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和旋鈕、可拆卸電池不同,Home 鍵還不能算是一個被拋棄的設計——它依然活得好好的,存在於數以億計的智能手機上,或許就包括了現在你手裡的這部。

但我們都知道,留給 Home 鍵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當蘋果決定發佈 iPhone X 的那一刻,這家科技巨頭的態度就已經十分明確:帶有 Home 鍵的 iPhone 註定是過去式。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 圖片來自:The Ringer

在初代 iPhone 剛剛面世的時候,大多數電子設備還並沒有養成向蘋果致敬的習慣,那時市面上常見的黑莓和摩托羅拉手機還配備著全尺寸鍵盤,更多的是九宮格按鍵,哪怕是之後用上了電阻觸摸屏,諾基亞也好歹會設計三四個按鍵放在屏幕下方,這些都和 iPhone 毫無相似之處。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但大環境改變得很快,如今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正面只帶著一顆按鍵的手機,也並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反人類的設計。只不過當你手握當今集成度最高的電子設備,若無其事地按下 Home 鍵返回到主屏時,可能並不會去思考,最初蘋果為什麼要給 iPhone 做一顆 Home 鍵?而十年後的今天,為什麼我們又要和它匆匆告別呢?

多點觸控屏和實體按鍵,註定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對於發明了 iPhone 多點觸控屏的人來說,按鍵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必要存在的東西。

故事的開頭始於一位名叫韋恩·韋斯特曼(Wayne Westerman)的電機工程研究生,按照原本的計劃,韋恩應該會投身到更有未來感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上。

不幸的是,他在唸大學時就患上了肌腱炎,據說這是一種重複性的過度疲勞損傷,所以每當他在寫論文時,雙手會慢慢開始疼痛,然後他只能在電腦前休息數小時才能繼續工作,而有時候疼得厲害,他連一頁論文都打不下去。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我再也受不了按鍵了。”韋恩後來是這麼說的。正因為有這樣“切膚之痛”,他決定去尋找物理鍵盤的替代品,並和朋友創造出一種“零施力”的手指敲擊方式,加上以前有彈鋼琴的經驗,這也啟發他致力於研究出一塊既能單一敲擊,又可以像演奏樂器一樣識別多個點的觸控板。

最後,韋恩成功依靠這塊手勢觸控板打出了三百多頁的論文,這也成了他最有力的研究成果展示。2001 年,他與自己的導師開設了名為 Finger Works 的新創公司,嘗試用這套研究幫助更多手部失能的人。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 圖片來自:Wired

但很顯然,新興技術總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包括 IBM、微軟、NEC 在內的大公司都曾對這項技術抱有興趣,而最後則是蘋果悄聲無息地收購了這家公司,隨後蘋果的交互團隊簡化了原本的手勢資料庫,並拿去給喬布斯展示。這些都是 iPhone 原型機出現之前就已經發生的故事。

所以,就和所有針對小眾群體再到面向大眾用戶的普世技術一樣,多點觸控屏的出現並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建立在無數人的汗水和點子上的。以前屏幕僅僅是顯示內容的載體,而現在,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拿出手指按上去的操作,看看屏幕中的元素是否會隨著手指的移動而產生變化。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 圖片來自:Wired

這種基於觸控屏的交互如此自然,以至於 iPhone 剛亮相時,鮮少有人會把焦點放在底下的實體按鍵上。當時還有人發出質疑稱,為什麼有了觸控屏,還要再做一個實體按鍵?

蘋果最初的構想,是做一臺沒有 Home 鍵的觸屏設備

蘋果擅長做減法,也鍾情於極簡設計,哪怕只是稍微繁瑣一些的操作流程,它都會想方設法地尋找替代品,而實體按鍵自然是首個要消滅的對象。

在設計初代 iPod 用戶界面時,為了不用對著加號按鈕按一千次去選歌,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轉輪盤,當時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認為,這是一個能夠在任何列表中實現迅速導航的最佳方式,不管是歌手列表還是歌曲列表,只要你越快滑動轉輪,列表就會滾動得越快,反之亦然。

所以就算是你對著一個很長很長的列表,有了滾輪,也可以很快滾到底部。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 圖片來自:Washington Post

但早期的 iPod 並沒有趕上觸摸屏的時代,所以設計師依舊需要額外設計四個按鈕,分別負責播放/暫停、前進、後退和菜單的功能。據說喬布斯則一度想要將按鍵的數量從四個砍成三個,可是工程師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如何靠三個按鈕來實現多層級列表的自由切換,喬布斯才作罷。

但在多點觸控屏出現以後,交互層級的問題顯然就不再是問題了。通過手指,你還可以用觸摸、拖動、拉拽等更直覺流暢的手勢來操作那些平面 UI。只要想撥號,屏幕上就會有數字;想寫東西則會彈出一塊鍵盤,而不需要的時候它就會自動消失,這些都可以直觀地在屏幕上體現出來。

所以,蘋果的設計團隊在構想 iPhone 形態的時候,帶有 Home 鍵的方案本來是在考慮範圍之外的,因為有了多點觸控屏,實體按鍵對應和很多功能都可以做到屏幕中去,而且還不用遮擋視野,仔細想想還真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2004 年,蘋果設計出一款名為“035 號”的模型,在以《Jony Ive》為名的傳記中,我們也得以看到這款原型機的真身。

從現在的角度看,與其說這是一臺手機,倒不如說是一塊大號的 iPad,關鍵是它沒有 Home 鍵,正面就是一整塊的屏幕,這個核心設計理念是喬納森·艾維(Jony Ive)很早就確定下來的。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按照艾維自己的說法,他覺得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轉移用戶對屏幕的關注,同時還給出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無邊泳池(the infinity pool)”。

這種泳池有何特別呢?它一般只會出現在高端的酒店和度假村中,另外就和圖片顯示的那樣,你並不會看到泳池的邊界,如果面積再稍微大一點可能連盡頭都看不到,水平面就好像直接延展到地平線一端,並和大海和天空融為一體,確實非常漂亮。

事實上,現在的全面屏手機就是朝著這個方向來發展的。如果說,以前的 iPhone 只有在息屏狀態下才能實現這種效果的話,那麼現在的 iPhone X,無疑是讓整塊屏幕也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但縱使革新了交互界面,蘋果內部仍然有人對 iPod 時代的按鈕抱有念想,另外為了降低風險,蘋果也選擇同時開發兩種手機。

你應該還記得喬布斯在發佈 iPhone 時展示過一臺帶有滾輪撥號的 iPod,很多人都以為這只是蘋果的玩笑,殊不知這臺“iPod 手機”,其實是一臺耗時 6 個月,最後被喬布斯槍斃掉的一個原型機。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圖片來自:cultofmac

所以蘋果最終還是為 iPhone 設計了一個 Home 鍵,你可以說這是受限於時代技術桎梏不得已而為之,但蘋果應該也不會想到,這顆 Home 鍵會在未來數年裡被賦予另一層面的價值。

Home 鍵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永遠都會帶你回到主屏

坊間曾有傳聞,說 Home 鍵會出現,是因為喬納森·艾維(Jony Ive)以前設計過馬桶,更具體點說大概是因為馬桶上的沖水按鈕。雖然這有點跨界,但兩者對應的功能點其實十分相似:只要按下去,就能迴歸最初始狀態。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 圖片來自:News

而比較可信的說法,則出自於名為《The One Device: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Phone》的書中。根據蘋果前用戶界面設計師伊姆蘭·喬德里(Imran Chaudhri)透露,最開始喬布斯其實是想在 iPhone 上設計兩個按鍵的,即除了 Home 鍵以外,至少還需要一個返回按鍵。

但喬德里則主張,對於一個每次按壓就會做同一件事情的按鍵來說,這關係到“信賴度以及可預測性”的問題。蘋果應該是希望我們的每一次點按,都能毫無意外地回到主屏頁面。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我的早期構想,是設計一個類似於 Mac 上 Exposé 功能的按鍵,只要你按下去,就能看到全部的應用程序,然後你再點開其中某一個就能打開它,就像是你在 Exposé 中選擇了其中一個窗口。”

後來,這個東西就成為 iPhone 的主頁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Home。喬德里覺得要是多一個返回鍵,反而會讓交互變得複雜起來。

最終,喬德里說服了喬布斯,我們現在看到的 iPhone 也就只剩下一個 Home 鍵了。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在 iPhone 的發佈會上,喬布斯只用了一句話來介紹這顆 Home 鍵:“It takes you home from wherever you are”,這是一個簡明扼要的解釋,也意味著 Home 鍵至始至終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永遠都會“帶你回家”,帶你回到主屏這個最初始的狀態。

通俗點說,如果喬納森將 iPhone 的屏幕比作是一望無際的泳池,那麼 Home 鍵就像是這個海平面上的燈塔一樣,即使你再怎麼深入到海底,它總是能以微光照亮世界,指引出一條回家的方向。

我們不再需要 Home 鍵,就和我們不再需要擬物化界面一樣

對 iPhone 來說,Home 鍵可以說是蘋果產品設計理念的最佳典範之一,這種高辨識度的設計甚至一度成為了 iPhone 的標誌——簡單易用,且無需學習成本,Home 鍵承載著遠比蘋果所設想的功能點還要多得多的價值。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對於那些第一次接觸 iPhone 的人來說,Home 鍵就好比“救星”一般的存在,無論你出現任何問題,只要直接點擊 Home 鍵,都可以從頭再來。

另外你也能從身邊的小孩和老人用戶群中看到,他們可以在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無障礙地使用 iPhone 或 iPad,這其中有多點觸控屏的功勞,但 Home 鍵也一定幫助不少。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這種簡單直接的具象化特徵,其實也存在於早期的 iOS 軟件中,好比用信封來作為郵件的圖標,而代表拍照的攝像頭也閃著反光和真的一樣,備忘錄好像便籤紙一樣泛著黃——比起說明書,蘋果儘可能地將 iPhone 貼近現實,讓人上手即用,因為這些元素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東西。

當人人都能看明白這些擬真元素所代表的功能點後,蘋果便開始逐步去掉這些模擬的痕跡。一方面是消除視覺觀感上的擬物化元素,而在交互上,你也能看到 Taptic Engine 和更多滑動手勢的出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傳統物理按鍵的機械反饋認知。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 圖片來自:Designing Fluid Interfaces

然後就到 iPhone X 登場的時間了,我們在使用手勢操作時應該能感受到,哪怕它們並不如 Home 鍵那麼直觀,但卻不會讓我們產生不適感,因為這些手勢不是一個拍拍腦門想出來的臨時設計,而是我們歷經多年,積累起了足夠多的對 iOS 系統滑動操作和反饋的直覺感知。

所以,就和過去看到 Home 鍵你會按壓一樣,如今你看到 iPhone 底部的橫條,也會本能地產生由下往上滑動的操作,這是蘋果在觸屏時代想要達成的直覺操作。

當越來越多人培養起這種抽象化認知後,iPhone 便不需要再靠具象化的擬真元素來降低學習成本,而 Home 鍵也會和最初的擬物化界面一樣,成為全面屏時代格格不入的存在。

iPhone 上的 Home 鍵要徹底消失了,你會想念一鍵回家的感覺嗎?

Home 鍵的消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就和文章開頭所說的一樣,多點觸控屏和按鍵是兩個時代的產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音量鍵、鎖屏鍵、開關鍵,只要這是一個能被虛擬按鈕所取代的設計,只要蘋果仍然能找到可以被放棄的東西,那麼它們肯定也會在某個時間點與我們告別。

等到那時,我們還會和最初接受了只有一個按鍵的 iPhone 一樣,習慣和愛上一個沒有任何按鍵的 iPhone 嗎?

未來並不可預知,趁著現在我們的手機上還有 Home 鍵,還是能多按一下就多按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