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山东首富邵仲毅申请公司破产,你怎么看?

雨下青茶


结合最近的金融会议谈一些个人看法。晨曦集团的破产当然有邵仲毅企业决策的失误,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但我个人更想谈的是为什么在2016年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还是山东首富,短短两年的时间就破产呢?

一、银行的抽贷是压死它的最后稻草。

我想本案例是金融工作会议都再三强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最生动的案例,也是为什么强调疏通货币信贷传递机制,为什么要进行放水等最真实回答。银行为了自身风险的考虑,为了自身利润最大化,减少放贷也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指责,但是发展基础如此良好的民营企业都无法获得贷款,其他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难道民企就不能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吗?这样的企业破产有其该破产的地方,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应反思我们的金融环境。

二、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必然带来高风险。

去杠杆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训。在负债面前,人性如此,最直接的例子是我们信用卡消费,借贷后我们总认为别人的钱花起来不心疼,等还款时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借贷这么多,发现自己还款出现难题。企业也一样,在自己发展良好的时候,不断的加杠杆,不断投资,当经济出现变化,销售不畅时,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资不抵债,从最风光出跌入深渊也就短短两年。这是深刻的一课,市场经济里要保持适当的债务比例。个人理财也是如此。

三、信用大于天。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民营企业之所以面临融资难题,是由于自身的信用在银行这里不被认可,为什么国企有的债务比例更高却可以得到银行贷款,恢复造血功能,起死回生,因为背后是政府信用背书,个人信用无法与国家信用等同。所以,民企真的很难。我在此呼吁国家应尽快建立信用体系,国企也好、民企也罢不是看与政府的远近,一视同仁,统一的信用考量指标、统一的信用公开,让银行通过企业的利润和经营能力来自主选择,政府不应该插手去所谓的救助,救助的结果是民企不满意自己得不到贷款,国企得到了还是效率不高,最后国家信用在丧失,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成为当下需要审视的问题。

更多独立思考,关注“雨下青茶”,你的点赞就是我不懈的动力!


雨下青茶


邵仲毅又被称作大豆之王。作为民营企业,邵仲毅的晨曦集团官网显示,其核心业务为石油化工,粮油食品加工,集团贸易,文化旅游。

从业务范围上就能看出,石化,粮食,贸易至少这三方面对资金的依赖都很强。而根据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2018年7月16日,山东晨曦集团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该院申请破产重整。经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查明:这家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的民营企业现在已经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是说,晨曦集团没有钱还债。

那么,钱到哪里去了?

前些年,晨曦集团最牛逼的是大豆业务。作为曾经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民营企业之一,2012年,该集团共进口大豆551万吨,占到全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44%。为何这家两年前还风头无限的公司沦落到今天申请破产的地步?其实有迹可循。

在晨曦集团官网上,发布时间为2017年3月11日,标题为《人大代表邵仲毅为实体经济疾呼 力挺郭树清改革银行业》的文章中曾记录邵仲毅的原话:

“2013年,银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团190亿元流动资金,使得企业一度面临非常艰难的境地,当时还是山东省省长,现在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亲自出面多方协调,才为我们争取到一线生机。”

这篇文章的表述为,晨曦集团经历的是刮骨之痛。邵仲毅在文章中表示,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但我国的实体经济却长期以来遭受着“贫血”的紧张困扰。

2014年,晨曦集团就曾因资金不足而缩减业务量。2015年,受贸易融资风险的影响,晨曦集团资金再度紧张,制约其生产经营。为此,日照市莒县曾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调用过桥资金,协调授信银行扩大投放,以期帮助这家资金屡受限制的民营企业。这意味着,资金困境至少是制约晨曦集团正常运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晨曦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银行可以说掐住了他们的资金命脉。当经营形势好的时候,大型民营企业可以比较轻易地放杠杆,加大投资,多做业务;而当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业务被迫收缩,银行更加不敢贷款,进入恶性循环。

此外,晨曦集团的另一项核心业务是石油化工。2016年,该集团整体销售收入为432亿元,石化企业的产值就达到168.5亿元。该企业在石化方面的家底儿也很厚实。其官网的描述为:共拥有350万吨/年重交沥青、140万吨/年催裂化、100 万吨/年延迟焦化、25 万吨/年气分等等20套化工及精细化工生产装置。2006年,晨曦集团获批商务部颁发的燃料油进口资质,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成为目前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晨曦集团也曾试图加大扩张石油化工产业来补足资金链的完整。有内部人士透露,晨曦曾投资30多个亿在各地建设石化项目。按照邵仲毅的想法,三年内项目能够全部建成投产,到时候销售收入过千亿,银行资金问题也可一并解决。但事与愿违。项目还没建成投产,银行就一再抽贷,导致许多项目不但没法开工,每年还要偿还大笔贷款利息。2017年2月,时任日照市政府副市长李峰在调研企业融资风险化解工作时表示,“重点帮助晨曦集团做好原油进口和加工复出口工作……”

而从行业角度来说,地方炼油厂正在整体亏损。据路透社6月下旬报道,40%的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状态。有数据显示,6月份地方炼厂每处理一吨原油就要亏损300元人民币。地炼行业大面积亏损和银行频繁抽贷,对于期望通过石化产业来重整河山的邵仲毅来说,无疑雪上加霜,最终压垮了这家曾经的山东首富。有消息称,董事长邵仲毅所持21000万股早已悉数质押,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提请破产重整。

根据这份民事裁定书,莒县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七条第一款、第七十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对申请人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此外,当地法院还对晨曦集团子公司、申请人山东海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合并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另,据坊间传闻,截至2016年年末,晨曦集团银行表内表外占用银行的信用敞口在200亿元左右。与晨曦集团及其子公司有贷款的银行在30家左右。


济南时报


2016年还是山东的首富,2018年就破产了,这样的消息,告诉谁都不会相信,但是,确实发生了,那就是曾经很是辉煌的山东晨曦集团。

不过,在这个什么奇迹都能发生的年代,一家企业破产,真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尤其是那些扩张速度极快,且都是依靠负债扩张的企业。唯一不会出问题的出路就是资金链不断。恰恰是,这类企业资金链最容易断,也最容易爆发风险。对晨曦集团来说,起步还是比较好的,发展也不错。但是,过高的债务,只能是在市场供求关系比较比较平衡的状态下维持,供求关系一变化,资金链一断,企业运行必然出现问题。

可不,晨曦集团的发展轨迹就是如此,就是没有能够按照规律发展,而是依靠过度负债扩张。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走向绝路。


谭浩俊


1.贷款做生意不靠谱,据说是银行抽走了资金,资金链断了自然就玩不起来了。

有句俗话叫: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做生意。

累死你去银行贷款去开个门面,成功了,再贷款开100个门面,突然银行收走了资金,资不抵债,入不敷出当然就倒闭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