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为什么是它获得了戛纳金棕榈?”

相信大部分观众,是带着这样的疑惑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

《小偷家族》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两个月前的戛纳电影节闭幕仪式上,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公布了所有大奖的最终归属,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成功摘得金棕榈。

他也成为了继黑泽明、衣笠贞之助、今村昌平后,第四位获得戛纳最高奖的日本导演、第六位亚洲导演。

时隔近三个月,《小偷家族》终于在大陆公映,这也是中国院线上映的第三部金棕榈作品(前两部是《霸王别姬》和《钢琴课》),首日票房就顺利突破一千万,超过了年初《第三度嫌疑人》的总票房。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小偷家族》内地删减3分钟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导演生涯的第14部作品,从33岁完成长片处女作《幻之光》,到今年56岁,23年间,是枝裕和几乎不间断地在进行艺术创作。

回顾他的所有作品,会发现有两个主题在反复出现——家庭和犯罪。

01

维系家庭的是血缘还是情感?

从《幻之光》的家庭重组,到《无人知晓》子女被遗弃的家庭破碎、《比海更深》的夫妻离异、《如父如子》关于血缘关系的探讨……

家庭,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是枝裕和电影的主题。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步履不停》

这话对,但只对了一半,「破碎的家庭」,才是是枝裕和的电影母题。

是枝裕和一直试图探讨的是,当一个家庭因死亡、离异而分崩离析时,如何在创伤后进行修复和重建,以及家之何以为家?家人之间的爱和羁绊,又是如何诞生和维系的。

《小偷家族》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故事。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在高楼林立的东京,残留着一间破败老旧的日式民居。逼仄的民居中挤着柴田一家六口:

年迈的奶奶柴田初枝,是全家唯一的稳定收入来源,每个月冒领前夫的养老金养活这一大家子。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爸爸治、妈妈信子,一个在建筑工地当临时工,一个在洗衣房里当女工,靠着出卖苦力挣得微薄的收入。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年纪轻轻的姐姐亚纪,在风俗店从事色情服务。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弟弟祥太因为没钱上学,终日待在家里,偶尔做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补贴家用”。

新加入的成员妹妹玲,大冬天被亲生父母关在门外,路过的治一时心软,将她领回了家。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柴田家虽然做着偷蒙拐骗的下三流勾当,但相互扶持的一家人,也过得不乏温馨和幸福。

他们寒夜围坐在暖和的被炉前分享着偷来的泡面和可乐饼,夏日全家到海滩玩耍嬉戏,双双失业的信子与治,还能一边吃着冷面一边无忧无虑地调情,即使看不到烟花,也能凑在屋檐下听着响声打闹欢笑。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乍看之下,这不又是熟悉的是枝裕和式家庭故事吗?

直到故事的第三幕,信子口中反复提到的羁绊瞬间瓦解,这个家庭幸福的假象也被无情戳穿。

祥太因盗窃被逮捕,柴田一家的真实身份随着警方的介入而水落石出。

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六口之家互相之间竟然完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是六个被原生家庭和社会遗弃,而自发组建的“多元”家庭。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但这个因利益结合的家庭,却有着原生家庭无法赋予的慰藉,每个成员都在努力承担着家人的责任。

“偷”,是这个家庭的生存方式,他们不仅偷来了超市的泡面、商场的泳装、体育用品店的钓鱼竿,而且还“偷”来了独属于亲人之间的爱和羁绊:

年迈的奶奶有人陪伴,治和信子有了住所,两个孩子找回了缺失的亲情。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在被警方审讯时,信子发出诘问:“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这也是导演抛向观众的问题:维系家庭的究竟是天生的血缘,还是后天的情感?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到底什么才是家庭、才是亲人?依靠血缘组成的家庭是家,依靠生活培养的羁绊算家吗?

02

唯有犯罪将我们相连

《小偷家族》的故事来源于一则日本的社会新闻:家中的老人过世后,儿女为了继续骗取老人的养老金,故意隐瞒老人的死讯直至尸体被发现。

“唯有犯罪将我们相连”,这也成为是枝裕和创作《小偷家族》的核心。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但是,这个看似因“犯罪”而组建的小偷家族,实际上让他们走到一起的,却是「伤害」。

信代收留与她同样被熨斗烫伤的玲、亚纪紧紧拥抱自残的4号先生。伤害,让这些社会底层的蝼蚁相互依靠。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那么,这些伤害又是谁带来的呢?

——社会。

熟悉是枝裕和作品的人会发现,以《步履不停》为分水岭,前期的《无人知晓》、《距离》都是关注社会问题,将犯罪悬疑和家庭伦理结合。

《无人知晓》题材于1988年的西巢鸭四弃子案件;《距离》改编自震惊世界的“奥姆真理教事件”,也是在本片中,是枝裕和明确提出他的观点:犯罪是社会的产物。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距离》

而在之后的作品中,是枝裕和开始更多地聚焦于个体成员与家庭的关系,从《步履不停》、《奇迹》到《如父如子》、《海街日记》,作品风格愈加细腻温和,虽然也有对于老龄化、社会福利等现象的审视,但主题更向温情的日式家庭剧靠拢,洞察社会的锐利度却是在日益退步。

《小偷家族》自戛纳上映后,就被誉为是是枝裕和“继《无人知晓》后最好的作品”,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本片更像是成熟的是枝裕和对早期的一次回归,以家庭为细胞观察当下日本社会、制度背后的困境。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社会和血亲之于柴田一家,就像那场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烟花,他们怀着憧憬仰望夜空,却什么也看不到。

现代社会是由法律制度和传统道德构建和维系的,当小偷家族的存在与社会规则背道而驰时,这群曾被社会遗弃的人只能再次被社会拆散,自主选择家庭的幻想被法律和道德无情碾碎。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但是,在是枝裕和看来,真正构架一个家庭依靠的却是情感。

因诱拐两个孩子而被定罪的信子,与遗弃、虐待孩子的亲生父母相比,到底谁才更应该受到谴责呢?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即使如此,是枝裕和也从不居高临下地对个体进行审判,《小偷家族》中完全避开了玲被虐待的伤疤,奶奶的死亡也没有放大和细节展示。

再追溯至《无人知晓》,你会发现,是枝裕和的电影中虽然充斥着生离死别,但他不以死亡来刻意煽动悲伤,也不充当法官,做任何道德上的批判。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回到父母身边的玲,学着哥哥祥太看玻璃珠,哼唱着信子教给她的数字歌,是枝裕和最终还是留给了这个残酷故事一丝温情。

03

是枝裕和电影的集大成

养老、弃子、社会福利、边缘群体、虐待……短短两小时,这个故事几乎融入了是枝裕和所有电影的主题,所以本片也可以看作是一部集大成的是枝作品。

父母遗弃子女的问题,是枝裕和14年前就讲过了,那是《无人知晓》;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同样是讲述因为犯罪而诞生的家庭,《如父如子》所反省的,是以血缘组建家庭的伦理观;

而《海街日记》则正好相反,以陌生的亲人为主角,刻画了四个因血缘而凝聚的姐妹。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海街日记》

甚至于对司法制度的讽刺和反思,也能在口碑不佳的《第三度嫌疑人》中找到。

正如是枝裕和本人所言,这十年来他反复思考的问题,都放进了《小偷家族》中。我想,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凭借《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的最大原因。

与其说《小偷家族》靠成熟的技法和深刻的主题征服了评委,不如说戛纳是把金棕榈颁给了坚持洞察社会问题、怜悯底层群体的是枝裕和。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虽然才8月初,但莉娅敢打包票,这一定是今年国内院线片里最好的电影之一,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 FI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