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根据新华日报消息,近日教育部约谈了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约谈中各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将对照通知中指出的6大类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在法律和制度轨道上开展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距“禁补令”下达已经数月过去,整治效果又如何呢?我们在线咨询了学而思和新东方两大校外培训机构。

日前学而思向学生家长发送公开信,宣布从2018年暑假开始,小学数学全面升级。在国家多次强调不要超纲教学、给孩子减负的同时,学而思应对整治,不超纲不超前,全面调整小学数学课程。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此图片截图于网络

学而思强调: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只需三步——爱动手的数学课、数学与生活结合、不再给分数,而是多元评价。

就当记者深入调查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事情究竟是怎样的?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以上为记者与学而思招生老师聊天截图

从以上聊天中可以看出, 学而思的数学还是针对应式教育的,招生老师说:“针对孩子的中考,高难度题型,适合部分竞赛类。”聊天中全程没有提到上述中的数学与生活结合。

不仅这样,学而思还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进实验班,学习不好的只能进培优班。

记者同时调查了新东方学校,发现其与学而思有着不能言说的“默契”。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记者与新东方招生老师聊天截图

图片中显示:新初一的课程就是学习初一的80%课程。政府反复强调不要超前学习,那暑假班把初一的课程学完了,初一学习什么?这就是减负吗?我看还是“禁补令”力度太小。

自2月份教育部联合有关部委部署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目前已有27个省份出台了详细的专项治理方案,全国范围的专项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培训机构要按照4部委的部署要求和各地的具体安排,对照问题,依法依规进行整改,依法依规开展培训。

培训机构负责人一致表示,将认真落实教育部等4部门部署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对照通知中指出的“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纲超前培训”等6大类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在法律和制度轨道中开展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据悉,为深入了解各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教育部已派出7个督查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督查,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打铁还须自身硬,光约谈校外培训机构远远是不够的。

有些学校、老师仗着自己的便利条件,强迫学生有偿补课,威胁家长说“我们在课下讲的知识,课上是不会讲的”,家长们怕自家的孩子落下功课,不得已接受补课。

为什么这么说?是中国优质教育的缺失。名校要靠抢的,你不去补课就落后于人,与名校就谬以千里了。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其实校内禁补课是早于校外的。

早在2009年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就明确提出: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国家的意思是给中小学生减负,从应试教育慢慢的过度到素质教育。9年过去了,减负并没有起到切实的效果,反而使校外培训机构从中获利。

2012年教育部等7部门发文《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整体上减少学生对补课的依赖,严禁公办中小学举办或与校外机构合作举办有偿补习班。意见要求,深化公办中小学有偿补课乱收费治理。

此前教育部几次发文“禁补令”,如隔靴搔痒。但这次与之前不同的是,教育部联合了其他6个部委,《意见》更具法律性,权威性。

201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学生暑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要合理安排学生假期作业,各地中小学校要控制课外作业总量。

2015年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

惩罚力度也是往年之最:违反规定的中小学校,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消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据记者了解,每年的暑假中学生都会要求集体补课,有些孩子家庭比较困难,只能“待业”在家,等着9月份开学考试的时候,这些没补课的孩子往往考的并不理想。

直至2017年,集体补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就像是政府三令五申学校不能分“快、慢班”,而为了升学率不得不如此。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就在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禁补令”,规定对违规补课等行为将以“零容忍”的态度重点查办,没有以往的视情节轻重等环节,违规补课第二次直接开除公职,有偿补课一次就直接开除公职。

反复发文、反复强调,只对那些遵守规定的学校、老师起作用而已,对于那些顶风作案的人,只不过是隔靴搔痒。要想打击彻底,就要严厉惩罚。营口市开了最严“禁补令”的先河。

禁补令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什么有的机构还不怕?

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对培训机构开展等级考试及竞赛和未按审核备案内容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培训机构办学资格;

对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一年比一年更加严厉的禁补令,许多地方政府都拿出了实质的惩罚措施,工商部门也约谈了不少的教育机构,政府也不只是说说而已了。

新东方、学而思还在干着我行我素的事,他们为什么不怕?他们不愿改革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禁补令”真的需要大刀阔斧的干起来了!

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禁补令实施之后,校内外培训班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是孩子和家长为了争夺名校那有限的名额,有哪个家长甘心“堕落”?校外培训之风岂不是春风吹又生?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感谢一路关注智来时代的朋友们。

有你们的陪伴与认可智来时代才能有更好的动力与信心服务更多的教育机构。

我们将不定期与您分享培训教育数据年鉴的详细解读,并有可能为您解答令您困惑的数据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