架确实是在发生着变化,原本作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传统农民,随着年龄增大,老年化的他们正在逐渐退出农业生产领域。

将来撑起未来农业的新生代农民主要会有以下这几类。

1、进城打工的返乡农民

这部分人在青壮年时期进城打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人有了足够的资金,想趁着国家在农业上的利好政策,回乡创业;一部分人是因为在城里打工没有前途,生活成本又高,在城里生活不易,不如回到知根知底的农村,拼一拼。

不管是哪种人,这批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农业基础,又由于多年在外打工的经验,有阅历,有见识,有的还有充足的资本,回乡后一般都会进行一些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

再有一些是年龄大了,从农村返回城市养老,过自给自足的生活,零零星星的土地就由这批人种植了。2、知识型农民:这其中有大学生、科技人员、还有退伍返乡军人。

相比于上一类农民,这类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再加上扎根到农村,进行田间地头的实际经验的积累,这批高素质的农民正在成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

3、新型职业农民:这部分人主要来自于工商企业主。

一些企业家们瞅准了农村的这个大好市场,在农村注入大量的农业资本,用新型的农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引导着中国农村农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发展。 而且这些企业主们还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产品加工资源,可以将农业生产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陌上花开且缓归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二十年后谁去种地?这个问题很实际,说的就是当下农村的真实现状,小编是个八零后,父辈都是六十好几七十岁的人了,当我们的父辈百年以后,这个问题更显突出。

小编以为,这个地,不是广大农民青年不想种,是社会的发展,严重的阻碍了农村青年的种地积极性,这也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一个困扰社会成长的主要问题。现实是,没有农民生产种地,以后的人吃什么。农村青年在家种地,靠着种地那点微薄收入,拿什么养活妻儿老小。


现在,我们的父辈己经干不动了,无人接手,以前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良田,随着父辈的老去而逐渐荒芜,是中国农业之痛。

可能有人会说,以后会出现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新农人,今后农业的生产就靠他们了。小编想说的是,这种机械化种植的,只适合比较平比较大的田块,像农村那种一分二分地,层层叠叠小块梯田模样的田地,机械化怎么去生产,怎么劳作,如果单靠人力,那不又是走老路了。有许多东西看起来好理想,实际操作还是会有许多问题的。


中国未来农业的出路,小编认为只有象袁隆平院土所说的那样,应该把国家补贴石油的钱全部补贴到农业中来,提高国家粮食收购价到2元每斤左右。小编个人认为,2元每斤的收购还是太低,必须提高补贴到4元或5元,农民只有在自家门口,能靠种地,实实在在能安居乐业了,才不会再外流,才能有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不了这些现实的问题,农村的衰落,只会更一步加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建议、意见,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2576


您好,20年后的地可定还是要农民种的!只不过那时的农民已经和现在的农民完全是两回事儿。

千百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是“小农经济”,知道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社会!

农民在我国一直被当成是一种身份而存在数千年,而20年以后农民将会作为一种职业农民而存在,种地仅仅只是一种职业(就像是职业运动员)一样。而且那时候的职业农民还是一个小众高薪的职业,人们会一改以往对农民的看法,而纷纷愿意去从事这样的行业!在今天的美国,农民是有钱人的象征。长期以来,国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总以为农村的土地离开了农民就没有人去耕种!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担忧,没有人去种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是有利的,这样可以加速我国的农业产业转型,更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从质量进而产值方面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骏景农业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我觉得这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向。我要从三点阐明我的观点:

1.农民外出务工,把地交给少部分人去种,而实现产业化种地,这样即节省了成本,又能提高产量,然后把农产品进行各种渠道销售,比如开办深加工工厂,这样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和吃饭的问题,使劳动力的使用合理化、价值最大化。


2.农民外出务工,不仅仅能获得劳务,而且能够学到技术,开阔思维和眼界,这样更能够促进农村建设,使城乡在文化、生活、观念等各个方面距离缩短,从而整体上提高全民素质。

3.中国地少人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巨大,那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模式必将被淘汰,闲置出大量的劳动力是必要出现的现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这种矛盾。


我是焱垚


二十年后新型职业农民去种地!小编不用担心,这二十年中国人民要为实现工业2.0而奋斗,有人说进口粮食就是让别人掌握了命运,那反过来说,你的制造业大国强国地位,是不是也掌握了别人的命运?其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解决7%耕地养不好20%人口这一最大不平衡矛盾。将工业品走出去将农产品请进来,这就是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带一路!要知道,几十年追求单位产量的结果,化肥农药添加剂的超量生产和使用,中国的土地和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休耕养地恢复绿水青山,除了为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并迈向强国腾出环境压力空间,也为自留种产品的回归创造条件。相对而言,不依赖种业化肥农药添加剂的自留种产品种养,更适合底层农户,国家推行的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一个重点,就是围绕怎样将这些高品质的土特产品送到消费者餐桌!


自留种产品供消联盟


不管多少年后,只要是种地的人,就是农民,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农民是最底层的收入者。也是底层人士。有很多人,把农民抬的那么高,为什么都不去农村种地呢?包括农民自己的孩子,都不想当农民。


笑看人生185399358


我觉得种地的问题国家也会考虑的,粮食安全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事。总会有办法的,大面积撂荒的问题不会发生,以后种地的人少了,地会向一部分人手里流转,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批的农民被解放出来。土地流转也是国家在探索的一条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用太忧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