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首先我承認,我是帶著24K鈦合金的粉絲濾鏡來欣賞這部電影的,《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於是這部電影在我燥熱難耐的內心之間,無形之中提升了一個檔次。當初喜歡歐容以及他的影片,是因為他影片中形形色色的離經叛道的重口味元素,比如變性、同性、弒親、亂倫等。然而在歐容的這部新片之中,他完全撕下了之前為自己貼上的所有標籤,轉而尋找一種新的故事題材以及新的講故事的方式。在《弗蘭茲》中,歐容先前的那些大膽的重口味元素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極其細膩感人的愛與謊言,救贖與原諒的故事。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弗蘭茲》當初被戛納拒之門外,於是歐容轉投威尼斯,在威尼斯電影節收穫了一個最佳新人女演員獎。據現場的觀眾稱,放映《弗蘭茲》的那一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可見歐容的受歡迎程度之高。而這部嘗試了新題材新風格的歐容電影,完全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反而可以說是一個驚喜,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歐容會拍出這樣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戰以後,曾在戰爭中殺死了弗蘭茲的法國人阿德里安,來到德國尋求弗蘭茲家人原諒的救贖故事。不得不承認,在歐洲如此多的文藝片中,歐容的電影是故事性最強的電影之一,歐容也是一個非常願意去用心打磨一個好劇本,講述一個好故事的導演。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影片的標題《弗蘭茲》採用了一個人名。很多采用人名作為標題的電影都以這個人物作為主角,情節也根據這個人物展開,比如2016年戛納主競賽單元的《帕特森》和《我是布萊克》。然而在《弗蘭茲》中,弗蘭茲是一個已經在一戰中死去的人,他的影像只出現在其他角色的想象和回憶之中,而他也作為一個橋樑,使得其他角色之間的關係能夠自然而然地搭建起來。我非常喜歡這種設定和影片取名方式,它不僅使影片的邏輯和主題內核清晰明瞭,還多了幾分悲劇意味。它也讓我想起了希區柯克的著名影片《蝴蝶夢》,其英文名為《Rebecca》,而Rebecca這個人在影片中竟從未露面,只存在於其他角色的回憶和交談之中。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影片很大的一個特色是採用黑白色調,有些自然景物的鏡頭竟有費里尼和安東尼奧尼的影子。片中偶爾穿插幾個彩色鏡頭,這些鏡頭主要表現阿德里安的想象和回憶,以及阿德里安和安娜的獨處時光。雖然黑白片穿插幾處彩色鏡頭的手法並不少見,而且片中的幾個彩色鏡頭我並不認同,但是這種手法對於表現主題而言依然非常成功。那些恣意的想象和無法忘懷的回憶都如此美好抑或真實,而那些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則像層層堆砌的灰塵,即便在黑白灰交錯的冷風中也無法被吹散。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弗蘭茲》最讓我動容的是其極其細膩而剋制的情感,歐容絕對是一個營造情緒和氛圍的高手,每一寸情感都承載著欲言又止的隱忍,卻又像一杯滿而不溢的水那樣充滿著張力。首先影片的文本是極其剋制的,沒有像黃金檔電視劇那樣哭聲震天的刻意煽情,取而代之的是欲言又止的隱忍之下的無限的潛文本。尤其是當你第二遍觀看影片的時候,阿德里安用謊言接近弗蘭茲家人時表現出的寡言和恍惚,無不在訴說他內心的愧疚和罪惡感。影片徐緩的節奏更能表現細膩的情感。從男女主角相遇,到阿德里安道出真相,到安娜出走巴黎尋找阿德里安,再到最後的無果而終,雙方的情感都發生了數次轉折,而每次轉折都是一次使得情感愈發複雜的催化,讓人置身其中。飾演安娜的德國女演員葆拉·貝爾憑藉此片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新銳演員獎,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影片中表現出如此純熟的演技的她,竟然出生於1995年。我無疑非常喜歡她的表演,有著朱利安·摩爾阿姨的隱忍,內心的失落和悲傷全部寫在了表情和眼睛裡,全片細膩而充滿張力的情緒的營造,她功不可沒。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另外,我真的愛死了影片的配樂!在我的觀念中,鋼琴搭配絃樂的組合對喜歡音樂的影迷來說,簡直是一支興奮劑和致幻劑。有人說,劇本不夠,配樂來湊。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部夾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中間,又蹭著形式主義的邊緣的年代戲,怎麼能浪費配樂這個對渲染氛圍如此有效的工具?影片中阿德里安和弗蘭茲共同演奏小提琴的場景,那種深陷於音符之中,摒棄了一切沉痛現實的沉醉,是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媒介,為觀眾造的一場美夢。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弗蘭茲》的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是我最喜歡的法國導演之一

在《弗蘭茲》中,導演為觀眾展現了一戰之後德法兩國的社會風貌。兩國的民眾相互仇恨,作為闖入者的阿德里安對於那些德國人來說,就是一個人人唾棄的仇敵。“反戰”是影片的一大主題,歐容拋棄了血肉橫飛的大型戰爭場面,選擇一個小格局的點切入,從一個踏上贖罪之旅的小人物發散開去,來表現戰爭給兩國民眾帶來的創傷。“當我們殺害了他們的兒子時,我們在這裡舉杯慶賀我們的勝利;而當我們的兒子被殺害時,他們也在舉杯慶祝他們的勝利。我們這些父親所舉杯慶祝的,正是我們的骨肉之亡魂。”這是弗蘭茲的父親在面對朋友質疑時的話語,仇恨曾是讓人看不見真相的路障,而歐容最終選擇讓他們達成和解。阿德里安曾用謊言來接近弗蘭茲的家人,安娜最終接受了阿德里安殺死了未婚夫弗蘭茲的事實,選擇了原諒。然而她並沒有將這個事實告訴弗蘭茲的父母,而是用另一個謊言來裝點阿德里安的謊言,因為這個事實改變不了弗蘭茲已經死去的事實,與其讓痛苦雪上加霜,不如沉浸在白色謊言的溫柔鄉之中。這究竟對戰爭的溫柔諷刺,還是對人性的善意懷疑,我說不清道不明。但不管怎樣,最終安娜選擇了原諒,阿德里安完成了救贖。

我在影片中還看到了另外一個並不明顯主題。女性題材一直是歐容熱衷於表現的題材,《弗蘭茲》依舊延續了歐容的偏好,表現出了一些女性主義的影子。我個人認為安娜在影片中的重要性要勝過阿德里安。在阿德里安出現之前,安娜是恪守著貞操,天天為死去的未婚夫而悲傷的傳統女性。阿德里安作為一名闖入者,打破了安娜枯燥而單一的生活,她開始學會重新去愛一個人,去開始一段新生活。即便這份感情在影片的最後無果而終,她依然坐在盧浮宮馬奈的名畫《自殺》之前,向過去那個悲傷到企圖自盡的自己決裂和告別,選擇向死而生。而愛情這個元素則被歐容表達得尤為隱晦,就像一個遭遇了冷落的姨太太,被關在冷清的屋子裡,憋屈著內心卻哭不出來。阿德里安和安娜確實互生情愫,但如果他們最後在一起了,那麼這個劇本的檔次也就低了一等。

最後,我並不認為《弗蘭茲》是歐容的轉型之作,而是歐容對新風格的一次嘗試。《弗蘭茲》是最不像歐容的影片,沒有了同性、亂倫、虐戀這些元素,但是那個呼籲摒棄仇恨與偏見,渴望人性真善美的歐容一直在那裡從未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