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十七個替身,演員還需要演什麼?

大嘴嘚啵嘚啵


《楚喬傳》播出後,有疑似趙麗穎用了十七個替身的傳聞,在網上引起熱議。隨後趙麗穎工作室發聲明,聲明此傳聞為不實信息,已經委託律師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同時,在一些粉絲髮出的動態視頻中,也可以看到趙麗穎基本都是親力親為的,很多很危險的動作都是也都由她個人完成,敬業的精神毋庸置疑,那些謠言自然也不攻自破。

當然,有時候劇組確實需要替身,畢竟,有的動作確實難度比較大,這時候用專業的替身演員來達到更好的效果也無可厚非。

但如果一部劇中,演員過度使用替身,只是露臉,其他都用摳圖、替身來完成,自己淪為打醬油的了,這樣的劇勢必沒有觀眾買賬。

其中,最為人詬病的當屬摳圖神劇《孤芳不自賞》了,在劇中,兩位主演各種大頭貼、背景虛化,都是因為根本沒有實景拍攝,只是達到露臉的效果罷了。

還有因為檔期、片酬等問題,其中一位主演不在,只能找替身和另一位主演搭戲,比如這裡,鍾漢良懷裡抱的就是替身了。

正因為這種不敬業的表現,才使得這部劇最終收穫的是惡評如潮,演員形象也受到打擊。

而反觀以前的演員,為了完美的完成一部戲,各種學習,各種苦練,都是為了讓自己更貼合角色,實在做不到的部分,才會用到替身。

比如:87版的《紅樓夢》,為了讓演員更符合劇中人物的氣質,在開拍前,還舉辦了兩期的培訓班。讓他們研讀原著、分析角色、學習琴棋書畫等,正是這樣認真敬業的態度,讓演員的氣質更貼近劇中人物形象,也使得這部劇成為了經典。

劉德華在拍攝《失孤》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最真實的效果,讓群眾演員對著他真打耳光,這耳光是打得實打實的,但劉德華這種敬業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所以,敬業的演員所付出的努力最終是會被觀眾看到且喜歡的;而敷衍偷懶的演員也最終會被觀眾發現並且拋棄的。


電影爛番茄


現在的演藝圈裡,這種現象其實真是蠻多的!

以前的演員是為了一部戲而生的,戲裡面需要做什麼,那麼該學的學,該練的練,實在是不行了,才會找替身。

87版《紅樓夢》,都知道是一部經典,可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為了拍攝經典名著,劇組是花了功夫的。

1983年,劇組成立,先是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演員153名,全部都是草根演員,沒有一個明星,然後劇組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培訓班,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學習琴棋書畫,提升每個演員的藝術修養。

做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劇中的演員更符合《紅樓夢》中人物的氣質,而不是現在唯流量不選、唯明星不選,從選演員開始就註定失敗了!演員的能力不行,塑造的人物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別的不說,就是臺詞也不會過關,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數字小姐”這樣的笑料了!

98版水滸傳拍攝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劇中的108將中的幾位主演,也是湊到一起,練功的練功,練騎馬的練騎馬,為的就是能夠在做動作戲的時候親力親為,不找替身!

魯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原本體重只有170斤,為了塑造魯智深膀闊腰圓的形象,他每天的任務就是增肥,別人一天吃兩個雞蛋,而臧金生則是吃20個雞蛋,一度增重到260斤。

扮演潘金蓮的王思懿和武大郎(做炊餅)因為有很多的戲份,跟著劇組演下戲來之後,竟然學會了一門做麵食的手藝,以至於後來整個劇組的饅頭都是她蒸的。對於一個港臺明星來說,在當時已經很接地氣了!

所以以前拍出來的電影、電視,都有一種實打實的感覺!上面舉了幾個例子,就是要說演員為了演好戲,就是要撲下身子,拋卻明星的光環,而不是頂著明星的頭銜,在劇組中飛揚驕橫,助理一大堆,自己什麼都不幹!

回到開頭所言,以前的演員是為一部戲而生的,現在的演員則是為了流量而生的,什麼露臉多,就幹什麼,綜藝、廣告頻頻露臉、電影、電視粗製濫造,說白了只有一個目的——賺錢!

現在的電視劇則更多的是這樣的鏡頭:遠景、快速切換、大頭貼,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掩蓋一樣東西,所有看不清整體動作和主演本身的戲份,都是假的,都是由替身完成的!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被人廣為詬病的《孤芳不自賞》,看看兩位主演,大頭貼,背景虛化,其實兩人就是在騎著板凳坐動作而已,根本不是真的騎馬!

有時候,主演不在,找替身代替,甚至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鍾漢良懷裡抱著替身,一定在想:%¥#@&&(*()*%%……¥#

《孤芳不自賞》可以說,成了一部主演只負責露臉,其他全部替身搞定的集大成者,如果非要問angelababy到底演過什麼戲,那麼這就算是她的代表作好了!

但在本人看來,楊穎已經如同上圖一樣,被戴上了身為主演拿著主演的錢卻幹著替身的活永被嘲笑的枷鎖!


半日喜劇


這是工程總承包與勞務分包在影視圈的直接表現。

工程需要有資質的施工單位去進行投標中標,然後承包單位又將部分工作分包給專業隊伍或將部分勞務工作進行分包,己達到專業化。演員用替身類似此類型,演員的名氣、資歷相當於施工單位的資質,用這些去接了影視劇相當於中標,然後又將其中的部分演技工作分包給替身,自己只在適當的時候露個臉刷一下存在,這就是總包和分包。




演員要演什麼?演員就是憑臉憑人氣接活!這是一種相當沒有職業道德的行為!


我是乘瑞


問題裡闡述的這件事,在當時確實引起了不小轟動,不過是真是假還很難分辨。

單論這個問題,假若影視圈真的存在17個替身的現象,題主問題是演員還需要演什麼。

那答案非常殘酷:這名演員根本不需要演什麼,他(她)能抽空露個面,籤個合同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別不服,社會就是這麼殘酷。

原因很簡單:

能擁有17名替身的演員,具有成功最大的特質:不可替代性!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導演是傻子嗎?投資人的錢是風颳來的嗎?都有17個替身了,為什麼不把這個演員踢了,把替身扶正?

因為替身是可以被替換的,替身沒了,門口還站著100個替補。

這演員是獨一無二的,他(她)要沒了,可能你這部戲就沒必要拍了。

這演員也許是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一個微博就能帶來上百萬轉發;也許上面有人,一個媚眼就能帶來動輒上億的投資,你只會嘲諷他(她)不會演戲,卻看不到人家的不可替代性。

這樣看似不公平的現象到處都是。

一部平平無奇的電影,因為掛了個周星馳和徐克的名字,星爺甚至都沒出鏡,都有十億+的票房保證。

星爺在空手套票房嗎?非也!周星馳是金字招牌,許多人去電影院就是衝著他去的。這是他賺錢的底氣和能耐。

一個普通的大學,聘請一個院士當客座教授,你一年也見不到院士一面,但人家照樣領幾十萬的工資。

院士在吃空餉嗎?非也!院士在學術領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他對學校無形的貢獻遠大於起早貪黑的學生。

再舉我們身邊的例子,一個公司,你看看賺得最多的好像是無所事事的老闆,他手下那17個員工把活都幫他幹了。

你可知道,老闆一個決策失誤公司可能就倒閉,而員工一個失誤只會讓他自己滾蛋而已。

所以別再抱怨什麼不公平,多去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吧。

哪怕你是攤煎餅的,你做得煎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獨一無二的,那你肯定成功。

有人依然不服,甚至會罵我:什麼狗屁邏輯?

不可替代就能為所欲為嗎?

一個演員不會演戲,還能叫演員?

當然不是!

周星馳掛名爛片,固然能帶來很高的票房,但也在透支他的口碑。

《伏妖記》後,影評從“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到“欠你的電影票已經還清了”就在說明周星馳面臨的口碑危機。

大鵬靠著《屌絲男士》贏得了不少網友的喜愛,之後自信心一度爆棚,拍了《煎餅俠》,11.59億的票房,口碑卻差到家。之後《縫紉機樂隊》再出時,儘管質量尚可,但誰還願再信他?

一個流量明星靠著團隊營銷走到了巔峰,固然可以在一部戲裡靠替身、P圖演戲,那下一部戲的時候,再故技重施的時候就沒人買賬了。

所以最準確的說法是:對於那名擁有17名替身的演員,當你不可替代的時候,你當然可以為所欲為!但請愛惜自己的羽毛,保護好自己的底褲,別讓大潮褪去的時候,你成為光屁股的那一個!

(皮皮電影:忍者愛吃魚/文)


皮皮電影


這個問題正中現在電視劇市場的亂象,從前演員用替身多是為了專業度或是規避風險。比如武術替身,演員本身武術的精髓參透不了,替身能更好的表現鏡頭要的效果,那麼為了觀眾的觀感與導演所要求的武術替身很有必要。還有特技替身,演員畢竟主要工作是演戲,特技方面需要專業人士完成,這也是為了所有人的安全。反觀現在的電視劇,不僅僅是這些需要專業人士出場的情況下才用替身,騎馬、背影對戲、遠景、不露臉的近景等等,通通都上的替身。那麼主演到底在演什麼呢?還需要演什麼呢?剩下的就是演她/他自己了吧,沒有演技可不就是演的自己,靠自己認為的方向去演,傷心擠眼淚擠不出來靠眼藥水,憤怒、悲痛、揪心全部用瞪眼睛皺眉來表達。留給觀眾的就是他們多不過三的表情撐下的整個電視劇,這樣的爛劇充斥著熒幕,防不勝防。

關於敬業這兩個字,現在當紅的流量明星想要躋身涉足電視劇的那幾位想必根本就不會寫。曾有報道稱老戲骨與小鮮肉同拍一部電視劇,結果拍完整部劇都沒有見過小鮮肉本人,見到的全是替身。更有小花拍電視劇不看劇本,在拍攝前看幾頁,還好意思說自己真的很刻苦,正式拍攝的時候臺詞全部用數字代替。比起不出現全用替身的那位,這位確實算是刻苦了。不知道這樣的亂象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也不知道所謂的流量明星什麼時候才能退出舞臺,唯有自己選擇不看那些爛劇來抵抗而已。


曉娛








替身唯一不替的,是臉!

也就是說,

當下像花兒那麼紅的“明星”,

除了臉,啥都可以不要!


有人反對!

說,這個“臉”呀,也不一定是自己的了!

也對!

常說角色是塑造出來的!

不知道硅膠是不是塑料出來的。

我看差不了多少了!

臉在哪裡?

一刀一刀又一刀,

我變我變變變變!

只停留在父母的記憶深處裡!


古代喜歡看戲,

演戲的叫“戲子”!

這是一箇中性詞,

不管長相如何,

人家起碼講究個“琴棋書畫”,

樣樣精通的還能尊稱“大師”,

就和現如今叫“藝術家”一樣!


問題嚴重了,

如果“戲子”都稱不上,

那該怎樣定位那些“超級巨星”呢?


草根想到了一個辦法,

不如這樣來劃分。

替身超多的,叫替一線,也稱“替術家”

替身很多的,叫替二線,也稱“替術次家”

替身正常的,叫替三線,也稱“替術同家”

至於那些四線以下的,管你什麼家了!替身都沒有,還怎麼出來混?


酒燻人微醉,

話多言甚碎!

看戲不知味,

肚裡翻腸胃。

人不在其位,

反正無所謂!


草根問天


十年前答主在劇組工作的時候,明星、大腕見得真的不少。別說跳水戲、威亞戲、騎馬戲他們都是自己上陣了,很多時候一些極其危險的打鬥戲、爆破戲,他們也會追求真實感與“信念感”,親自上場露臉。

如今,“一部劇十七個替身”、“摳圖大法”,演員還需要演什麼?演明星啊。比起喜歡演戲,他們更喜歡演自己。廣告與真人秀接的嘩嘩嘩的,機場造型一拗就是一下午,演起戲來卻只有8天、10天檔期。這真的不是在開玩笑。他們不是演員,也稱不上演員,他們就是明星。比起演技與作品,他們更在意“時間就是金錢”,把有限的時間耗在無限的片場上?像梁朝偉、章子怡、張震他們一樣陪著王家衛十年磨一劍PK什麼宗師?他們會以為自己是瘋了。

演員永遠是演員,但明星不一定是演員。就算那8天真實有效的現場拍攝,出來的東西卻真的不一定能看。對口型的不少吧,面無表情的不少吧,看提詞機的不少吧,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的更是不少吧。製片方們欲哭無淚的呼喊“我們真的很辛苦的在製作”,觀眾們卻不買賬,因為主演們的不敬業,那些作品被噴的一無是處。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了,真的想建議那些明星們,好好去玩你的真人秀吧,不要再來嚯嚯影視作品了。“演員”這個職業是神聖的,不是讓你隨便應付幾下就撈金走人的。


星光邦


演他(她)自己。

其實挺好,從替身的角度來說,他可以倚仗他要替的那個人的名氣或角色來賺到比其他跑龍套的更多的錢。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演員已經為某個替身增添的收入,也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哪怕他只是替了個背影,他也比其他跑龍套和群演更接近導演,如果替的是武打,替的是表演,那他可以學到的會更多,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專業人士。

成龍大哥早年間也給人當過替身,何嘗不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反正我已經好幾年沒看過國產電視劇了,電影也只是等成龍、周星馳和甄子丹的作品,如果其他作品確實好評如潮的也會去捧個場,等發現名不副實再問候他祖宗。

至於那些小鮮肉和小仙女的作品,幾乎沒看過一部,愛替不替。給別人增加點收入和經驗,也算他們積德行善了。


條聞


其實用替身多和如今演藝圈的亂象有很大關係,如今的影視作品是一個高產時期,也是一個靠臉吃飯的時代,如果像過去那樣一個電視劇要拍好幾年,一個演員要把劇本弄懂臺詞背會,那是很需要時間的,這樣的電視劇一部下來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討好觀眾,成本和費用勢必增加,影視公司投資人演員掙錢太慢了……但是粗製濫造的肥皂劇就不一樣了,一年好幾部,這個收視率不中還有那個,總有一部你喜歡的作品,人家來錢快,洗錢也快,何樂不為?用替身多,演員投入的精力就少,接的活就多,來錢的渠道就多,動則上千萬上億的掙,是原來那些很多老藝人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要不為啥如今都退出影視圈好多年了,甚至有的都老的不能行,又是拉皮打針豁的剮的受了不少罪弄張假皮又出來撈金,不掙錢會下這血本嗎?出力小,替身多,來錢快的吸引力太大,至於演啥,露個臉就是錢,演錢的啊!


小北南哥


演員就是演員,只要在各個場面露個臉就可以了,難道還要做死的動作?那不是有失她的身份。如果在假戲真做出了問題,弄不好留個傷疤或手腳骨折,豈不是太尷尬了,日後就無法當頭牌了。要是那樣的話,還拿什麼做資本呢?那些所謂的明星演員,本來就沒有什麼真本領,演戲主要靠臉蛋吃飯。有了好的臉蛋就可以佔據一席之地,就可與所請的人或投資者等談論價錢。至於替身也不完全怪她們,因為有的人願意為她們當替死鬼,而且拿的錢無論多少,總認為自己在影視劇中表現了一番。正因為有了這些可悲的可憐蟲,才使得她們水漲船高,才能夠穩坐釣魚臺,才能夠大把收錢,才能夠讓人們誤認為是好演員。如果沒有人為她們替身,簾布一掀不就露出來的全是腳了嗎!最可恨的是嗎些替身們,拿一點別人打發乞丐的錢卻還振振有詞,實在是讓人不敢苟同。當然,什麼時候都有把自己不當人看的人。不然就不會有如此的假戲成風,也不會有站在那蔭涼快活了。這就叫替死鬼找替身,憂哉樂哉,甘願貼人屁股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