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小河村來了一羣「新」老師

邵陽新聞在線訊(通訊員 胡佳楠 江素芳 胡佳楠)小河村位於邵陽市新邵縣坪上鎮海拔600-1200米的大山中,交通不便,耕地較少,基礎設施落後,青年勞動力大多長期在外務工,全村貧困率30%。為配合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的精準扶貧工作,7月23日,一支以共產黨員為主體,教師大多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長沙電力職院支教服務隊一行11人(包括2名學生)抵達小河村開啟為期八天的長沙電力職院共產黨員服務隊“情繫小河,築夢啟航,智力助力,精準扶貧”小河村支教幫扶活動。

課堂火爆,老師十八般武藝靈活應變

出發前,原定有23名學生上課,儘管已經預料到會有新學生加入,支教課程火爆的程度還是令支教隊始料未及。許多家長帶著孩子現場加入班級,還向老師詢問在家的孩子明天是否能來。到第二天下午,人數已經增長到53人。原定11人的一班,接收了原計劃兩倍還多的學生,年級跨度從幼兒園到五年級,上課時教室裡坐得滿滿當當,場面熱鬧非凡。

支教隊共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五個科目,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及年級跨度大、接受能力不一的情況,老師們調整了授課重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遊戲帶動學習的方式開展,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側重於學習方法的分享與引導,在實際教學中,他們展現了十八般武藝,將知識講解得生動可感、引人入勝。楊海倩老師負責三個班的數學教學,她根據每一個班的水平,選取和設計了有趣的數學題目:數獨、一筆畫、圖形分割變換、數字找規律等。她根據學生們對前一天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靈活調整之後的教學難度,既讓學生覺得有挑戰性,又保持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支教老師帶著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籃球、羽毛球、跑步、看電影、學習手語歌曲等。支教隊甘吉世老師感嘆說:“我真是個教體育的語文老師!”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除活動之外,電力職院捐贈的物資如書包、運動器材、文具等也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學生們都格外珍愛嶄新漂亮的書包,捐建“小河書屋”的書籍中有孩子們喜歡的畫冊、小說、科普讀物,還沒有整理分類,就已經有學生圍過來好奇地查看,拿起來讀得入迷,老師們趕緊準備了一個臨時借閱登記本。

春風化雨,做點亮山村的那一道光

早在出發前購買教輔書籍時,支教隊的李鈺老師就說:“想辦法挑一些輕鬆愉快的書,不能我們一過去,就給人家帶一堆題目做。”老師們決定,要帶給學生們不同於一般學校課程的體驗,陪學生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小河村大部分孩子都在距離15公里遠的坪上鎮上學,村中的小河學校裡,僅留下一位老師,教一個年級一共五個學生。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這一次參加支教課程的學生,大都是放暑假回到小河村的,他們中很多人的父母仍然沒有回來。支教老師們發現,小河村的“非典型”留守兒童們,大多內心十分敏感,表現出不自信和拘謹,面對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和人生困惑,精神上存在著孤獨和迷茫的情緒。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支教活動第二天,甘吉世老師發現,有五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失蹤”了。原來,這幾個學生並不是沒有來上課,而是在點名的時候不敢回答。他找到一個學生了解家庭情況,學生小聲告訴他,只有爺爺帶著他,“爸爸媽媽在湘潭幫別人砌屋。”當他給一班的孩子佈置作文的時候,學生羞怯地說:“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寫作文。”因為村裡的老師沒有教過。

支教隊的歐陽葒一老師對二班的每個學生都做了詳細的瞭解,支教結束後,她仍然能數出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優點長處,還有他們內心的煩惱。二班的劉見玉在作文裡寫道:“歐陽老師,這個世界很好,但我一點也不好,這種苦你理解不了,因為你沒體會過沒有母愛的感覺。”她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在她四歲時不辭而別,父親又長期不在身邊,造成了她不太合群且敏感的性格,別的孩子在屋外玩鬧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教室後排讀書。歐陽老師突然意識到,留守兒童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傷疤,碰觸起來需要格外地小心。

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老師們認識到,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多用親和的語言給予肯定,正向的積極的鼓勵,對學生的未來更有幫助。

來自單親家庭的劉旺同學剛開始的時候性格羞澀、不擅長表達,歐陽老師經常肯定他,鼓勵他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支教活動的文藝匯演。最後一天,他哽咽地湊在老師耳邊,大膽地向老師說出他的不捨之情。楊海倩老師總結經驗說,處理學生負面情緒時不能強硬,那樣會傷害學生的心靈,要一有時間就同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內心世界,讓學生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和老師交流,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向老師尋求幫助,學生的信任就是對老師的肯定。

真心相映,支教隊和學生一同成長

村裡的人都說,支教隊和學校不同,做的是開啟大家智力、激發大家學習能力、挖掘學生潛能的工作。這次活動中,支教隊的所有人懷抱極大的熱忱,以高度的的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尊重和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和省公司扶貧組在小河村開展的其它工作一樣,令人感受到人們的努力為這個村莊帶來的提升。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秦磊老師的二、三班語文課對學生們來說是有趣的“嘮嗑課”,在秦老師的課堂上,他和低年級的同學分享自己先用鉛筆做一遍作業再擦掉的學習故事,用“六尺巷”的典故教導愛打架的孩子們和平禮讓,和高年級的同學娓娓道來自己在川藏線騎行時的經歷,課餘時間,他帶著孩子們把課桌圍成一圈,教大家用課桌敲鼓。支教活動結束時,他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二班的周欣純同學說:“我感謝秦老師,是他讓我找到了自我,變得大膽起來、活潑起來、開朗起來,讓我的臉上充滿笑容。”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出身國家青年足球隊的體育老師程堅則在學生當中發現了練習足球的好苗子。上體育課的時候,程老師觀察到,二班的龍韻頷同學身體條件很好,平衡能力、急停、轉彎都很不錯,他馬上和省公司扶貧組負責人溝通,聯繫孩子的外公,推薦她去邵陽的足球俱樂部訓練,還主動提出要幫孩子減免練習的費用。

老師們的真心也收到了回報。有的老師成了孩子王,每天早晨孩子們遠遠地看到他們來了,就隔著學校操場邊的欄杆大聲喊老師。支教活動結束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收到了學生們的信件、圖畫、禮物和擁抱。每一天,不大的小河學校都充滿著朗朗書聲和孩子們的歡笑。一位村民高興地對老師們說:“要是我們的小朋友讓你們教到高中畢業,就有希望了!”

雖然支教隊將要離開了,但今後再回到這裡的時候,小河學校對面已經修葺平整的空地,將變成孩子們能夠盡情玩耍的村民廣場。省公司扶貧組負責人謝歷冰結束在長沙的扶貧培訓回到村裡,剛走進小河學校,就被學校的氣氛所感染。他評價說:“我們(技培中心)的老師到這裡是帶著一種情懷的,不是普通的工作,是和留守兒童心靈上的交流,層次完全不一樣了。”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天漸漸黑了,房屋、稻田和群山都沉入夜色。依依不捨的孩子們還聚集在支教隊老師住處外,大聲喊著“楊老師,最漂亮!”,老師們笑著催促他們趕緊回去。在他們頭頂,一盞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他們回家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