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桿菌你真的用對了嗎?

今天以生態系統思維說說水產人熟知的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你真的用對了嗎?

一特性簡述:

回顧一下水質改良中最常見的枯草芽孢桿菌的特性:

1)耗氧;

2)強勢,分解池塘有機質速度快,功效強勁;

3)生命週期:來得快去得快,從下塘到衰敗生命週期3-5天。

菌多多 五百億芽孢調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複合芽孢桿菌。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

二、系統問題

以前也說過池塘生態系統“意在循環、重在運轉、平穩高效是關鍵”。

我們把枯草芽孢桿菌這些特性放到整個池塘生態系統中去看,問題來了,看下圖:

芽孢桿菌你真的用對了嗎?

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後池塘有機質總量和分解能力變化示意圖

枯草芽孢桿菌屬於微生物菌類,其生存競爭狀態要歸於池塘菌相中,在自然狀態下,池塘中的菌相複雜而具有多樣性,也正是菌類的多樣性才能保持池塘菌相的穩定,而使用繁殖強勢的枯草芽孢桿菌本身對於池塘原菌相是一個破壞行為,且3-5天后整體衰敗,池塘菌相將出現一段脆弱的空白期,並緩慢恢復菌相。而正是這段時間,一來給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創造了時間;二來此階段菌相的不穩定變化直接影響池塘藻類的不穩定變化,頻頻出現轉水、倒藻現象。

隔一個週期使用一次芽孢桿菌的池塘(假設後續沒有其它操作),導致如下後果:

1)往復循環:有機質的分解不是持續的,而積累一段時間,用強效芽孢桿菌下去解決,總是在汙染累積和分解之間進行往復循環,看似解決問題,實則五十步笑百步爾。

2)藻類的營養供給:在不補肥的情況,藻類的營養供給隨著菌對有機質的分解進程而呈極不穩定狀態,藻類抗性差且極不穩定,類似於人飽一頓之後長期飢餓的循環之中,身體怎麼可能會好!遇天氣或其它環境變化倒藻、轉藻則成為一種大概率事件。

綜上所述,10天至半月定期使用芽孢桿菌改良水質而後續沒有配套措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注意事項

對於枯草芽孢桿菌來說,整體使用過程我們要注意兩點:

1)整體使用過程保持充足的溶氧;

2)使用過後,及時對池塘菌相進行修復。

低密度養殖時,注重池塘激發土著菌潛能,採用水質活化技術,提高池塘土著菌的自我代謝能力和抗逆性;同時,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多選擇綜合、穩定的複合型菌群,如EM菌,調整池塘菌相比例,維持池塘菌相的代謝能力。

如果碰到池塘大分子有機質大量積累,尤其是殘餌、糞便、死藻等構成的有機質懸浮物的情況下,選擇枯草芽孢桿菌時,首先要選擇晴天有風的上午9-11點(且枯草芽孢桿菌最好經過3-4小時的紅糖活化)使用,並結合天氣預報,確保使用後3天內沒有持續的陰雨天,保證枯草芽孢桿菌在整個發揮作用的過程中溶氧充足;再者,使用3日後全池大劑量補充EM菌,修復穩定菌相。

因此中低密度養殖,除解決特定問題外,儘量減少芽孢桿菌的使用次數,如需使用,用後注意菌相修復。

高密度養殖時,多數池塘具備充足的增氧設施,可保證在不受天氣變化,藻類豐盈程度情況下使用枯草芽孢桿菌,且相對來說,有機質積累速度更快,在主控制有機質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三天一次補菌,並以枯草芽孢桿菌、EM菌交替使用,充分分解各類有機質,如遇大量有機質繼續處理的情況下,集中使用枯草芽孢桿菌,且3日後大量補充EM菌修復菌相。

酵之源 進口EM菌種 您身邊的發酵車間 自己發酵,有益菌活力高、效果好、畝調水成本低至約1元

整體說來,枯草芽孢桿菌其本身是水產養殖過程中一個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在處理大分子含氮有機質上效果快速、明顯,但是其本身的使用對於池塘菌相是一種破壞,我們在使用後及時對菌相進行修復就可以保證我們的水產養殖生態系統高效平穩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