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见吴晓波丨巴菲特、马云被世界热谈,而萨特越走越远

前两天有个很多年不见的哲学系教授朋友,跟我讨论一个社会问题:好久没见的他穿着西装和领结,好像要进行一个很有仪式的对话。他说:哲学已经死了。你看当今的知识界,乔布斯、贝索斯、巴菲特、马云,他们在说什么,讲什么。但是很少有人讨论萨特、索米达、海德格尔……所以哲学已经死了,我们的经济世界是多么的浅薄,粗鄙和让人不堪。我非常能理解他的哀怨。确实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不但是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很难诞生全球影响力的哲学家了。他们躲在书房里,跟当代世界的关系越来越淡薄,这到底是哲学家的问题还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呢?

每天听见吴晓波丨巴菲特、马云被世界热谈,而萨特越走越远

在思想界有一个很传统的说法,就是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是各司其职的。知识分子的工作就是像世界提供他们的思想,而企业家的工作,也只有一项,向世界提供财富。因此他们泾渭分明,各司其位。但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一个事实是,科技进步和工具迭代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伦理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进而让人类从新的角度从新思考我们的存在模式。也就是财富的创造更多的来自于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思想命题,如果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如果他们对这些工具不了解的话。他们将很难思考这些问题。哲学的命题不再产生于哲学家的书房,而是企业家的实验室。

每天听见吴晓波丨巴菲特、马云被世界热谈,而萨特越走越远

比如,基因革命的技术迭代超出了所有人的思考,我们必须思考,那些从实验室的试管里实验出来的产物究竟是人类该如何定义?再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诞生,一方面将让数以千万计的司机失去他们的工作,这辆车如果在马路上出了事故的话,究竟该算谁的责任。还比如,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当数据被少数人和少数公司掌握的时候,一方面,他推动了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更高的效率性,另一方面那些掌握了大数据的少数人和少数公司,有没有可能催生成为寡头,最后成为一个寡头型资本主义呢?还比如今年如火如荼的比特币,如果这种数字货币技术一旦得到普及。那么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学技术将会被改写,最终人类行为将会被改写。一个拥有比特币的人,和铸币权的个体又应该如何定义呢?再比如机器人技术,库兹威尔的奇点到来时,如果机器人和人类组成一个家庭在伦理和法律上又该如何评定呢?

每天听见吴晓波丨巴菲特、马云被世界热谈,而萨特越走越远

我刚才说的所有的技术都在实验室或从实验室走进我们的真实生活,而这些事情都会出现在哲学家的书房里。所以哲学并没有死去,而是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这种工具和技术的迭代带来的改变都意味着社会学、管理学、文学等每一个学科都面临着改写定义的伟大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